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趣味知识加油站

2017-10-13彭文

读者·校园版 2017年21期
关键词:拟南芥醋酸麦粒

彭文

黑洞“吃撑”会“打嗝”

在离地球2000多万光年的地方,一个星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发生“消化不良”,打着“饱嗝”向星际空间喷出一大堆物质。天文学家利用多个望远镜的观测结果,研究了喷发物质的细节。这个星系编号为NGC5195,它有一个较大的同伴NGC5194,后者也被称为涡状星系,两者被引力束缚在一起。此前已观测到它们附近有两个X射线弧,据说是由NGC5195星系中央的黑洞“打嗝”形成的。大量物质高速旋转着落入黑洞,在黑洞周围形成盘状结构,称为“吸积盘”。填鸭式的“喂食”使吸积盘大到一定程度,黑洞无法继续有效地吞噬物质,导致吸积盘破裂。巨大的压力产生强烈冲击波,使气体和尘埃受热膨胀,发出X射线,并从氢气上剥离电子形成离子氢,产生此前观测到的X射线弧。

植物“吃醋”更耐旱

干旱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迄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加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日本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更加简便易行的农作物抗旱技术,即向种植植物的土壤中添加醋的主要成分——醋酸。研究人员在干旱条件下,向种植拟南芥的土壤中添加醋酸。吸收醋酸后,拟南芥能诱导合成一种植物激素茉莉酸,提高自身耐旱基因的水平。在对照实验中,其他各种酸溶液都达不到这种耐旱效果。研究还发现,醋酸同样能提高水稻、玉米、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的耐旱能力。

小麦如何从野草变主粮

中东地区被称为“新月沃地”的区域是小麦的起源地。大约1万年前,当地人开始种植小麦。野生小麦的麦粒成熟时,供麦粒附着的穗轴会变脆,容易碎裂,有助于在风力作用下把麦粒散播出去。但这对人类采集麦粒非常不方便,所以带有使穗轴不变脆的“硬轴”基因的小麦受到青睐,并逐渐被人类驯化。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对野生小麦进行基因测序,发现了控制穗軸易碎性的两组基因,它们在小麦驯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除此之外,小麦还有一些重要的基因突变对人类种植者有利,但对植株在野生环境中的繁殖不利,例如:使种子不再休眠、一经种植就立刻发芽生长的突变,以及使麦粒外壳容易脱落的突变。这一发现有助于培育更好的小麦品种。

猜你喜欢

拟南芥醋酸麦粒
谁偷了麦粒
蚂蚁和麦粒
长石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检测
从麦粒到面包
拟南芥
口水暴露了身份
探究pH相同的盐酸、醋酸与活泼金属的初始反应速率
How to Avoid Weight Gain
一株特立独行的草
麦粒儿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