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2017-10-12吕法燕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吕法燕

摘要:语文是学习、工作的基础和工具,语文教师必须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活泼、主动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体现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原则。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主张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语文,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不是督促学生做大量应试篇章或练习册,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写课外笔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习惯和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个老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他的学生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高低。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破除传统教学中不利的方面,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进行观念转变的地方。传统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在课堂上负责教学生识字,分析段落大意等等,小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开口说话,很少能和老师形成一定的互动,所以这样的课堂气氛不活跃,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很好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也很一般。新课改告诉我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必须是学生在学,而不是我们一味地教课,教师要把自己摆在一个辅助教学的位置上,方便学生,为学生更好理解知识而进行必要的干涉。所以我们教师必须首先进行观念的转变。

二、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在语文课本上,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个人感受的自然流露,展现了作者的个人见解和智慧,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这些作品增强了学生的热爱祖国情怀,也让学生树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如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长江之歌》;或是对伟人英雄人物的热爱、敬佩之情,如《小英雄雨来》;或是歌颂伟大的父母之爱,如《母亲的纯净水》,或是反映歌颂友谊的,如《去年的树》等作品,无不闪烁着人文之光。面对这些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披文入情”,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言境,让学生对语言文字加以理解感悟,陶冶他们的情操,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如教学表现母爱的文章时,就要以表现母爱的歌曲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接着用亲切感人的语言引出话题,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更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感情!

三、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标规定了新的教育理念,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变之前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变之前的“老师要我学”为“我要主动学”,如果我们引导学生形成了这种习惯,教学的过程必将会事半功倍,素质教育的目标也会早日实现。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須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由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唯书唯师。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就会致使学生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独立思考,训练求异思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找疑设疑,激发思维。有意识只制造矛盾,找疑设疑,强化学生进行思考来解决问题。如教《蓝树叶》一文时可以问:你们见过的树叶是什么颜色呢?李丽画的树叶为什么是蓝色呢?这样通过制造矛盾来达到教学目的。

2、比较对照、促进思维。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比较对照,有助于开拓思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如教完《课间十分钟》就可以把平时学生写课间活动的作文拿出来与它相比较,看看人家怎么写,重点在哪里,如何安排顺序等等。

3、设题想象,开拓思维。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神奇和向往,教师要根据这一心理特征不失时机地编织启发想象题,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

最后,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教育,重视课堂教学的心理卫生和学生体智力因素的培养,培养他们具有完美的心理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善于合作,使他们胜不骄,败不馁。

总之,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因此,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的语文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为培养21世纪的建设者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凌加其.优化语文教学 深化素质教育[J].才智, 2008,(24).

[2] 陈学彬.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小学), 2010,(03).

[3] 倪志民.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9,(11).

[4] 张剑侠.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新课程(小学版), 2009,(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