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重获新生
2017-10-13胡文莉
胡文莉
“在这个房间里,我们取得了胜利,占领了高地。”
“在这里,我们一代人创造了历史。”
现年84岁的吉恩·克兰兹曾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飞行任务主管。他所说的“房间”,就是坐落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约翰逊太空中心一角的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
过去的20余年间,随着超级大国的太空竞赛偃旗息鼓,这个曾见证历史的任务控制中心备受冷落。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为抢救这一历史遗迹,有识之士纷纷行动了起来,发誓让人类首次登月这一激动人心的场景重现于世。
人类的一大步从这里迈出
当地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约翰逊太空中心30号楼的一个房间里,控制台前的人们屏息凝神,倾听来自太空的信号。堆满烟头的烟灰缸和染上污渍的咖啡杯,表明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息了。
经历了4天的太空旅行,载着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飞船,马上就要在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着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能否兑现早在肯尼迪政府时代就已立下的“军令状”,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确保他们安全返回呢?全世界数亿人翘首以待。
16时18分,飞船的燃料还有30秒就要耗尽。突然,扬声器中传来声音:“休斯敦,这里是静海基地。‘鹰(飞船着陆舱的代号)已着陆。”
原本寂静得犹如坟墓的控制室顿时炸了锅。“收到,静海。这里是地面。你们让这儿的小伙伴们紧张得脸都憋成紫色了。现在我们总算能正常呼吸了。谢谢你们!”
4个小时后,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通過摄像机,向全世界转播了人类首次登陆地球之外天体的全过程。踏上月球的瞬间,他说出了那句名言:“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拉开了一系列太空探索活动的序幕。从1961年到1972年,NASA一共进行了7次登月。“阿波罗”登月成功标志着人类航天技术达到巅峰,奠定了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太空探索黄金时代的到来,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也登上了荣耀的巅峰。
“我们的选项里没有失败”
在绘制探索宇宙这幅壮美画卷的过程中,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见证的并不只有成功,也有失败甚至死亡。
1967年1月27日,正在进行地面测试的AS-204号飞船起火,3名宇航员在短短17秒内全部丧生。根据NASA事后的调查报告,“没有意识到测试的危险性(火箭并未发射),导致应急准备不足而未能成功施救”,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在后来的“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期间,刻着3位牺牲者名字的勋章被安放在月球表面。
另一次惊心动魄的险情发生在“阿波罗13号”执行任务期间。
1970年4月13日晚,“阿波罗13号”飞船上的两个氧气罐相继爆炸,电力和供水中断。此时,“阿波罗13号”距地球32万公里。
“休斯敦,我们遇到了麻烦……”宇航员向控制中心报告。
吉恩·克兰兹率领的地面控制组迅速决定放弃登月,让飞船返回地球,并指示宇航员进入并未受损的登月舱暂避。为尽量节约能源,飞船上的所有非必需设备均被关闭,每人每天的饮水量降到正常情况下的1/5。控制中心还急中生智,指示宇航员利用塑料袋、纸板等,把原本不兼容的两个空气过滤器连接起来,解决了处理有害气体的问题。
在接近0℃的环境下度过了难以入眠的4天后,宇航员们换乘硕果仅存的指令舱,有惊无险地穿过大气层,被守候多时的美国海军救起。得知营救成功,吉恩·克兰兹靠在扶手椅中,点燃了一根雪茄。疲惫掩盖不住他的意气风发:“我们的选项里没有失败!”
每次登月任务开始时,克兰兹都要习惯性地穿上白色马甲,任务顺利结束时则换上一件印有美国国旗条纹的马甲。他的妻子告诉《史密森尼》杂志网站:“地面控制人员分为红队、白队和蓝队。吉恩在白队,衣服是白色的。”耐人寻味的是,在“阿波罗13号”事件后,他自始至终都穿着白马甲。
由于在绝境中力挽狂澜,“阿波罗13号”任务被称为NASA史上“最成功的失败”。最令人称道的是,任务中心工作人员在3天内就重新编写了一套让长时间处于休眠状态的指令舱重新启动的指令,而在通常情况下,执行同样的程序需要3个月。
在这小小的指挥中心里,荣耀和责任并不只属于某几个人。影片《任务控制团队:阿波罗的幕后英雄》,讲述了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成千上万名工程师的故事——每个人都面临持续不断的压力,很多时候只能躺在地板上睡觉,衣服好几天不换洗。为缓解焦虑,工程师们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稍微把控制室的门敞开一点,一朵“烟做的云”就会顺着门缝溜进过道。
光辉岁月之后是漫长的黑暗
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1965年投入使用的时候,被誉为“艺术品般的科学设施”,但如今看来,中心内的设备远比外界想象的落后:黑白监控机、拨号盘电话……难怪后人戏称阿波罗登月是“划着洗衣盆横渡大西洋”。
总共投入255亿美元的7次登月任务,并未发现月球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在20世纪70年代美苏关系相对缓和后,NASA把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太空,致力于探索其他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开发月球的后续计划遂告搁浅。到了20世纪80年代,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转而为航天飞机计划服务,1992年彻底关闭。
从那时起,这座历史遗迹成了对外开放的景点。然而,由于缺乏管理,房间内的陈设日趋破败:灯光忽明忽暗,地毯胡乱捆在一起,控制台的按键被游客抠下来当纪念品带走。2015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把年久失修的控制中心列为“濒危设施”。
NASA也今非昔比。太空竞赛时代过后,政府拨给NASA的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比重持续下降,从1966年的4.41%降到2017年的0.47%。紧巴巴的预算使得管理层不得不扎紧口袋过日子,优先投钱给科研项目而无暇关注文物保护。NASA直言,没钱修复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这种态度让包括吉恩·克兰兹在内的一批航天老兵非常失望。
“对在这个房间里书写过历史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克兰兹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每次看到这个破破烂烂的房间,就会升起“交织着失望、愤怒和厌恶的情绪”。
重现精彩的历史瞬间
阿波罗任务控制中心的兴衰反映了美国载人航天产业螺旋式的发展历程。如今,经历了21世纪头一个10年的相对沉寂,加之航天飞机的退役,美国人重新对高性价比的载人飞船产生了兴趣。
目前,约翰逊太空中心已开始培训新的宇航员,为载人太空飞行计划输送新鲜血液;波音公司正与NASA合作研发能把宇航员送上国际空间站的新型飞船,预计在2018年完成;私人企业SpaceX也在研发宇宙飞船,计划在2018年组织太空旅游……在这样的背景下,曾在航天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阿波罗控制中心看到了重获新生的希望——非营利组织“休斯敦太空中心”发起募捐,欲筹集500万美元,以恢复该中心鼎盛时期的面貌。
修缮工作涉及包括任务控制中心的5个区域:任务操控室,里面有飞行控制员使用的控制台和大型群组显示屏;显示屏后面的总结放映室,俗称“蝙蝠洞”;与任务操控室毗邻的模拟控制室和协调着陆后工作的修复控制室;只对特殊访客开放的VIP区。
“我们要把所有的控制台、按键、屏幕都恢复成阿波罗时代的样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整旧如旧。”休斯敦太空中心总裁威廉·哈里斯表示,“我们希望游客走进游览区,发现这里就像刚下班一样。”更确切地讲,工程要真实还原阿波罗中心在1969年7月20日首次登月成功那一历史时刻的场面,把工作人员点燃雪茄庆祝这样的细节统统展现出来。
2017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登月48周年纪念日当天,Kickstarter众筹平台就修缮计划展开新一轮募资,目标是25万美元。为拉到尽可能多的赞助,休斯敦太空中心公布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捐55美元可获《星际迷航》设计师打造的徽章,捐1万美元以上就有资格邀请航天中心资深员工客串讲解员。众筹才启动两天,就完成了既定目标的80%以上。
尽管年过八旬,吉恩·克兰兹仍是整个控制中心的灵魂人物。在修复工程现场,他孜孜不倦地向人们重复着那句名言:“这个房间代表着美国最优秀的事物。我们的选项里没有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