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017-10-12张春艳杨建国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张春艳+杨建国

摘要:初中阶段是人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语文由于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教材、课外阅读以及教学活动中拥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语文教学成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本文从探讨情感教育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概念出发,根据初中阶段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涵

1、情感。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人类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积极的情感不仅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还是形成健康人格和道德观的重要条件。初中阶段作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情感更加丰富,也更容易受外部情感的影响,良好的情感引导是实现其社会化与个性化的重要条件,对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初中阶段利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情感教育,使语文教学活动与情感教育相结合,利用教材中的饱含丰富情感的阅读文本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与自身的情感经历产生联系,使情感得到熏陶与升华,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稳定的深厚的情感[2]。

二、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明显。初中阶段学生的情感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情绪情感经常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明显的易感性。情感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却又缺乏自控能力,导致他们遇事容易冲动,容易走向极端,在情感上表现出冲动性的特点[3]。这些特点表现在生活和学习中为:他们会因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骄傲自满(如一次考试成绩较好),又会因为一点点挫折而垂头丧气,甚至怀疑自己(如一道习题不会做或一个知识点搞不明白)。

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严重。“青春期”阶段的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在个人需求和自由方面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产生反抗心理与逆反情绪。初中生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往往發生在父母过分唠叨或教师说话过于尖锐,限制了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交友结伴的时候以及伤害其自尊心的时候。由于心理的不成熟,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很可能导致初中生与父母关系紧张、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甚至会导致犯罪和自杀。

3、性意识开始萌芽。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的性机能和第二性特征逐渐发育成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已经开始向性成熟期过渡。这使得他们开始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吸引,内心会产生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因此特别容易引发早恋现象。初中阶段的学生非常需要学校与社会的正确引导,如果引导不当,很有可能加剧早恋现象,轻则影响其学习,重则自暴自弃甚至自杀,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和社会交往产生重大影响。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1、增强认知水平,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生处在心理与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意志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或产生厌学等不良情绪,所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童话故事,它们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更带给我们无数感动和正能量,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和《喂,出来》等。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被这些故事所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其中的感情也更能感染到他们,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加强情感教育的效果,对学习保持积极正确的态度,更加有利于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2、增强自信心,完善师生关系。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逆反心理的出现,极易与教师发生冲突,轻则对本学科产生厌学情感,重则出现暴力打伤教师的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更不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描写师生之情的文章,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十分有益。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二个单元,整个单元收录的文章都是描写师生之情的,有《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我的早年生活》和《王几何》。这几篇文章都描写了教师对自己的教导之情,抒发了对自己老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通过对这类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由文章本身联系到自身的学生生活中来,从而发现自己老师的优点,理解教师的严厉要求,由此引发对教师的尊重和热爱,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3、健全学生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情感教育对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可以通过文本解读与情感的表达净化和升华学生的情感,去除其中消极的、不健康的成分,增加其积极的健康的成分,并通过情感认同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与态度。

4、发展思维能力,提升创造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展示自己并渴望得到尊重与肯定,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贯彻情感教育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和兴趣,并利于引导他们向事物的更高更深层次的探索,有利于发散其思维和提高创造能力。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对于“‘我为什么不喊叔叔呢?”有的同学认为“我”不喊叔叔是给父母面子,有的同学认为“我”不喊叔叔是怕叔叔难堪。老师对这两种理解都给予了肯定,并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意图来理解,从而使学生明确这样设计可以最完美的达到作者讽刺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目的。这样,在每个同学的回答中既加深和丰富了学生的理解,又发散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芙,王林发.情感教育的体验与引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李锡林.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爱的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5,(12S):69-70.

[3] 袁喜平.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三个转变[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22):276-2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策略之我见
兴趣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