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园校合作”的实践研究

2017-10-12黄艳云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黄艳云

摘要: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为目的.我校通过与幼儿园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参与学生教学、共建实训场室等方式深化“园校合作”。通过“园校合作”的实施,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就业质量均有较大提升,得到了幼儿园的肯定。但在“园校合作”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学生培养过程等方面仍需加强。

关键词:学前教育;园校合作;人才培养

在《广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中提到: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也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赋予了学前教育全新的定义,同时也对学前教育的师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是现阶段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属于中职学校的特殊专业,具有职业教育和师范教育的双重性。本专业的建设既要体现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色,又要遵循师范教育的要求,将专业理论素养与职业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研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自2009年开始就对“园校合作”进行有效的积极性探索,先后与从化市幼儿园、从化市第二幼儿园、从化市第三幼儿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快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1]。

一、“园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内涵

“园校合作”是指幼儿园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合作,依据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环节与幼儿园真实情境相结合,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制定实习实训相关制度,共同制定以幼儿园教师评价为主体的实习实训评价体系,使工作和学习同时成为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规定内容,并依据双方合作过程中反馈的信息,进行动态调整。

1、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园校合作”实施是由地方政府、中职学校和幼儿园共同推进的,三者在“园校合作”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其中地方政府是“园校合作”的服务者与监督者。这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指导园校双方的合作,同时通过提供相关信息,促成二者的合作,并且在实施过程中监督合作过程的规范性。幼儿园是“园校合作”的主体之一,主要担负着校外实训教学的功能,同时参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资源开发等。中职学校是“园校合作”的另一个主体,主要承担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实训教学的开展,同时指导校外实训教学的实施。地方政府、幼儿园以及中职学校是“园校合作”必不可少的三方,三者需要相互协作,发挥好各自的资源优势,才能保证“园校合作”办学顺利实施。

2、合作过程的动态化。“园校合作”是一个以人才培养过程为逻辑的动态过程。根据人才培养的过程,我校所实施的“园校合作”包括组建学前教育专业专业委员会,“园校合作”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园校合作”共同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园校合作”开展课程实施,“园校合作”对学生实施考核,以及“园校合作”对学生实施就业服务等。

3、合作内容的多样化。合作内容是“园校合作”主要内容。我校所实施的“园校合作”内容包括学前专业实训基地及实训场所建设,学前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以及就业指导等。从合作内容来看,涵盖了教师队伍、教学实施、实训室建设以教学指导性文件制定等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全部内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幼儿教师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不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学习,更要在实践中逐步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园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幼儿园观摩、幼儿园现场教学,幼儿园见习与实习等学习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2]。

二、“园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实施

在“园校合作”中,强调以幼儿园和中职学校为双基地共同培养,幼儿园参与幼师生培养的全过程,包括安排教学实践课程、确定实践项目、指导实践过程、评定实践成绩等环节。

1、“园校合作”建设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是由在职的幼教专家、幼兒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委员会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园校合作等各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前沿性、实用性指导。我校已于2012年聘请专业学者和从化各公办幼儿园园长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每年定期开会,审核修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专业发展战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园校合作”推进课程建设。中职学校在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校本教材开发和建设工作时,应邀请幼儿园教师参与分析幼师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相应的岗位能力,确定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各学习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幼儿园教师的实践优势,合作建设内容前沿,实践性、指导性、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校本教材,特别是开发贴近幼儿园实际的幼师生实训教材,提高实训的实效性,有效地促进幼师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校与幼儿园合作已完成了包括《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评析》、《中职生职业素养养成读本》等多本学前教育专业的校本教材。

3、“园校合作”进行课程实施。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和规律,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研究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实习、实训的指导工作。我校和从化区幼儿园、从化区第二幼儿园、从化区第三幼儿园等机构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施合作办学。是人才培养实施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对刚入校的新生安排二周见习活动,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内容,了解保育员的岗位职责,观察学习幼儿园保健工作方法,观察幼儿园老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正确理解“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对幼儿园的学习工作情况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建立对职业的基本认知。一年级下学期随专业基础课的开设而适时安排课程见习。二年级的学生更应保证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时间,不仅在实习时间上具连续性,同时在实习形式上更具实践指向性,例如安排五周的幼儿园实践,深入熟悉幼儿园工作环境、管理体制和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情况,形成职业认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了解实习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体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观察并学习幼儿园节庆活动的组织方法。并独立完成幼儿园五大领域六个学科的教学活动。endprint

此外,我校还聘请幼儿园教師或园长为各学习阶段的幼师生座谈或开设讲座,加强对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积累教育教学间接经验。比如新生入学初期,安排幼儿园新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座谈,交流上岗心得及成长初期的感受,帮助幼师生确定学习的目标。二年级时,邀请幼儿园园长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讲座,分专题介绍当前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做法,拓宽幼师生的专业视野,促使他们主动、自主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聘请有经验的幼儿园教师开设学前课程的示范观摩课,帮助幼师生获得幼儿园课堂教学的直观体验。通过对高水平幼儿园课堂教学的观摩、点评、反思,使幼师生获得丰富的直观体验,为接下来的个人课堂教学行为提供模仿样本。

4、“园校合作”建设实训场室。中职学校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为适应现实需要有方向地学习,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感受、体验和学习学前教育知识。通过焕发自身的求知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养成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素质。在学前专业实训场室建设方面,我校通过。聘请经验型的幼儿园教师,指导校内仿真实训场室建设,大大提高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我校在合作幼儿园的指导与帮助下,以建成手工实训室、钢琴实训室、美术实训室、教学微格教室、模拟幼儿班级室等多间校内实训室。

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校与广州地区的40余所幼儿园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实施合作办学。合作幼儿园都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优质、丰富的场地和设备。在校外实训期间,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如材料制作、节日活动、郊游活动、亲子活动、幼儿园开放日等,通过有效的互动机制,实现园校合作双赢,双方共享人才培养、课程研发、社会服务的合作成果[3]。

三、“园校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及反思

1、“园校合作”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多年“园校合作”的办学实践,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和就业质量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首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园校合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实施“园校合作”办学以来,我校学前专业学生整体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表一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近三年参加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情况。

其次,提高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以市场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也是“园校合作”的根本原则,通过合作办学,最终培养出让企业满意的劳动者也是达成校企合作的前提。通过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合作企业的回访来看,近年来幼儿园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也逐渐提高。表二展示的是回访的各家幼儿园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各项素养持满意态度的情况。(2014届回访幼儿园22家,2015届回访幼儿园24家,2016届回访幼儿园24家。)

说明:各项指标可供选择的选项有“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满意”,数字所代表的的是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企业的数量。

最后,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通过“园校合作”提高了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毕业生也得到了幼儿园的欢迎和肯定。经学校对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调查,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涌现出了李洁芳、邓颖宝、吴静华等一批优秀毕业生员工。表三显示的是近三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2、“园校合作”人才培养的反思。通过“园校合作”,我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是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一方面需要深化“园校合作”实质性内容。虽然目前和我校签订校企合作的幼儿园达40多家,但真正有实质性合作的仅有从化幼儿园、从化二幼、三幼等几家幼儿园[4]。另一方面是要通过“园校合作”深化学生培养过程。当前的大多数校企合作关注的是合作协议的签订和就业,而对学生培养过程,如课堂及实训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仍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一)[J].职业技术教育,2006,(01):5-10.

[2] 梁钊华.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1,(Z3):65-66.

[3] 张楠.浅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合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240-241.

[4] 梁钊华.全实践教育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1):125-1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