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2017-10-13刘倩

求知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校音乐德育功能教育

刘倩

摘 要:由于音乐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劳动的产物,所以音乐教育本身就是认识历史、认识劳动成果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音乐教育和德育有许多相同之处,或者说音乐教育本身就蕴含着德育功能。但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并未完全发挥出这一功能,这就需要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做出改进。文章分析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结合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调查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的原则和破解途径。

关键词:高校音乐;德育功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道德教化

音乐本身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对人民日常生活、道德行为的一种艺术表现,因此它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这一点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可见一斑,如《乐记》中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孔子也提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此可见,在很早的时候我国的先贤们就认识到了音乐在塑造个性、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本身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鲜明阶级性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它是对特定历史的具体反映,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精华,尤其是那些经过历史检验、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所以,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学习和欣赏可以增强对历史的了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反映的就是在民族危亡之际,亿万中华儿女奔赴前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不断前进的悲壮场景,是对历史事实的再现,既表达了我们对无数烈士的缅怀,又提醒我们勿忘历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可以说它是音乐教育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典范之作。

3.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各式各样的音乐活动能够不同程度地聚集人,尤其是大型的合奏、合唱、舞蹈、诗歌等,这些音乐活动都需要参与者表演好自己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表演顺利完成。其实,在这一个过程中就实现了人人参与的集体观念的养成,使个人融入集体中,成为集体的一部分。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调查

1.高校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在河北省S市6所高校的师生中展开,这6所高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涉及专业有理工、文史、医学三大类,学生的学历层次有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师的职称层次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本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开展,问卷调查的题目是在走访专家、教师、学生和高校实际音乐教学经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在6所高校中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共回收587份,其中有效問卷579份,在此基础上对579份问卷随机进行奇偶排序,最后以其中奇数卷的290份作为本次研究的基础材料。

2.高校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师生们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总体上是认同的。例如,在被问及“音乐教学中是否存在德育功能”时,有95%的被访者认为有,仅有1%的被访者明确否定,还有4%的被访者态度不明确。在被问及“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是否明显”时,认为“明显或一般”的被访者有79%。在被问及“你认为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有什么”时,被访者选择的前三位分别为良好的思想、正确的“三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规范性有待提升。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音乐教育教学也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生的钟爱。但不能否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德育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这也导致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只是教学中的客观表现,不能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有意识的主观行为,由此出现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效果不佳和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不能浑然一体的现象。

第二,定位需要更加准确。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又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能更加真切地传达出时代和作者的情感,实现与欣赏者的精神交流和思想碰撞,这也就是音乐教学德育功能的真谛所在。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音乐教育的定位欠缺,使音乐教育中德育价值未能完全展现,弱化了音乐的德育功能。

第三,音乐教学中的德育体验有待强化。音乐本身就是实践的产物,经典的音乐作品更是时代的精华。无论是音乐理论还是音乐技能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真谛,也只有实践才能更加完整地完成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但通过我们的调查显示,音乐教学更多注重表面形式,很少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体现音乐的德育作用。

第四,德育教学系统化有待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校开展教学的根本依据,高校中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依据这一标准进行。音乐教学和德育同样如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学工作者借助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对音乐教育中的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将音乐艺术与德育内涵进行紧密的结合,搭建系统的音乐德育教学体系,这也正是当前许多高校欠缺的地方。

第五,教师主导作用尚待提高。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教师组织水平和实践水平直接关系着整个教学质量。因此,教师是否在主观上有在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的意识,以及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设计德育教学环节,这些都会对音乐德育功能的实现与否产生重大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确实缺少这方面的意识,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提高的地方。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原则和破解途径

1.高校音乐教育中德育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高校音乐教育是针对广大在校生的通识教育,而非专门培养音乐人才,同时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使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中都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第二,坚持德育和艺术教育相统一的原则。这也正是音乐教学中体现德育功能的原因所在。第三,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创新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在继承传统音乐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也应适应社会变化,吸收、借鉴各国有益经验,以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2.高校音乐教育中德育的破解途径

第一,提高对德育的重视度。德育应当成为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成为每位高校教职员工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每位教职员工思想上高度重视,正所谓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第二,整合、改善教学内容。要对音乐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把音乐教学和德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实现“1+1>2”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吉联抗.乐记[M].北京:音乐出版社,1979.

[3]谢 萍.我省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4]杨 娜.红色经典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德育功能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独立学院音乐专业创新学分教学管理策略探究
关于高校音乐作曲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及建议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新媒体时代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