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凤县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应对措施
2017-10-12文玉娥付小龙郑宏
文玉娥 付小龙 郑宏
【摘要】:本文以预防森林防火在凤县林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及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针对如何防止森林火灾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森林火灾;发生规律;扑救方法
1、凤县概况
凤县地处秦岭南坡,嘉陵江源头, 是陕西省秦岭水源涵养区重点林业县之一。县域面积3187km2,全县林业用地266666.7hm2,其中集体林业用地205066.7hm2,森林覆盖率79.9%,是宝鸡市集体林业资源第一大县。然而由于每年三、四月份发生的森林火灾严重危害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森林防火工作也成为每年春季林业管理的“第一要务”,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深远。
2、森林防火在我县林业工作的重要地位
凤县从二零一零年以来,凤县委、县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椒牧富民”的四大战略目标,其中三项战略目标都涉及到林业,所以林业在全县工作大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从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就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三个林区县。其中又是全省十一个重点林区大县之一。要管好我县3187平方公里内四百多万亩森林,森林防火是头等大事。
3、1963—2003年主要森林火灾造成危害
我县一九六三年到二零零三年近四十年以来发生的200多起山林火灾案件,年均5起,其中重大火灾案件七起,然而这七起森林火灾案件损毁林地面积3500亩,其中损毁有林地1740亩、林木9万余株,直接参与扑火3660人。同时也造成国家森林资源损毁和人民财产及生命伤亡的严重后果。
以上七起重大火灾均是发生在三、四月份的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因扑救森林火灾动员了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了全县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县委、政府的正常工作,给凤县政治、经济及人民生活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失。
4、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
4.1造成森林火灾资源原因:从发生火灾的情况来看主要是人为用火不当造成的森林火灾。人为火灾可分为生产用火和非生产用火两种。生产用火是指烧荒、烧地边、烧牧场、用火积肥等。非生产用火如林内吸烟,烧火取暖、上坟烧纸等。引发的火灾最多的是烧荒、烧地边、上坟烧纸、林内吸烟,其他情况少见。从火灾发生的时间来看,一般森林火灾易发生在植物停止生长春、秋的季节,其中以春季较多。
4.2发生火灾的主要时间段:我县每年从二月下旬到四月中旬是火灾易发生时期,三月份是火灾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每年的三、四两个月最易发生森林火灾阶段,如:1986,1987,1995,2003这四年,二个三月三日,一个三月四日,一个三月二十八日。夏季因地被植物和树木生长旺盛,雨水较多很少发生火灾。在冬季气温较低地面降有积雪,人为活动减少,也不易发生火灾。
4.3火灾的性质和燃烧的部位及危害的程度:我县森林火灾一般多为地面火,树冠火少见。地面火是沿着地面扩展的森林火灾,主要是烧毁地被植物和靠地面的根系、幼树、下木以及树杆下部的表皮层,受害严重可使树很快死亡。受害较轻的,能使树势变弱易遭病虫害的侵入。地面火燃烧的温度可达400度,在山坡上由于火燃烧的引起热气流,沿坡上升常常引起山坡上林木因高温热浪死亡。
4.4根据火灾蔓延的速度和危害程度,地面火可分为稳定地面火和速进地面火。
4.4.1稳定地面火,燃烧速度较慢,每小时蔓延速度为几十米,燃烧力强,危害严重,火焰高约1-2米,烟呈浅灰色,火烧迹地呈卵形或椭圆形,山地森林坡上起火向坡下蔓延时,多为稳定地面火,老百姓叫坐火。
4.4.2速进地面火,蔓延速度较快,每小时为几百米,强风可为几公里或者更快。由于速度快,燃烧不均匀,常常会留下一些未燃烧的地方。因此危害较轻,火焰高度为0.1-2米,烟为浅灰色,火烧迹地呈椭圆形顺风呈三角形。山地森林坡下起火向上蔓延时,为速进地面火,老百姓叫冲天火。
4.5发生森林火灾有三个阶段:
4.5.1可燃物的预热增温阶段;
4.5.2挥发气体伴以燃烧阶段;
4.5.3燃烧化为灰烬阶段;
森林火灾的强度、速度同可燃物的大小、数量、分布水分含量等因素有關,一般小植物可燃物受热面积大,增温快,水分蒸发也很快,易干易燃,森林火灾大而强,反之,就小而弱,森林火灾是随着燃烧条件而转移又因森林可燃物,森林特征以及气象等因素决定。
5、扑救森林火灾的方法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扑救森林火灾,主要用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人工直接扑打,二是火灾蔓延隔离,开挖防火线。
5.1人工直接扑打法。其方法是采用长柄树枝,从侧面斜落,一打一拖,或在地面推动几下,对扑火很有利,一般扑火人员可将三人编为一组,一人先落下,其他二人也相应落下,循序进退,不能乱打。由西北林业机械厂生产的风力灭火机在一九八七年大兴安岭森林特大火灾使用后开始推广。风力灭火机可单人操作,根据地形和火势可以三台一组、五台一组,压着火头,节节后退,一台灭火机可以顶15把扫帚,现已装备全国各地森林防火部门。我县从九十年代后已配备使用。
5.2火灾蔓延隔离法。在火头蔓延的前方选择适当地点,可用铣、镐、铲等掘土工具开挖隔离带,阻止火灾蔓延。如果时间来不及,可割开防火线5-6米,捡净地面上的枯枝落叶,把火隔开。如果发生强烈的地面火或树冠火而不宜采用其他灭火办法时,可采用以火攻火的办法。其灭火方法是:沿原有防火线或临时开设的防火线,迎着火头蔓延的方向点火,因后面有防火线的控制,迎着火头点燃火向火灾方向发展,使两个火头会合(也叫以火攻火)使其自然熄灭。这种灭火方法效率高,还不需要什么特殊工具,但是危险性大,不容易掌握。因此,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时就必须很好的组织人力,由有经验的人来指导,以免发生新的火灾和避免扑火人员被大火包围,造成更大的损失。火灾扑灭后,要彻底清理余火,以防止树根、枯立木、病腐木、风倒木、塔头墩子等余火遇到大风复燃,造成新的火灾。火场清理后,必须派人看守,注意观察,发现有星星点点的余火立即扑灭。
5.3扑救森林火灾应注意以下几项:
5.3.1当发生火灾,扑火人员赶到火场后,应确定一名指挥人员。由指挥人员选定一名当地熟悉地形的人带队,沿着山梁小路行进,不要进入山体的洼槽地带,因山坡地形复杂,一时看不到火灾蔓延方位,一般洼槽地带植被生长茂盛,可燃物较多,视线不好难以观察到着火方位,扑火人员应当分路行进,人员不要拥挤在一起,一哄而上。
5.3.2扑火时,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环境情况,严防扑火上方岩石掉落、砸伤。
5.3.3开挖防火线,必须离火场距离一千米以上,不能太近,以免起风后被大火包围。
5.3.4晚上上山扑火最好选择扑打较稳定的地面火,因为晚上气温较低,地面潮气上升,火势开始变弱、变小,是扑火的最佳时期。火灾扑灭后不要急于下山,待天亮下山,以免因天黑视线不好,掉进深渊,引起伤亡。
6、防止森林火灾的有效办法
6.1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随着国家对国有林场经营转型和对集体林地承包到户,森林已成为林区群众的重要资源和林农重要生产资料,增收潜力巨大,森林火灾的发生直接触及到百姓利益,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所以抓好森林防火,管好森林资源,已成为社会性问题。责任和压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二是从气象条件看,气候变暖高温少雨,也极易发生森林大火。从最近的气象部门的预测分析,我县近冬临春仍然是趋于降水偏少和气温偏高的情况。从林情变化看,林改后林地责任主体由集体调整到农户,经营分散,管护难度加大,森林火灾隐患增多,防火工作任务艰巨。三是森林防火任务繁重,难度加大。我县是全省林区大县之一,近70%面积是林地,60%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林区,随着生态建设力度加大,林区道路危旧房改造、生态修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林区产业经营活动增多,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同时经过近几年来工程造林和绿色宝鸡建设,我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5%,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进一步扩大了森林防火范围,随之植被覆盖物及林下可燃物也会越来越多,在高风险天气就极易酿成火灾,使防火任务更加繁重。
6.2防止森林火灾的有效办法
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扑灭”的森林防火方针。一是大力狠抓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可利用微信、标语、广播、会议、座谈等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讲解森林火灾的危害。同时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发动群众制定乡规民约实行分区化界,分片包干,落实管护责任。对极易造成山林火灾的低智、痴呆、傻等人做好逐人临包措施。另外对老火灾区单家独户,可送防火政策上门,加强对放牧人员的防火教育宣传,在林区主要山口要道及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村口、镇、乡所在地,设立大型护林防火宣传牌,书写“严防山林火灾”等醒目标语口号,以便在防火期内,营造一个“人人防火”的环境氛围,随时唤醒广大群众对森林防火的警觉性。
6.3进入防火戒严期后,应立即恢复各级护林防火指挥机构的正常运作,做到信息通畅。春节过后,进入林区应特别注意野外用火,严格控制火源。对必要的生产用火,必须报县人民政府审批,由林业部门现场指挥,开好防火线,准备好打火工具。防火期内,各乡镇要指定一名领导值班,尤其是春节、正月十五、清明时安排人员定期进山检查、巡查,一旦发生山火必須立即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扑灭,以减少小火酿成大火,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结论
抓好森林火灾“预防和积极、安全扑救”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目标基本的措施,是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渡过“森林防火戒严期”关键所在。只要各级人民政府和林业部门长期不懈地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积极扑灭”方针,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把责任贯彻到位,把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做到位,就一定能把森林火灾的根源消除于 “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