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挖掘与生成

2017-10-13颜小琴

黑河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现实问题小学体育美育

颜小琴

[摘要]美育是通过具有美感的事物展开审美化教学,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等能力,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确保人格和谐发展的教育实现。将美育与体育进行整合,加快体育美育的价值挖掘与生成,已经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与内容。对此,结合小学体育与美育教学现状,在简要阐述“美育课程”概念与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体育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价值的生成对策,以期为相关教育主体的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美育;现实问题;价值

小学体育与美育之间存在相辅相成、共存互依的密切关系。体育教学中蕴含着丰厚的美育内涵与元素,并集中体现在教师的“身”、学生的“动”和课堂的“教”三方面。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挖掘与生成,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个性化审美诉求,调动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够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深度整合,优化体育教学结构,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价值的挖掘与生成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美育课程”的概念与价值

1.“美育课程”的内涵与外延

笔者参与研究的“十三五”规划课题《第一课程:儿童美育的实践建构研究》中明确指出,美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完美人性的重要中介,以激扬生命、诗化生命、放飞生命为核心旨趣,追求学生生命的美化与超越——获得高度的审美自由与全人发展;以基于学生自由选择感的长线化“我学习”为基本路径,强调生命的中和之美,充分激荡游戏精神。简单来讲,“美育课程”就是在整合国家基础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美育核心素养跨学科渗透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

2.体育与美育的关系

在基础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体育和美育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是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两大驱动要素。体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健康体格,美育主要是塑造学生的审美风貌,而体育是美育的基础,只有体育好了才能确保美育的良性发展,因为美育是借助体育实现的,而美育始终贯穿于体育教学各个环节,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彰显。若想达到预期的美育效果,就要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价值,将形体美、运动美、技巧美等融入体育教学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心灵美和艺术美,提高学生身心素养和审美素养,让学生能够发现、欣赏、表达和创造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就现状来讲,我国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美育”的问题,而智育又在应试教育的排挤下“步步退守”,所以,小学体育美育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1.目標定位不明确

调查发现,许多小学的体育美育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美育课程完全被艺术课程所取代,体育美育教学目标单一,并过于强调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基础教育时期的体育学习与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相提并论,使体育教学过于看重技能训练,完全丧失体育的美育功能。

2.实施方式不丰富

调查发现,许多小学体育美育课程的实施方式落后、单一、机械,完全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仍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单向灌输,教学活动设计相对随意,缺乏灵活个性的教学方式。此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体育能力培养,极少关注学生情感、审美、人生观的发展,严重制约了体育美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3.体育美育开发不够

调查发现,在除音乐、美术之外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基本不关注学生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理念、审美思维的引导,小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有关运动形体、体育技巧、动作示范等,教师很少会引导学生去感悟其中所蕴含的美,只关注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最终造成体育教学的美育价值被人为遮掩和埋没,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服务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美育价值的生成路径

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功效,实现小学生“体与美”的同步发展,相关教育主体必须及时转变理念,针对现实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改进。

1.角色自信,彰显“身”之美

在体育教学中,美是指健壮的身材、青春的活力、高尚的灵魂、大方的举止等内在的美。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塑造一个阳光正面的运动达人形象,这就要求他们形成角色自信,通过灵活的身体、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和熟练的技巧来彰显身体的美。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强化美育意识,及时转变理念,通过自身角色塑造与引导,让学生充分感受体育美的魅力,促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形成全新认识,在体育运动中激发自身潜力,进而培养他们发现美、接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产生体育运动的持续兴趣和核心驱动力。

教育新常态下,小学体育教学正逐步摆脱以往灌输式落后模式,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角色主导作用,充分彰显教师的“身”之美,具体包括形象美、着装美、修养美和行为美。具体来讲,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度的涵养、优雅的风度和严谨的态度,在角色自信的感召下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营造出美的课堂氛围,在增强学生对体育教学情感认同的基础上,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最终达到体育美育深度整合的效果。

2.尊重差异,呈现“动”之美

年龄特征是个体在不同年龄段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的身心特征,对于特殊阶段的小学生来讲,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不成熟状态,并在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征。因此,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身心特征和个体差异,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在充分调动每一名学生的体育热情的基础上,展开针对性的美育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运动的美感中对体育产生持续的兴趣,逐步完成“要我运动——我会运动——我要运动”的过程转变。在尊重学生主体差异的基础上,呈现体育教学的“动”之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endprint

例如,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可采用语言反馈法展开教学,达到语言美、动作美的标准。同时,结合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灵活采取榜样教育的相关手段,如按照軍人标准进行排队,实现“快、静、齐”的行动美。可以说,全面掌握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手段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体育中“动”的美育价值,能够有效提高体育美育教学效果。

3.创新手段,强化“教”之美

在小学体育美育价值的挖掘与生成实践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课堂结构与环境的优化,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以充分彰显体育教学的“教”之美。

例如,在列队训练时,单一重复的教学形式往往会挫败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但如果教师事先在训练场地画出梅花形、螺旋形、扇形等图案,再配上节奏欢快的伴奏及教师清晰洪亮的动作口令,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效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节体育课的结尾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或歌舞活动,并配上优美抒情的音乐伴奏,这样学生就会身心放松地将自己优美的姿态表现出来,最终达到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目的,提高小学体育美育的质量和效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美育价值挖掘与生成的重要性,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针对体育美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以实现体育和美育的互动共融,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小学体育美育价值的挖掘点还有很多,尚待进一步探讨研究,这也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瑞利.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才智,2015,(02).

[2]赵茜,方志军.论作为美育的学校体育:内涵、诉求及价值表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9).

[3]付前勇.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4]周冲.中小学社团活动及体育、美育问题探讨——中日比较教育视角[J].教育参考,2015,(02).

[5]杨建军,刘治国.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育人特质展现路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6,(10).

[6]陈博.浅谈当代青少年体育审美的特点与体育美育的途径——以曲靖市青少年为例[J].青春岁月,2016,(13).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实问题小学体育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