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语文课外作业,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7-10-12李琴霞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优化小学语文

李琴霞

摘要:课外作业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项基本功能:巩固和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反馈、交流和促进评价。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理念和原则,分析小学语文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构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化

语文作业设计,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一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拓展知识面,点燃创造思维的火炬,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语文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讲究作业设计策略,优化作业设计方法,可以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及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一、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在语文课程的每个环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接受能力,选择自己的作业,切实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成功的机会,使学生发挥各自不同的学习优势,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極性。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学生喜学、乐学、善学。为此,我们应该做到:首先,承认差异,让学生优化发展;其次,关注趣味,让学生主动发展;最后,放开束缚,让学生自主发展。

二、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作业设置的单向性。传统的作业设置基本延续着由老师自上而下布置的传统,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学生只需做记录,回家照做即可,不需要考虑做什么作业,该怎么做,哪些是自己会的、不需要做的;哪些是自己不懂的,需要去琢磨的,五六十个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就够了。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无所作为。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自然会导致“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基本无法实现。

2、作业内容的单调性。当前语文作业注重书本内容,强调将书本知识通过作业来巩固,如抄写生字词、注释等让学生强化记忆,这虽有益于学生的知识积累,但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语文作业就是让学生抄写生字新词,查查字典,抄抄解释,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使得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广阔性和深刻性得不到训练,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培养得不到深入、扩展,更谈不上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了。这样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作业内容的单一还体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缺乏渗透、缺乏整合,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沟通,就语文练语文,陷入了狭隘的“学科中心主义”,过于注重字形、字义,语法、章法等,忽视人生观、世界观的指导,割裂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远远不止书面作业一种,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作品。广义地说,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当前语文作业布置形式单一,明显偏向书面作业,“一刀切”问题严重。这样的作业不仅降低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加重学生的作业疲劳,而且影响了作业目的的达成。不顾学生的差异,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布置相同的作业,使得学生所作无用功较多,不利于学生发展。

4、作业评价的片面性 作业评价缺乏人情味,只有刻板的“优”、“良”、“中”、“差”评语,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学生潜力的发挥。语文本身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若简单在分数上着力,既失之偏颇,又会导致学科本身的庸俗化和教育的简单化。另外,不能“因材施评”也是作业评价片面的表现。水平不同的学生不但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评价时标准也是一样的。结果后进生永远也尝试不到成功的喜悦,哪怕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再怎么使劲跳,也摘不到“桃子”。不但如此,还得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长期下来,后进生得到的只能是对学习的无力感并最终放弃努力。而另一方面,学习好的学生因为作业太容易而滋生骄傲情绪,同样会失去前进的动力。

三、小学语文作业构思

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以体现作业设计的理念和原则,达成语文作业的目标和任务。

1、表现性型作业。(1)唱歌。爱唱爱跳,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种天性,尤其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新教材有许多文章文辞优美,朗朗上口,极富童真童趣。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设计让学生配上自己喜欢的曲调,编成童歌童谣唱给自己的家长(好朋友)听。(2)绘画。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园孩子已经接触绘画,所以小学生都能结合一些生活经验,用点、线、面表现一些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形来,这种绘画,不需要学生有多少美术功底,故不必担心学生画不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课文的文字描述,简要地画出内容。这些绘画不仅有利于学生搞清文章的条理,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2、专题搜集型作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们最喜欢大自然,有关自然界的一切都能吸引他们的兴趣,而写调查研究报告,对于第一次接受这种课外作业形式的他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他们内心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当然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3、趣味想象型作业 。寓兴趣于作业之中。积极的情感能使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因此,在作业设计中要强化作业的情趣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内趋力,主动、愉快、高效地学习。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作业设计要贯彻愉快教育的原则,始终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探索和学习。题目新颖,形式活泼,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诗歌、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学生仿写、续写创编的原始材料,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作业的有趣性,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结语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它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功能与价值越来越受到教师们的关注与思考。优化后的语文作业更重视学生兴趣和需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为教师提供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捷径。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优化小学语文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