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的优化
2017-10-13张欣
张欣
摘 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成长的意识,可以优化入学教育课程化的运行模式,以团体辅导、心理剧、适时教育、朋辈教育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入学教育的成效,为达成学校的育人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对于新生之后的价值观引领以及快速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同时也更加利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开展,便于落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因此,要与时俱进根据当前学生的特点优化新生入学教育课程化运行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大学生的角色。
从高中步入大学的“95后”新生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学习目标缺失。高考结束之后,缺失学习的动力,对今后的人生没有规划意识,不善思考,在快餐文化中对于各种信息的轰炸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很多时候要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状态,要么就是随波逐流。
(2)互联网原住民。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接触互联网,具备很强的信息搜索能力,在网络空间如QQ、微博、贴吧、B站等都比较活跃,业余时间比较喜欢玩网游或者手游,在现实情景中与人的交际能力较差,不善于沟通。
(3)个性化强,抗挫折能力差。“95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长的关注,比较自我,个性化强,对于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在面临挫折时,抗压能力弱。
目前,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及专业介绍的认知教育、以军训为主体的军事技能训练、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上述一些课程的设计大都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灌输知识,并且受限于时间的限制,往往这些讲授的內容都是以大班的形式进行讲座,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而且,高压下的短期“填鸭式”教育也难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消化吸收,因此入学教育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了增强新生入学教育的效果,对新生入学教育的课程运行模式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优化。
1.以团体辅导进行大学入学教育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可以适当加入以小班为单位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有以下几个流程,首先是让成员进行活动的体验,在活动结束之后对活动中所闻所见即从活动的本身进行分析;其次可以深入谈一下活动的感受以及活动进行中的一些反思,再将活动的中的原理与日常的实际经验想结合,将活动落实在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最后让学生谈一下通过之前的几个环节的执行和思考针对自己今后的日常生活可以做出的相关的改变(见下图)。新生教育中的团建、心理辅导都可以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体会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悟出生活中的真谛,还能让学生深刻明白如何将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变。
2.丰富入学教育的课程开展形式
在课程教育中不单单可以用讲座的形式给学生灌输校园的精神文化,还能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办一些更加特近学生兴趣的课程。以往在上海大学(以下简称“上大”)新生教育中,通常有学习老校长钱伟长先生精神的课程,这种课程一般都是让学生观看钱老的纪录片或者是让教师或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述钱老在上大的故事。这种传递的形式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多数学生都是听过且过并没有真正意义地明白我们需要传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利用“95后”大学生信息搜索能力强的特点,我们可以预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信息检索或者定向对相关老师进行采访,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寻求答案,主动去探索钱老在上大留下的宝贵财富,最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心理专题教育中,可以一改以往讲座的形式利用心理剧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剧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动的平台,提高学生心理互助和自助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心理品质向积极发展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心理剧的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能使学生意识到有关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进行全面的思考,得出最佳的解决途径。
3.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制订适时的教育计划
学生在入学之初还没有涉入大学生活,因此学生并没有体会在入学之后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在没有带着问题的情况下参加各种心理讲座或者学术讲座,也没有深刻的体会。因此,老师总反映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还是会问到在入学教育中已经给大家普及过的问题。所以,我们应当反思制定的入学教育的课程是否在教育主题和课时设定上需要调整。例如学生的选课问题,是否考虑在新生进行第一轮选课之后再进行选课的指导意义会更大,这样学生对选课当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上也是如此,在课程环节的设计上应该考虑将此类课程安排在学生入学半个月左右或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此时学生正式进入了“大学生”这个角色,或参加了五花八门的社团,或担当了班级的班委,或无所事事地宅着,或按部就班地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这时我们再进行新生时间管理的教育效果会比新生刚入校时好。
4.优化朋辈教育资源
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调研中发现,大一新生面临困惑时更多地会去请教学长学姐而不是老师,且学长学姐对新生影响力也在逐年提高。学长学姐的身上赋予了学校一年的培养成果,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学生。因此,优化朋辈教育资源,优化其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作用势在必行。目前,大多数新生入学时都配备有班级导生,导生不光是在新生入学阶段对新生具有影响力,甚至可以贯穿新生整个的大学生涯。所以,选拔导生时老师应该把好关,选择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上比较优秀的学生。并且,在新生入学前期就要做好导生的培训工作,通过一定的淘汰机制择优选择符合要求的优秀学长加入导生队伍。
新生的入学教育引领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今后在校的学习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新生入学教育中的课程化运行模式不仅有利于新生快速适应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方针的落地。
参考文献:
[1]李艳梅.团体辅导运用——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383.
[2]曲云进,姜 松.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J]. 高校教育管理,20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