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民捐赠无锡博物院古代书画赏评
2017-10-13任宝龙
◇ 任宝龙
周怀民捐赠无锡博物院古代书画赏评
◇ 任宝龙
周怀民先生为无锡钱桥人,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在其一生漫长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周先生善于汲取优秀的民族绘画传统,对宋元山水独具匠心,特别对宋代马远、夏圭的山水深有研究。在采众古人之长、博览名画杰作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集豪放婉约为一体,工写互通。他从故乡太湖的芦荡中感受自己的笔墨样式,中锋挥写,疏密有致,人称“周芦塘”。而先生写意花卉尤以粗枝大叶、重彩叠色的葡萄而享誉画坛,有“周葡萄”之称。
周先生于研习丹青之余,几十年来收集了一批古代书法、绘画作品,并将收藏的古书画及近现代名家书画123件并本人的作品43件全部捐献给家乡无锡博物院。在捐献的一百余件书画作品中,古代书画共60件,其中绘画56件、书法4件。绘画作品中山水画为27件,花鸟竹石画19件,余为人物、佛像等作品。其中大部分属于明代中晚期至清代早中期,几乎囊括了这一时期的名家之作。这些作品琳琅满目、蔚为大观,展现出周先生的高雅审美情趣和独具慧眼的鉴定水平。本文即撷取其中十余幅书画加以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元]赵孟行书临兰亭序卷24.5cm×65.5cm 纸本 无锡博物院藏释文:(略)子昂。钤印:赵氏子昂(朱) 松雪斋(朱) 赵孟頫印(朱)天水郡图书印(朱) 子京父印(朱) 宜子孙(朱)凝香室(白) 袁伯应珍藏印(朱) 袁赋城印(白)士奇之印(朱) 张伯驹印(朱) 怀民鉴定之印(朱)怀民(朱)
1.元赵孟頫《行书临兰亭序卷》,纸本,纵24.5厘米,横65.5厘米。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该书卷内容为赵孟頫临王羲之写于东晋永和九年(353)的《兰亭序》,共28行,324字。通本神全气贯,布局分行,疏朗匀称,笔力道劲,气格高雅。用笔之精和转折之妙,极尽飘逸俊秀和轻清典丽之致,堪称赵孟頫得意之作。赵孟頫(1254—1322),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解鉴赏。此本书卷包首处有清道光年间人沈兆霖八字隶书题签“赵吴兴行书临兰亭真迹”,右下方有一行小楷“二百兰亭斋神品”,旁边为其题款及钤印。后隔水有诸多跋文,明人杨士奇、项元汴,清人沈兆霖、吴云皆有题识。书卷钤有元赵孟頫印章“赵氏子昂”“松雪斋”“赵孟頫印”“天水郡图书印”,明项元汴、金琮、袁枢父子藏印,清王养度、吴云藏印,以及近代张伯驹、周怀民印章几方。
2.明沈周《行书端阳词》、张宏《蜀葵图》,纸本墨笔,纵100厘米,横43.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画幅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沈周行书鹧鸪天词:“端阳雨中,偶客东禅僧寓。世荣携粽酒至,与酌及酣,因造鹧鸪天词,以写客怀。弘治乙卯。沈周。”款后钤“启南”朱文方印、“石田”白文方印。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苏州)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沈周一生布衣,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擅书画,富收藏,交游甚广,为“吴门画派”之先导。沈周书法师黄庭坚,此作为其69岁时所书,书风苍劲浑厚,用笔沉着稳健,撇捺如长枪大戟,线条绵劲迟涩,正是典型的黄氏特征,堪称经典之作。
下部为张宏《蜀葵图》,墨笔小写意,款云:“壬辰夏日,客有持石田翁端阳诗见示,下多空纸,因乘兴写此,不敢媲美先哲,聊以寄意云尔。鹤涧老人张宏,时年七十有六。”款后钤“张宏”白文方印、“君度氏”白文方印。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宗法沈周、文徵明。善画山水,重视写生,笔力峭拔,有元人古意。本幅水墨花卉作品为张宏晚年之作,运笔潇洒老练,墨色变化生动自然,为其传世少有的花卉佳作,十分珍贵。
此作由王文心题签:“明张君度补写石田翁端节词意花卉立轴,甲子重装。蒙泉书屋珍藏。”钤“王文心藏”朱文方印。画幅右下角钤收藏印两枚,“文心欣赏”朱文方印、“怀民鉴定之印”朱文长方印。画幅左下角钤“三羊斋藏金石书画”朱文长方印、“曾藏荆门王氏处”白文方印。其中,除“怀民鉴定之印”为周怀民收藏章之外,均为王文心用印。
3.明吕纪《梅花孔雀图》,绢本设色,纵115厘米,横47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本幅为明代著名宫廷画家吕纪代表作,整作构图精巧,近景中一棵粗壮的梅花树斜立于土坡上,主干向右斜伸出画幅外,枝干苍劲,花朵繁茂。两只孔雀相互紧靠,栖于坡石之上。画面右上方再横出两枝梅干,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雀群在梅枝间栖息,配以疏密聚散的梅花和山茶,增添了生气活泼的情趣。画心左上方有行书 “吕纪”二字,款下钤“四明吕廷振印”朱文方印。吕纪(1477—?),字廷振,号乐愚,宫廷画家,鄞州(今浙江宁波)人。弘治间征入宫廷,为宫廷作画,供奉仁智殿,官锦衣卫指挥。擅画临古花鸟,初学边景昭,后研习唐宋诸家名作,既继承了两宋“院体”工笔重彩的风格,又受林良水墨写意的影响,形成了工写皆能的个人风格。以本作为例,工笔与写意并重,勾勒细腻,注重写实,只有山石以斧劈皴写出,梅花树干笔意水墨写意,而孔雀刻画细致,整个画面虚实相间,层次分明。整体气势宏伟,笔墨流动,意境深远,整个画面艳而不俗,体现出“院体”独特的庙堂气象。本幅由周怀民题签:“明吕纪梅花孔雀,精品。”右下角钤“梁溪周怀民藏”朱文长方印。
4.明吴伟《松荫高士图》,纸本墨笔,纵236.5厘米,横115.5厘米。
画取近景,一老松自下而上贯穿整幅画面,松树虬枝苍劲。松下站立两高士相对交谈,其一人倚靠虬枝,手持书卷,容色殷切地望向同伴。另一位扶松而立,背影挺拔,露出沉思的侧面。文士面部及毛发勾勒细致,神态表现传神。人物衣褶线条顿挫有力,逼真生动,松树笔墨粗犷,气韵苍浑,较于宋人稍有放纵,但在奔放中不失法度,严谨中又富有潇洒隽逸的格调。画幅左上角有行书款“小仙”二字,款下钤“吴伟”白文方印。吴伟(1459—1508),字士英,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少时丧父,被湖广布政使钱昕家收养。成化、弘治时以善画,先后两次应召入宫,授锦衣镇抚,赐“画状元”印。正德初又受召见,未及上路,饮酒过量,醉死南京。吴伟性格豪放,其山水、人物粗细兼备,水墨淋漓,主要受明初戴进“浙派”的影响,又能自呈独特风格,被称为“江夏派”。他擅绘宗教人物故事及渔夫、樵者等下层人物形象,并善画屏幛巨幅,气势宏伟。周怀民题签:“吴小仙画松荫高士图,精品,周怀民题。”画幅右下角钤收藏印两枚,上为“慈舟秘玩”朱文方印,下为“□炼盦秘藏书画记”。“慈舟秘玩”系晚清著名学者谢刚国收藏印章,其斋名为“百炼盦”。
[明]张宏 蜀葵图轴100cm×43.5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壬辰夏日,客有持石田翁端阳诗见示,下多空纸,因乘兴写此,不敢媲美先哲,聊以寄意云尔。鹤涧老人张宏,时年七十有六。风雨葵花小院前,老夫留此学安禅。家中尽有家中事,客里聊修客里缘。蒲酒畔,粽盘边,一般佳节过年年。浮生所寓谁拘我,着处为欢也自仙。端阳雨中,偶客东禅僧寓。世荣携粽酒至,与酌及酣,因造鹧鸪天词,以写客怀。弘治乙卯。沈周。钤印:张宏(白) 君度氏(白) 启南(朱) 石田(白) 王文心藏(朱)怀民鉴定之印(朱) 三羊斋藏金石书画(朱) 曾藏荆门王氏处(白)
[明]吕纪 梅花孔雀图轴116.1cm×47.4cm 绢本设色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吕纪。钤印:四明吕廷振印(朱) 梁溪周怀民藏(朱)
5.明陈洪绶《三教图》,绢本设色,纵130.2厘米,横45.7厘米。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三教图》即儒道释像,是明代中晚期的人物画家们非常喜爱的题材。此画作于明天启七年丁卯(1627),当时陈洪绶年仅三十岁。作品构图完整,工笔设色,整体风格精致入微。道、释、佛三位人像神态、动作栩栩如生,人物衣纹清圆细劲,笔力刚健古拙,意境高旷。身后树干的纹理和树叶的勾画均一丝不苟,石块皴法整齐,无浓墨污点,清爽简洁。落款为“天启七年四月朔洪绶敬图于藏经阁”,钤印为“莲子”等两方朱文方印。卷上有清末民国时期吉林人宋小濂的题跋。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早年曾学画于蓝瑛,学理于刘宗周。明亡后于绍兴云门寺皈依为僧,改号“悔迟”,亦号老迟、云门僧。人物、山水、花鸟均有所成,他既能广泛临学吴道子、李公麟等名家画法,又能大胆突破前人成规,形成“高古奇骇”的独特风格,与崔子忠并称为“南陈北崔”。
6.清髡残《谷口白云图》,纸本墨笔,纵74.5厘米,横27厘米。国家三级文物藏品。
本作虽未署年款,从题款来看,作于髡残定居幽栖寺之后。画上远山巍峨挺拔,断崖峭壁,嶙峋嵯峨,飞瀑涧泉,蜿蜒而泻。山中松涛歌啸,幽谷林间灵动飘逸,景致犹如仙境。通观全幅章法稳妥,画风成熟,繁密谨严,萧然挺秀,远山以干笔渴墨皴擦,笔法苍劲,近景绘草木蓊郁、烟云氤氲,为髡残佳作。落款为“石溪僧残识于幽栖寺借云阁中”,钤印“残”朱文印、“石”朱文方印、“髡残道者”白文方印,右下角钤“石溪”白文方印。髡残(1612—1673)本姓刘,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 “清初四画僧”。自幼爱好绘画,抗清失败后落发为僧,43岁后定居南京,后居牛首山幽栖寺。工书法,能诗。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深得元人胜概。
7.清龚贤《简笔山水图》,纸本墨笔,纵74厘米,横41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龚贤(161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又字野遗,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早年值明末战乱,在外飘泊流离,晚年隐居南京清凉山。他富有民族气节,工诗文、行草,并寄情于绘画之中,以卖画为生,生活清苦。自谓所作山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合称“金陵八家”。龚贤山水多用墨层层染渍,苍润浑郁,极得墨韵,风格独立。本轴着墨不多,全以线条中锋挥就。四棵老树、一间茅屋,数笔山丘,勾而无皴,点以横苔。屋后小山则以竖点为之,与树之点相映成趣。通作笔墨简略,疏朗清远,线条功力深厚,简率超逸,在龚贤的作品中十分难得。右上角落款为“龚贤”,钤印“半千”白文方印。
8.清朱耷《松鹿飞禽图》,纸本墨笔,纵180厘米,横89.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人屋、道朗等,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江西南昌人。其一生经历坎坷,明亡后削发为僧。擅书画,花鸟多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练沉毅,风格雄奇隽永。本作未署年款,但从“八大山人”的书写形态可判断为晚年作品。画作题材为传统文化中寓意吉祥的一松一鹿,画面构图简洁紧凑,右下角是一缓坡,其上矗立一株老松,根浅干高,枝枯叶疏。树下站立一头梅花鹿,它头颈用力右扭,回头望天,双目圆瞪,显得桀骜不驯,树顶一只小鸟展翅飞过。左上角题“八大山人写”五字,钤印为“八大山人”白文印、“何园”朱文印。
9.清朱耷《杂画册》,纸本墨笔,共12开,每开纵24.5厘米,横38.8厘米。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朱耷性格倔强,行为怪僻,书画风格也极具个性,擅长以极少笔墨表现复杂事物。本图册从落款分析为其60岁以后作品,为朱耷花鸟小品精作。此作画面简洁,描绘内容为梅、鸟、松、竹、猫等,笔法洗练,落笔洒然,鱼鸟空明,花卉蔬果随笔洒去,神采飞动,意蕴丰富。落款为“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写”,钤印为“可得神仙”白文印、“八大山人”白文印,册后有南昌吴之直壬午年的题跋。
10.清王武《茶花竹石图》,纸本设色,纵99厘米,横46.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本轴绘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题跋为放歌并序,全文由一篇长文和七言律诗构成,数百字洋洋洒洒,占据整作上半部分。画面底部为棕色坡土,嶙峋山石立于画幅右下角,一棵墨竹从石中横斜而出,数株茶花错落而上。通作设色浓淡相宜,笔墨秀润,清润雅致,神气骨力俱足,深显功底。钤印为“王武之印”“王勤中”。王武(1632—1690),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苏州)人。为王鏊六世孙。以诸生入太学,不屑举子业。花鸟、动植生趣逾陈淳、陆治,其风格工整秀丽,能得生趣,绚丽多姿,承继宋、元、明诸家名迹,并自出新意。王时敏称之曰:“近代写生家多画院气,独吾勤中所作神韵生动,应在妙品中。”
11.清石涛《兰竹石图》,纸本墨笔,纵131厘米,横54.5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石涛(1642—1705),即僧原济,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明室皇胄。出家后改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广西人,为“清初四高僧”之一。擅山水及花果兰竹,兼工人物。此轴嶙峋山石矗立于画幅下部,石后数丛竹子掩映,枝干挺拔,石头上方竹叶繁茂,摇曳生姿。坡石间几株兰花锦簇于根部,形态贤雅,香气幽远。落款为“清湘石涛济”,钤印“清湘石涛”白文印、“苦瓜和尚”白文印。全作通过浓淡变化表现空间感,技法臻妙,在石涛的作品中堪称精构。
[清]髡残 谷口白云图轴72.4cm×27.2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石溪僧残识于幽栖寺借云阁中。钤印:残(朱) 石(朱) 髡残道者(白)石溪(白) 怀民鉴定之印(朱)
12.清石涛《看杏诗意图》,纸本墨笔,纵124.4厘米,横62.8厘米。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石涛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本幅作于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当时石涛刚好年过五十,应友人邀请一起去看杏花,归来后赋诗纪行作此画,落款“清湘石涛济山僧又画”,款后钤“臣僧原济”印、“苦瓜和尚”印。画面的构图比较新奇,破除了传统山水画“三叠两段”的章法套路,远山近石构成一个整体,似乎仅仅为山林间截取的一个特写镜头,但奇妙的是深远自现。同时用笔粗放恣肆,山石的皴法粗细兼施,点苔浓重,极具奔放之势,显示出画家在落笔时心灵完全不凝碍于物,完全进入了自由挥洒的境界。
13.清王原祁《北阡草庐图》,纸本设色,纵74厘米,横43厘米。国家二级文物藏品。
本作绘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上部为王原祁行书北阡草庐,画面最底端画一组小山丘,半湾湖水侧岸其畔,岸上高大茂密松柏相互扶携,山石树竹环绕着几间草庐。画幅中间豁然开朗,似为湖中孤岛,右侧山峦起伏,树木苍苍,楼阁隐匿林间。远山高耸巍峨,山上草木茂密, 郁郁葱葱。落款为“娄东王原祁”,钤印为“求是堂”朱文印、“王原祁印”白文方印、“麓台”朱文方印。整作模仿黄公望的笔墨韵致,干笔皴擦,浅绛设色,注重笔墨章法利用墨色变化层层交叠,在和谐的墨色中显示出丰富的质感,技巧纯熟,为王原祁山水画力作。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一号石师道人。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山水能继祖法,而于黄公望浅绛尤为独绝。为“四王”之一,且为娄东派开山之祖。
(作者单位:无锡博物院)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刘光
[清]龚贤 山水图轴72.4cm×41.2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龚贤。钤印:半千(白) 周氏怀民鉴藏(朱) 吾亦爱吾庐(朱) 季云鉴赏(白)
[清]朱耷 松鹿飞禽图轴180cm×89.5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八大山人写。钤印:八大山人(白) 何园(朱)
[清]石涛 兰竹石图轴131.2cm×54.3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清湘石涛济。钤印:清湘石涛(白) 苦瓜和尚(白)
[清]王原祁 北阡草庐图轴74.2cm×43.2cm 纸本设色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北阡草庐。左龙右龙,回环起伏,闾城钟秀,佳城是卜。幽涧平坡,在山之麓。结构茅斋,蒸尝贻谷。高人栖止,旷怀耕读。西岭云霞,东篱松菊。学富五车,徴书是速。孝思不匮,南奔匍匐。仰瞻高山,俯瞰塞谷。莲岫绵延,点染一轴。赠贮奚曩,介出景福。戊子腊月写一峰老人笔似鹿原先生并正。娄东王原祁。钤印:求是堂(朱) 王原祁印(白) 麓台(朱)
[清]石涛 看杏诗意图轴124.4cm×62.8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东风飘缈故园同,客路何期遇上公。濯眼不须临大海,对君疑是仰高嵩。庭疏夜寐勤王事,心有余闲迎道空。落落幽情自忘分,倦寻携我入花丛。春深准拟杏花残,山外犹逢此大观。闻道东风能解事,却从昨夜尽为摊。攀援无字酬丰雅,图写多文作盛欢。知己二三倾日夕,濛濛归路悉烟澜。辛未三月王宗伯见招同喟翁先生、修翁先生及再子八里庄看杏花,归来各赋二律,书进博教。清湘石涛济山僧又画。钤印:臣僧原济(朱白相间) 苦瓜和尚(白) 怀民鉴定之印(朱)
[清]王武 茶花竹石图轴99cm×46.5cm 纸本设色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放歌并序。岁在丙辰首春晦日,招程即山、杨易亭、熊焦占、史葵三草堂小饮,门人周令仪适至,与愚父子三人都不善饮。善饮首推即山,又复以病起辞。葵三性不饮,顾与易亭、焦占角胜负。浮大白至醉不肯降,藏钩射覆各臻化境。无何烛销数寸,漏促三更,焦占急欲归馆舍,不尽量而去众客,遂散。时积阴乍暖,礎润汗流。薄莫雷雨交作,禽声寂历,花片纷飞。崖谷暝而复明,蝇蚋振而忽蛰,因叹时序之无常。寒暄之莫测也。入春以来,此乐为最。颓然坐久,悄然悲来,击案而歌,漫成长句。仲春三日阳城史先生过访持以为赠。先生即葵三尊人也。呑声屏迹城西麓,春风一吹百草绿。花气氤氲玉蝶飞。玉蝶梅树名。雨丝乱洒杨妃浴,杨妃山茶名。疏松天半波涛鸣。细柳池边烟霭足。好春渐去人渐老,觅笑追欢苦不早。君不见白发翁,菱花改却旧时容。又不见少年客,相违十载识不得。由来杯酒善解愁,况复干戈动九州。昨日阊门驰羽檄,大军移驻京江头。江头兵马戒行路,笳吹边声阗北固。伍员御讐不共天。屹立岩关夜还度。昭关在北固山相传子□过此。吁嗟乎安得海潮千里万里乘风来。登山一望诚雄哉,会看日出扶桑杪,顿令大地沉阴开。震泽嫩渔笺制。钤印:王武之印(朱白相间) 王勤中(白)
[明]陈洪绶 柏荫诗思图轴125.1cm×50.3cm 绢本设色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洪绶为玄朗道兄教。
[明]蓝瑛 青山红树图轴177.1cm×92cm 绢本设色 无锡博物院藏
[明]文徵明 绿荫草堂图轴68.3cm×33.4cm 纸本墨笔 无锡博物院藏款识:绿阴如水夏堂凉,翠簟含风午梦长。老去自于闲有得,困来时与客相忘。晴窗试笔端溪滑,石鼎烹云顾渚香。一鸟不鸣心境寂,此身真不愧羲皇。右夏日睡起作。徵明。钤印:徵仲(朱) 怀民鉴定之印(朱) 玉磬山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