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高中语文教学观念更新的方法与策略

2017-10-12周智文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观念课题高中语文

周智文

摘要: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合作交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时期的教师不能再满足于以教师为中心,用最快的速度把备好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而是要以科学教育观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善于合作的自主能力。所以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观念;课题

一、重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生上语文课时,不管是成绩落后者,还是成绩优秀的,都懒于思考、畏于发言,只是埋头地做笔记。这样的课堂场景仿佛已经成为常态。为什么学生年级越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反而越消极、越被动呢?说到底,要归罪于狭隘、死板的应试教育。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高考考何种题型,老师就天天训练什么题型。题海战术狂轰滥炸,填鸭式教学的讲解把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口头表达的能力和自我表现的勇气扼杀在了这功利性的教学当中。久而久之,学生心中便形成了“课堂就是老师独霸一统天下”的观念,于是课堂教学便形成了“老师唾沫横飞地讲,学生笔走龙蛇地记”。宛如一场冗长的报告会。除掉课堂教学中的这个毒瘤,仅寄希望于完美的教学设计,充足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以朗读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失为一条上策。本人认为,首先用朗读来唤醒被应试教育桎梏得近乎麻木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美文为契机,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诱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师成功的范读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催化剂。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范读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比放录音更为直接,范读的效应也更为明显。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真情感化学生,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语文的情美。

2、以美情激化学生,语言规范、音质优美、吐字清晰、流畅自然的范读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有效的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让学生多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多听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声音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听录音,同学们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欲望。

4、课堂上让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可以采取齐读与指名读、引读与轮读、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轻声读与自由读等形式。

5、多进行朗读表演或比赛。学生天生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希望得到大人和老师的肯定,高中生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经常选择一些课内外文章,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的舞台。并且,在比赛过程中,老师对一些缺乏勇气的学生要多多鼓励。这样,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了,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比赛。班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喜欢上了朗读,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二、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营造多变、开放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教学形式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多一些宽容和激励,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运用课件优势,恰当地运用视听来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开放的教学氛围。教师可精选那些和课文内容、意境、作者情感和谐的乐曲,在教学开始营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烘托气氛;还可采取配乐朗读等形式,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利用图画、音乐创设情境,既能体现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如在《故都的秋》的学习中,创设氛圍,让大家探讨文章写了哪些景物时,有的学生是分段概括,有的是列举小标题,有的是图文结合。接着我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秋景图进行欣赏揣摩,学生兴趣十分高涨。再如学习《窦娥冤》,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窦娥冤》,去图书馆查找有关戏曲知识,学会写剧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激发了创作的兴趣。

三、还课堂给学生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课堂教学进入了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所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而只有还课堂给学生菜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 就会左冲右突, 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她冲出了堤岸。这样有张有弛,还课堂给学生才有了保障。但学生必须铭记:

1、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

2、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

4、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5、课堂时间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应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

6、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就是把学习能力乃至于生存权力还给学生。

7、让笑声、掌声、讨论声在课堂上响起。

本人所任教的中学是一所乡镇普通高中,学生大都来自几所乡镇初中,语文基础差,表达能力有限,说话害羞,仪态欠佳,即使个别敢说的,不是音量低,就是语音含糊,辞不达意、缺乏条理,所以教师主导的课堂,便很少得到学生的配合与回应。而这时,教师更要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多鼓励、多表扬,才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但是把课堂还给学生,难免有时会出现课堂喧闹的情况,这时教师应弄清产生喧闹的原因,把握好度,及时调控、组织好课堂纪律,保证对话正常有序的进行;当学生各执己见、不能互相理解而争执不休时,教室要及时纠正,对话双方的思维错位,使之正面碰撞。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见解给予一定的评价,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当然要避免抢戏,在对话时,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角。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很多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敢于更新教学的新观念,大胆探索,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王从华,WANGCong-hua.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02(5):65-69.

[2] 范琳娜.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 郭磊.浅谈高中语文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24):00075-00075.

[4] 郭磊.浅谈高中语文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C].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2016.

[5] 陈大春.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2015(38):89-90.

猜你喜欢

教学观念课题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