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的培养

2017-10-12黄秀斌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结论解题探究

黄秀斌

依据新课程的理念,以及弗洛登塔尔的“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理论,结合学生现状,我觉得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非常迫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呢?

一、要让学生有反思的动力

1、创设情境,促发内需有积极情绪支撑的反思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色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觉得宽松、自然,敢于质疑。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这样的趣味数学题:一对红、黄蚂蚁围着方形和圆形花园边比赛,方形花园的边长和圆形花园的直径等长。两只蚂蚁的速度相同,那么哪只蚂蚁先跑到出发点呢?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了。

2、体味成功,适当鼓励。在教学探究和交流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如在讲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教学场景,学生兴趣很高。学生对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认识很模糊。有个学生竟然问:“老师,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呢?”我就让学生反思拼的过程,结果经过学生自己的实践、反思得出了结论。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与反思要适当给予肯定,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其反思意识会更强烈。

3、要把反思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质疑不要采取回避、堵塞、应付和推委的态度,甚至置之不理的处理办法。要让学生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时空限制,教师要因疑引疑、设疑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使其成为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一个环节。

二、让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1、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手,关注学生反思起点。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2、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操作运用,培养学生反思习惯。(1)回忆解题的方法、过程;(2)概括解题的关键、注意点;(3)改进表达、操作方法。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总结,让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

3、调整反思时机,学会选择反思方法。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必须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时机,使他们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4、在形式各异的反思中,巩固学生反思习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够使自己建构的知識不断地与数学共同体所拥有的知识靠近,最终达到一致。这方面,我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1)教师引导促反思。比如:“这筐水果有多重?”她总是回答:“这筐水果有45重。”瞧,今天的作业又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把她叫到身边:“你今年多大?”“9岁。”“能把话说完整吗?”“我今年9岁。”“不,应该说你今年9大”,我故意说。小家伙立即给我纠正:“不,应该说9岁。”我不动声色,又如法炮制了几个类似的例子。“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我家到学校大约有2千米。”“不,应该说你家到学校大约2远。”“你有多高?”“我的身高大约是130厘米。”“不,应该说你的身高大约是130高。”“不是的……”小家伙有些着急了。这时我把作业本递给了她。她一看,吐了一下舌头,立即转身订正去了。从此,她再没犯过这样的错误。教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调用了学生正确的生活经验来矫正她学习中的错误,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学习反思过程。

(2)集体讨论促反思。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方向、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比较方便实用的方法就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在集体讨论和交流中,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识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让他们获得创造性的认识和沟通。

(3)撰写日记促反思。我们的教学不是刻板的,而是丰富的,多变的,常常会面对许多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随机性偶然性变化。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做个有心人,反思日记的素材就有很多。具体说来,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内容:

一是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会有令人欣喜的、成功的实践。比如达到了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方法的渗透与运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了,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取得成功?主要收获在哪里?抓住自己的成功之处,深入地想,反思日记的好题材就这样诞生了。

二是失败的教训。教学中的失误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失误我们应该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想一想:为什么会失误?主要症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弥补?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5、教学机智和学生创新。

(1)在探究中反思。在探究新知识中,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反思,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操作程序以及获得的结论等。如数学实践活动《秋游购票》。怎样购票,师生的门票钱才会最划算。学生设计方案并计算完后,就分小组反思设计方案的过程,从中得出最佳方案,学生就能针对问题互相质疑。

(2)在结论中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获得的结论进行反思。“相关结论还有吗?”“这个结论正确吗?”“有无反例?”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得到内化,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3)在反思后反思。反思是没有终结的。在随时可能进行的反思中,教师可采用“因果假设与反思、比较归纳与反思、演变设问与反思、正误设问与反思、迁移设问与反思”等方法来对前面的反思进行再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交流中学会反思与推理,以使达到理性交流层次。比如,教学“购买涂料”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共同探讨购买方案,再现方案的获取过程,将思维过程呈现给所有学生。大家一起来质疑反思这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方法的最优化。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学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在上课过程中,感觉得心应手,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时就有可能突然得到某种悟性与启示,产生平时没有想到的观点,发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材料。这些智慧火花记录下来可以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补充丰富今后的教学材料。endprint

猜你喜欢

结论解题探究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用“同样多”解题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解题勿忘我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