人生价值重于落叶归根
2017-10-14文/孟然曹越
文/孟 然 曹 越
人生价值重于落叶归根
文/孟 然 曹 越
在河南新乡原阳县有一个小刘固农场,作为农场负责人的李卫是一位循环农业理念践行者。早在2008年,李卫一心想做循环农业,可惜都没有什么思路。幸运的是,2014年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贵人,这位贵人是一名日本老人,叫做川崎广人。
中国土地的日本老人
2014年,川崎广人在李卫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小刘固农场做技术指导,本应被安排在宾馆住,但是他坚持要住在农场,说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堆肥技术。农场条件差,夜间比较冷,李卫给川崎广人买来了电褥子,没想到老人很快地适应了这个环境。
川崎广人没来农场之前,小刘固农场始终坚持使用堆肥技术,这在川崎广人走访过的农场中并不常见。堆肥是利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的方式,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还能实现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但制作时间长,工序繁琐,见效又慢,所以近几十年,国内并没有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堆肥。
执拗老人余生做堆肥
川崎广人退休前在日本岩首县的消费者合作社工作了30年,负责对接农民和市场的双向需求,对堆肥和循环农业有一些了解。2006年,川崎广人退休了就在中国的一些地方游历,发现滥用农药化肥、粪便污染造成土壤板结现象普遍存在,于是他决定用余生做堆肥。川崎广人回到日本,在不同的农场和公司学习实践了6年,2013年川崎广人再一次来到中国,开始寻找合适的农场,推广自己学到的技术和理念,事与愿违,他发现这并不容易。
川崎广人说,在中国推广的时候,每天背着30公斤重的书和行李,最辛苦的是吃完这一顿,下一顿都不知道在哪里吃。已经67岁的他,去过好几个农场,但他们并不按规定流程操作,川崎广人也只能悻悻而去。今天去哪里,明天又在哪里,这都是未知数。幸运的是川崎广人来到小刘固农场就发现这里的发展潜力,附近规模养牛场为制作堆肥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所以川崎广人决定留在小刘固农场实现他的想法。
30多封邮件的坚持
川崎广人在寻找适合农场时,在网上查到了小刘固农场,于是发了30多封希望与农场合作的电子邮件,但没有收到任何回音。其实李卫在郑州过年一直没有回农场。平时也不经常看邮箱,那一天无意登陆了邮箱,看到了川崎广人的邮件,急忙回复,并且邀请川崎来做技术指导。
两个月后,川崎广人背着行李和书籍,来到小刘固农场。这里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三餐就是馒头青菜。川崎广人却一点都不在意。川崎广人要求,李卫必须从郑州搬到农场,吃住不能搞“特殊化”,所有人共用办公室。对于川崎广人的要求,农场每一个人都一一照做。
川崎广人提出每天早上8点要开“晨会”,安排一天的工作。有一次,到了中午,川崎发现,晨会上布置的收菜任务还没有开始。他痛心地说:年轻人不好好工作,怎么能进步,不进步就不能成功。循环农业我个人不能建成,需要大家齐心合力才可以。
帮助年轻人是老人的责任
莫海林,毕业于海南大学农学院,毕业后来到小刘固农场工作。他在大棚工作的时候,脖子上总是挂一个便携式的蓝牙音箱,播放着日语听力。莫海林不仅想向川崎老师学习循环农业,还想学好日语,将来到日本的农业公司深造。
川崎为莫海林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表,早上要开会,晚上要听讲座,甚至包括了几点吃饭。不过私下川崎很和蔼,尽全力帮助莫海林学习日语。在小刘固农场,还有好几位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都是通过微博认识川崎广人,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自愿到农场当他的“学员”。
暴雪无情人有情
2015年11月,河南省新乡市遭遇了六十年不遇的大暴雪。积雪厚度达到30厘米,35个温室全部倒塌。那个时候,李卫没钱修大棚,眼看春节将至,工人的工资也没有着落。川崎广人看到这种情况在微博上发布了求助信息,正是川崎的这条微博,引来网友对小刘固农场的关注。一夜之间,川崎广人的微博粉丝增加了好几万,有人拿出50万元要借给农场,还有人无偿捐款5万元。被雪灾压垮的35座温室大棚,通过各方的捐助很快就有十几座恢复了蔬菜生产。
川崎的钱也都用在了农场的日常运营上,而且不再拿工资。川崎广人说,我的农场没成功,小刘固农场也没有能力支付我的工资,但我愿意免费帮助他。如果在日本,没有适合的环境让我来做,那样我就失去了人生价值。在小刘固农场我可以努力工作,这也是70年来人生最幸福的时间。
落地生根,不死不回日本
川崎的女儿生小孩的时候,川崎也想回日本去看看,可他放心不下农场,他坚持要等到小麦收获之后再说。如果川崎广人不在,这个农场半年后可能会倒闭,学员就会全部离开。如果川崎广人留下,小刘固农场五年之后肯定会发生变化,十年后会有更大发展。当问起川崎广人什么时候回日本的时候,川崎广人说,我活着在中国工作,死了再回到日本,我想要落叶归根!
人的精神需求比物质需求更为重要,做有价值的事才能让人生有意义。川崎广人在小刘固农场正是做了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像小刘固农场这样一个能够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就是一个人真正的家园,而这样的家园要依靠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造。在此也给中国千千万万践行循环农业生产的新农人们打气,这条路上,你们并不孤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致富青年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