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2017-10-13

关键词:平均速度脑出血血栓

高 翔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

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高 翔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2218)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早期活动;对两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作详细记录与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对照组优,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早期活动;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出血患者术后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很大的影响。脑出血术后患者均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其下肢静脉血流缓慢,下肢长时间处于血流缓慢状,便极易形成静脉血栓。故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患者病情恢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本次研究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为对象,将其分组后施以不同的方法干预,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2月于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8:12;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8.16±7.95)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女占比为16:14;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60.53±7.2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为患者行常规护理: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各项基础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皮肤护理等方面内容。

1.2.2 观察组方法

为患者行常规护理+早期活动:常规护理与对照组相同;早期活动为:患者术后2小时做被动运动,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并帮助患者翻身及床上活动;患者清醒后要引导并指导患者做主动运动,让患者做深呼吸、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使踝关节内翻、外翻,并做腓肠肌以及股二、四头肌与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让患者先深呼吸10次,再使肢体做远端-近端进行踝关节主动背屈、跖屈训练,保持踝关节内、外翻,1次20 min,腓肠肌以及股二、四头肌与臀大肌等长收缩训练时1次保持5秒、放松5秒,训练动作均重复30次、1天4次,各项活动均需专业人员指导、协助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全面观察并详细记录,将所获数据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及血流平均速度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s)

组别 n 时间 静脉血流峰速(cm/s)血流平均速度(cm/s)观察组 30 干预前 32.80±9.33 19.38±5.06干预后 55.68±10.93 33.46±4.45对照组 30 干预前 32.91±9.27 18.73±5.15干预后 43.71±7.09 23.03±4.70 t干预后 - - 1.0460 2.8162 P - - <0.05 <0.05

2.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会因诸多因素而不进行肢体活动,长此以往便致使下肢肌肉功能逐渐弱化,肌肉处于萎缩状态下便产生血栓。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6 h为平卧状,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多发于人体胫前静脉与腓静脉以及股深静脉等部位,多见患者肢体肿胀、疼痛,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预后造成极大的影响[2]。故探讨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有着积极作用。

早期活动可使患者下肢静脉回流速度加快,人体下肢静脉处有静脉窦,其间血流大都是依腿部肌肉收缩而向心回流,将下肢抬高时可使静脉快速回流,早期活动中强调患者做足踝跖屈及背伸、内外翻等活动训练,可使得静脉血液得以回流,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关节僵硬,亦或是造成肌肉萎缩的不良情况,使得下肢肌泵功能得以保持。有研究结果显示:每分钟30圈旋踝骨时可使平均血流速度增加22%,亦或是选择最大范围背伸及跖屈运动,可促使平均血流速度提高[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活动干预后,其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得以提升,与干预前、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提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活动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回流有着促进作用,可充分提高其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可确保患者病情稳定恢复。

人体因手术创伤以及麻醉、切口疼痛等方面情况而不愿主动进行肢体活动,导致下肢静脉出现血流瘀阻的情况。血流瘀阻会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不断积聚于血管壁上,加上手术侵入性操作损伤了患者的血管,血小板的积聚附着导致血管壁被损伤,故出现血管内凝血机制被启动,并出现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的问题。有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应尽早进行活动,以避免长时间卧床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4]。此次研究中患者术后2小时便开始进行活动,护理人员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为其按摩肌肉,并协助其翻身、变换体位,经此促进静脉回流速度,促使血小板有形成分不会积聚于血管壁上,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5]。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早期活动干预后,仅出现了1例左下肢血栓性静脉炎、1例小腿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7%;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6.7%,与观察组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提示:脑出血患者术后进行早期活动,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综上所述,脑出血患者术后行早期活动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有着积极作用。

[1] 刘 芳.早期活动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0):164-165.

[2] 聂君英.早期活动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09):1307-1308.

[3] 刘 洁.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1):105-106.

[4] 何家燕.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7,(16):138-139.

[5] 梁大英.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5(10):106-107.

本文编辑:李 豆

R47

B

ISSN.2095-6681.2017.13.35.02

猜你喜欢

平均速度脑出血血栓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知识巩固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探究物体的平均速度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