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2017-10-13范志彬
范志彬
[摘要]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校这块教书育人的圣土承载着提高生命质量的神圣使命。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的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德育工作的现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德育是整个社会的集体事业,单纯依靠学校德育来解决当前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才能真正构建起高效的德育体系。
[关键词]学校;学生;德育工作
从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看,德育依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卓有成效地落实道德教育,进一步改进学校德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重大课题。一个社会需要具有道德意识的公民,而德育就肩负着扶植社会良知的教育责任。反思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缺乏全面性、开阔性和完整性等问题。当今社会上屡禁不止的造假、贩假、腐败等不良现象冲击着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德育容易流于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德育都缺乏整体思路,效果并不好。
一、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判断能力培养的缺失
对于学校外面的精彩世界,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足,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学生出现认知问题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是简单的说教,缺乏对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
2.对社会认知能力培养的缺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社会现象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受经历、阅历、知识和接触角度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又比较肤浅,往往一叶障目。在学校教育中,很难对学生认识社会的方法进行有效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对社会的认知上产生迷茫。
3.就业思想教育的缺失
在学校中,我们更多地要求学生要好好学习,却很少有对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我们应引导学生要服从于社会的需要,要善于、乐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出自己,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二、如何使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应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性格、品德形成规律,把德育中的道德、法律、心理、思想、政治五要素的具体内容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地分布到各层次学校的各个年级,以此构建德育的内容体系、教学活动体系和评价体系。同时,应将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纳入到德育范畴,将德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意识之中。德育是整个社会的集体事业,要发动全社会各个环节的力量,构建起高效的德育体系。
1.学校德育应强调实实在在贴近学生,时时刻刻围绕学生
学校应努力优化德育环境,创设良好德育氛围。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不同的作用。积极将有限的学校环境加以优化、美化、净化,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小环境,对学生的德育起到积极的陶冶和暗示作用。德育实践和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强化德育实践作用,提高德育成效,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多样灵活的方式,寓德于教、寓德于乐,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多开展各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校规校纪教育、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等,同时可以搞技能大练兵活动,如演讲、朗诵比赛;开辟第二课堂,搞好文体活动,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加强校园建设,营造良好氛围;课堂教学中也应渗透德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探索教学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课堂上,尽量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将学科知识融入生活与社会实践,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有效地开展。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注重转化行为偏差学生和培养优秀学生,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教学与辅导,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學生在亲自参加德育实践的体验中,用文明氛围和美好的环境熏陶学生的公德意识,以“每周专题”的形式把社会实践活动固定下来,并建成体系化的校本课程。
2.德育工作应通过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德育工作应以“学会学习”为主阵地,通过“课程、活动、生活”系列教学活动,行成良好行为习惯,得到优秀思想品德教育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上,每一名教师都应将本学科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将德育工作渗透在课堂中,让学生既能学得知识,又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将教书育人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如节日活动、郊游活动、体育竞技、仪式教育等的开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勇敢”,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在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生理念得到进一步升华,亦正是我们德育工作所要看到的结果;在学生的生活中,德育的每一条渠道都不应被忽视。学会生活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让学生在校时学会生活自理,懂得自强不息,学会人际交往,懂得和谐协助,让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实际生活能力的水平能够平衡发展,这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德育活动最终要落实到对个体身心所施加的影响上。德育既是内在地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人际德育”,又是内在地规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德育”。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仅靠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得到理想的效果。经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家庭和社会,确立了“德育为首,技能为本,提高学力,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大胆进行德育改革和实践,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把“德育为首”落在实处,使学生在我校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4.学校德育工作须强调常规建设和管理
按照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特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强化德育常规管理。每学期初,学校首先制订学期德育工作计划,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教育内容、具体工作方面都做出具体的部署和安排,由各处室负责落实。同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在工作中将德育意识放在首位。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将良好道德规范落实到了学生的行动中,这是行为的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学生只有在主动参与德育活动时,德育的实效才能有效发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以历届成功毕业生的案例、优秀的专业作品激励学生,定期布置文化橱窗和宣传栏,各班及时出墙报、板报,教室张贴国旗,在校园的显著位置悬挂、张贴中外名人名言、行为规范要求等。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管理者,政治觉悟要高、思想品德要好、工作作风要正派,热爱学生、事业心责任心强的老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5.学生干部是学校德育工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形象和精神面貌。学校应严格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常规管理,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训练与岗位职业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过程中,学校既要考虑各专业的共性,又要尽可能突出各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及效益意识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使学生在学会做人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事,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另外,随着德育向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德育的创新越来越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冲击,使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网络建立德育信息资源库,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建立德育网站、网页,吸收学生参与网页设计,让学生广泛参与网站的互动活动。在德育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帮助德育活动更加生动、直观和有效,将德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使德育工作常开常新,使德育紧扣时代主旋律,唱响在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中。
德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育人工程,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使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充满上进心,积极主动地面对未知的生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做好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翠兰.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J].青海教育, 2002,(1-2).
[2]杨正珠.浅谈学校怎样开展学校德育工作[J].教育学文摘,2013,(10).
[3]赵书刚.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J].理论与实践学刊,2015,(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