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2017-10-12张爱华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环境创新

张爱华

摘要: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文化加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网络文化建设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构建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路径。利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關键词:网络环境;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同时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条件和机遇。在网络环境下,怎样合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未来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还存在着比较都的问题,需要我们堆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因此,广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深入研究,尝试探索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实现新发展。

一、网络在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是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其它通讯产品综合于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它能使每个人随时随地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信息传递给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方、任何人。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便捷性、超时空性的特点。我国于1994年开始投资建设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开始进入高校。现在网络逐渐广泛应用于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意识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7.31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6.9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网民中的学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25.0%;从高校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来看,信息获取、网络娱乐以及交流沟通在所有的应用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1]。

二、网络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

1、网络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机遇。一是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快捷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有思政教育工作者收集社会、家庭和学生对思政工作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形成教育合力。二是网络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多先进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案例可以通过网络得到高效的共享、不同区域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沟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研究思政工作,促进新思路、新想法的产生和成熟。三是网络可以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领域和视野。网络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而且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思政教育不受课堂教学的局限,有效地搭建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领域的新动向和新变化,及时对教育方式和思想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一步发挥。[2]

2、网络给高校思想教育带来的挑战。一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会起到负面影响。当前网络管理越来越健全,但是仍然有很多不良信息、黄色信息存在,这些信息都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尤其大学生正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事物判断的能力还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预。加之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在网络上宣传霸权主义等不良思想,使大学生极易受到影响。二是网络会对现实的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导致了他们对现实的人际交往漠不关心,对社会的关注度逐渐下降。同时,一些网络游戏大力宣扬暴力等不道德的行为,会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盲目模仿,导致一些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路径

1、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首先就要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从源头上堵塞管理漏洞,给大学生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要建立网络管理制度,强化技术预防,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要进行技术过滤,对大学生的上网轨迹进行监控,一旦发现浏览不良网站,要第一时间采取行动进行阻止。同时,要加强对上网行为的自我管理,树立文明上网的风气,成立有学生个人组建的网络监管小组,对学生日常的上网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和干预,为做好思政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正面引导。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正面引导,加强正面信息的传播、覆盖,让互联网充分发挥自身传播速度快、涵盖范围广、个人参与度高等特点,将互联网打造成一个网民合理表述情感和个人看法的平台和载体。作为大学生来讲,必须要引导他们多多关注正面的舆论信息,用积极的信息去感动他们、鼓舞他们、教育他们、影响他们,让他们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地了解社会上的积极因素,发挥高校思政教育的重大作用。

3、注重心理疏导。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等等都没有完全成熟,对外界的干扰也没有防范措施,一旦受到不良信息的刺激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疏导,很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件。在网络环境下更是如此,当前,很多大学生沉迷网络无法自拔、有些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和网上交友,反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学业可是毫无兴趣,甚至有严重的暴力和犯罪倾向。作为高校的思政教师来讲,必须要及时对学生的个人状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就要及时疏导,将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大的问题发生。

4、强化网络道德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大学生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加强网络道德约束,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促使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在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强化学生利用互联网的道德建设,让学生们真正懂得互联网是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在互联网上跟现实社会中一样也要诚实守信、与人为善,不能轻易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来。可以结合一些正反两面的典型剖析,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在互联网上一旦做出违法的事情来,不仅仅会受到道德上的谴责,更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四、结语

新时期的高校思政工作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理念,创新工作形式,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情况。这就要求作为思政工作者的我们要努力适应高校思政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实践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创造性地发挥才能,同时寻求个人全面发展与自我完善,实现个人的价值。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创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标示着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金松鹤.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7).

[2] 贾云飞.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知音励志,201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环境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