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
2017-10-12张静茹秦华
张静茹 秦华
摘要: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洪涝等问题,国内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成为了园林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本文立足园林植物景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担当,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产生的背景、内涵以及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总结了目前园林景观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类型。
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海绵城市;雨水花园
1“海绵城市”理念产生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虽然得到了提高,但城市的快速发展却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例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资源严重短缺等,这些问题给城市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旱”、“涝”的矛盾,一些城市面临着“逢雨必涝”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干旱和缺水问题却日益严重。这一矛盾反映了我国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的问题。除此之外,我国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水危机,例如,水环境污染,淡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生物栖息地丧失等,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2“海绵城市”理念内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顺应自然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应用跨尺度的手段建设以水生态为基础的设施,并结合多种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人工技术手段与自然自我调节功能相结合,确保城市正常排水,最大程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内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以达到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3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3.1园林植物景观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在海绵城市的内涵中,“海绵”即是以景观为载体的水生态基础设施,其主要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营造园林植物景观,使之形成特殊的景观生态体系,从而起到维护城市雨涝调蓄、水源保护和涵养地下水、雨水净化、修复栖息地、净化土壤等作用。目前,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园林植物景观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雨水花园的构建方面。雨水花园是构建海绵城市的基本单元之一,也是构建海绵城市的主力军。雨水花园也可称作生物滞留区,即在园林绿地中种有乔木或灌木的低洼地带,常用地被植物或树皮覆盖地表。其利用雨水滞留、渗透补充地下水,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与自然地理条件相适应形成雨水调蓄装置,借此实现雨水的资源化管理。同时,雨水花园运用园林植物景观化的处理手段,使植物成为花园主角,让雨水设施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3.2园林植物景观是海绵城市的绿色框架
海绵城市以城市绿地和水系为主要的海绵体,同时,城市绿地及水系也是城市生态建设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和自然斑块,更是海绵城市建设与园林植物景观相联系的桥梁。海绵城市是将各种园林景观单元结合起来,利用植物景观构建跨尺度的绿色雨水利用基础设施,增强生境斑块和生境空间结构的多样性,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绿色框架。
4园林植物景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4.1湿地公园
根据调查统计,按生境类型来分,现有的城市公园主要以混交林、疏林草坪、灌木丛等生境单元大量存在,而城市水生境、城市森林生境较为缺乏。其中水生境主要是指池塘、河流、湿地、湖泊等对城市雨水蓄积、净化以及滞洪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生境。而现在许多城市的河流在后期的规划中出现过多渠化,缺乏对水生境的利用和发展。面对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与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湿地公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有许多成功案例。以黑龙江哈尔滨雨洪公园为例,这一项目位于城市中心,被列为保护性区域湿地,设计策略是要将濒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绿色海绵”。这个项目以保证自然演替和进化过程为核心,保留了现存湿地的中心部分不做任何变动,仅仅利用简单的挖填方平衡技术,在原有湿地外围创造出一条由一系列池塘和土丘构成湿地链,起到过滤清洁缓冲的作用。在植物方面,为了促进自然演替过程的发生,将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引入水池不同深度,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配置,形成多层次的水生植物景观。将白桦林种植于不同高度的商丘上,营造一个茂盛的森林背景。该项目通过对湿地的改造,城市积水问题得以缓解。该项目展示了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以方法论为导向的生态系统服务设计,同时成为景观都市主义设计的典型案例,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4.2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是海绵城市设计中,一个以系统化的思路来解决雨水汇集与利用问题的方式。目前,屋顶绿化从植物配置以及屋顶材质的选择,到相关配套的地下蓄水调节设施和屋顶景观生境的营造,已經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综合型优化方案。在植物的选择方面,以小乔木、低矮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进行植物配置,选择抗风、耐干旱、抗高温、耐粗放管理的植物。排水是屋顶绿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因而屋顶绿化应设有合理的排水系统,需保证暴雨过后1个小时的排水量,并应在排水口设置过滤结构。屋顶绿化自建筑屋顶依次分为5层,分别为防水层、排(蓄)水层、隔离过滤层、基质层、种植层。
目前在我国旧城区,屋顶绿化并未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一些新建的有屋顶绿化的建筑,由于考虑建筑成本的问题,因此在建设时降低了建筑屋顶荷载,建造简单式屋顶绿化为主,生态效益相对花园式屋顶绿化来说较弱。根据今后的发展趋势,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将会大量进行屋顶绿化的普及。
4.3街头小型绿地
街头小型绿地就是将小规模的下凹式绿地分散规划到每个街区中,再通过绿道作为连接,改变了传统集中型绿地的规划模式。这种类型的分散式的下凹绿地占地面积小,仅几十到几百m2,灵活的布局形式有利于该类型的绿地适应场地现状需求。通过对场地条件进行径流模拟分析和径流系数测算,在汇水分区内设计雨水花园、砾石沟、干池、草沟等,以达到雨洪调蓄、缓解内涝等目的。植物配置上常采用水陆长势均良好的植物,如狼尾草、鸢尾、细叶芒、黄菖蒲、千屈菜等,强调了小型绿地中雨水花园的功能与景观效果,在四季和雨旱季节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
5结语
我国地域辽阔,地面环境复杂,各地区之间气候差异较大。因此,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从整体布局去考虑,需根据各地地理环境、水文特点、水资源状况、年平均降雨量等,科学地规划布局和合理地选用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有利于雨水收集和排放的设施及其组合系统。
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需要以满足海绵城市建设为主要目的。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下,园林植物景观除了保持原本的特点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功能上的作用。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要以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为原则。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达到美观的效果,既满足园林布局的需要又达到造景艺术的要求。园林植物景观将在今后海绵城市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它将是建立跨尺度的网络化绿色雨水基础单元,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逐步代替灰色硬质基础设施,构建优良的生态系统,让自然做工,形成可持续性景观,促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