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中的话语沟通探析

2017-10-12姚露

未来英才 2017年17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传统语文

姚露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自身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并通过合理、恰当的话语沟通,加强对学生学习思路的启发,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师生之间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关键词:师生互动;传统;语文

师生间的沟通是学校生活中一种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师生沟通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交往过程。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要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来实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实践,师生互动中的指向和形式能够极大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作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良好的话语沟通能够对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和探索起到促进作用,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具有启发性的活泼课堂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虽然新课程理念大力倡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有的教师教学中只管自己讲课,照本宣科,从不注意吸取学生的反馈信息,不了解和听取学生意见。教師是知识的占有者与代言人,是社会要求的代表和道德规范的训诫者,因而是教育权力的控制中心,富于权威。学生只能虚心求教,全盘接受,甚至唯命是从。无疑,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观念加强了教师的权威意识,并且很容易使教师滑到权利主义的行为模式中。至今,部分教师仍不能从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因而很难与学生平等沟通。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要想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就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想了解学生就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师要给学生心灵上的关怀,这种关怀可以是一次长谈,也可以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还可以是倾听他的诉说,让他尽情地流泪,可以是一些无声的实际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地尊重、相信、理解每一个,师生间才会产生情感的共鸣,师生关系才会变得和谐、融洽。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合理、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有效沟通[1]。

二、适当增加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对教学效果加以检验,以及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和调动学生思维发散的重要途径,当然这样的课堂提问需要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和针对性,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利用有效的提问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话语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与教师的思想发生碰撞,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并从中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使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思想得到有效的活跃,进而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提出新奇的想法,推动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创设一个引入环节,通过“记忆性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么,你们知道蒲公英、苍耳和豌豆的妈妈是谁吗?”这样首先勾起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课文学习。在完成课文的讲解后,教师就可以通过“迁移性问题”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帮助他们的孩子旅行的方法了,那么你们还知道其他植物妈妈是怎么样让他们的孩子去旅行的?”以这样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关注自己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通过这样的带有趣味性的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更热爱语文学习,也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2]。

三、提高沟通技巧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往不断深化而得来的。不深入到学生中间,不经常与学生交往就无法产生师生间亲密的情感。师生之间的沟通既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正式交往,也有课外的非正式交往,两者结合,互相补充,可以起到加速、深化师生关系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心理交往,多和学生谈心、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沟通思想,了解真实情况。良好的沟通是师生增进情感的桥梁。沟通渠道越畅通,师生关系就越和谐、德育效能就越大。面对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主体来说,教师如果没有勤于研究的意识,不积极主动地去积累与学生沟通的经验,怎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单说沟通的方式、方法、渠道,随着社会发展也己经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面对面交谈、家访,教师还可以借助手机、网络等现代传媒给学生多渠道的交流。教师必须通过多学习,多研究,并注重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中,同欢喜、共悲伤,激发出学生内心真切的情感,给学生以真正的触动。

四、开展课堂讨论活动

课堂讨论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实现师生互动,促进双方的话语沟通,也是一种具有较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讨论互动中,通常都是让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讨论,学生之间大胆发言,大胆设想,在限定时间内畅所欲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再由教师激励学生勇于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对其做出点评,给予鼓励和赞扬。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课堂讨论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和符合学生个性、兴趣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堂讨论活动发挥其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作用[3]。

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在基础教育阶段,重在注意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发掘其潜能,培养其学习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教师应该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学生成才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不束缚孩子的天性,真正实现有教无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成为天才、全才,逼迫他们去做一些不愿做的事情。教师应该确立起这样的观念:书本上的是知识,书本外的也是知识;学校内有课程,学校外也有课程;能升学是人才,能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也是人才。我们应该以科学民主的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努力实现教育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敏聪.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62-64.

[2] 尹彩霞,尹小妮.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语言沟通探微[J].求知导刊,2016,(10):95.

[3] 姚丹.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6):35-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