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
2017-10-13王朝刚胡文奎范中文
王朝刚,胡文奎,王 龙,范中文
(禄劝忠爱医院,云南 昆明 651500)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
王朝刚,胡文奎,王 龙,范中文
(禄劝忠爱医院,云南 昆明 651500)
目的 实施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康复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达到动态平衡,可使关节与肌肉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康复效果良好。
胫骨平台骨折;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实施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是坚实内固定以及患肢功能锻炼[1],中医认为动静结合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原则,有助于患者膝关节与肌肉能力的有效恢复。因此,我院选择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0例对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行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0例。研究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55±5.76)岁;参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40.21±5.12)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即在无痛状态下对患者肢体的主动与被动锻炼给予指导,锻炼强度由患者自主耐受性决定。研究组患者采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趾屈曲、足背伸、踝关节左右转动以及摆足等静态训练,然后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给予患者膝关节运动锻炼、患肢外展内收练习等动态练习,练习强度适中。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肌肉恢复程度与膝关节康复效果。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康复效果(如表1)
2.2 两组患者肌力评价结果对比(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肌力评价结果的对比
3 讨 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应用“动态平衡”原理时,需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从而针对性制定动静平衡训练方案,并确定训练过程中的动与静的主次关系[2]。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对患者康复训练的起止时间、维持时间以及活动强度进行科学制定后,对患者采取严格固定以不影响对位稳定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实施患肢功能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中患者远端被动活动使骨折稳定性保持的基础上,使患者的肌肉与关节得以完全放松,同时为后期患者主动运动打好基础[3];中期患者通过主动进行膝关节的活动可使产生痉挛的肌腱、肌肉、关节囊得到有效锻炼拉长,为行走训练创造有力条件,同时患肢的低频率运动对于骨折愈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严格按照动静安全适度的标准进行康复训练,以“静”为康复训练为基础,“动”为康复训练的重点,使康复训练达到动静平衡,使患者的患肢恢复效果显著提升[4]。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应用动静结合,使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用最小的运动活动量以及最低的活动频率,达到最大的康复效果,使患者康复活动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减轻患者肢体负担,促进患肢功能的有效恢复。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应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后患者的术后膝关节恢复有效率与肌肉恢复良好率均优于参照组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可使患肢功能康复得到有效促进,保证患者康复活动的安全性,降低患者的肢体负担。
综上所述,实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可使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有效恢复患肢功能,同时通过动静结合可使患者的康复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孙科儿,王海燕.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动静平衡康复训练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2):81-83.
[2] 刘敏如,郝仕强,陈 丽,等.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J].广州医药,2015,(5):45-47.
[3] 鲁 丹.量化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4):377-379.
[4] 谭佳汶."基本康复量"理论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10):371-37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473.6
B
ISSN.2095-6681.2017.22.1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