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后进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2017-10-12朱银胡
朱银胡
摘要:让我们冷静地去审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效果不容乐观。后进生不愿倾听或不会倾听直接牵挂着老师们的心。形成的原因有:思想认识不足;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习惯不良。面对这样的后进生,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1)明确倾听意义,理解为什么要倾听。(2)指导倾听的方法,培养倾听的习惯。
关键词:数学课堂;后进生;倾听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103-01
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但欣喜之余,让我们冷静地去审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效果不容乐观。
我们不难看到:
现象一:一节数学课当中,不管老师提了多少个问题,不管这问题有多么简单,你有没有发现有这么几号人从来都没举个手——他们就是后进生。有的在那里端端正正的坐着,看似在认真听讲,但又神似不在,有多少听进去不知道。更有甚者,自己管自己在哪里开小差。
现象二:等有同学起立回答问题答错的时候,优等生会边举手边说他错了,但又参杂着一些乱喊声:老师,他错了,错了。课堂纪律顿时显的比较乱时,你有没有发现是那些没有举手的后进生在那里拼命的喊。你又满怀希望的请他回答时,他又不知道那里错了。
現象三: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老师对那些后进生抱怨的言语:你在上课听什么,讲了多少遍了,还不知道。你的脑袋干什么用的。训者怒气冲冲,被训者低头默语。当天训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又没过几天又来了……
还有更多有关后进生的现象,令老师叫苦连天。为什么后进生就是学不好呢?难道是他自身的问题吗?其实不是。归其原因,主要根源还在课堂,在于学生能否有效进行倾听。《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然而,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是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但我们的后进生不愿倾听或不会倾听就造成了这么多让老师苦恼的事了。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后进生不愿或不会倾听的现象呢?仔细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一:思想认识不足。有很多后进生都有这样认为:我的数学成绩这么差,老师都不愿意管或就不管我了,我为什么要听,反正我又听不懂;反正一会就会有人回答的,我才不想,我也不举手;这个老师很凶,我反正做做端庄就行了,老师又看不出我到底有没有听。因此,成绩越来越差,到最后就成了大家所说的后进生。
原因二:学习不感兴趣。有时,我们可以听到学生这样的谈话:数学课太没意思了,天天就那些数字算来算去,烦死了。你可以猜的出来,说这话的是我们的后进生。是的,一节数学课特别是练习课,就是让学生通过练习计算,熟练数学算法和培养数感。它是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有些后进生就失去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成绩就差了。
原因三:学习习惯不良。我们调查不难发现后进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不管是作业还是平时的课堂表现都能用一个“遭”字表示。作业经常不能及时上交,能及时上交的也是题目丢三落四。课堂上呢,有些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喜欢起哄,特别喜欢在有同学回答错时大喊:老师,他错了,错了。有些,都没举过手,一节课下来坐的端端正正,但都是左耳进右耳出,一到做练习就不会。有些,意志很薄弱,自觉性差和好动,所以经常出现做小动作开小差。因此,面对这些后进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何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我们不妨试试以下这几点:
1.明确倾听意义,理解为什么要倾听
针对后进生思想的误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种沟通。在倾听中,我们会了解到很多信息,获得很多思想,会迸发思维的灵感。课堂上,倾听能帮助我们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利用别人的意见启迪自己的智慧。这样才能变的聪明。同样,倾听是是一种礼貌,是尊重和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己在发言时其他同学都不听,你会怎么想?让学生说说你打算怎么做,把倾听的意义铭刻学生的心中。
2.指导倾听的方法,培养倾听的习惯
首先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做到神情专一,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听老师讲解时,要求孩子们目光紧紧跟随老师,一边听一边动脑思考。其次,教师要树立倾听的榜样。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教师只有自己学会倾听,才能让学生更准确地学习到倾听的方法。可布置后进生做好观察作业:观察优等生在老师讲课和提问时的表现。还有优等生在同学回答时的表现。做好记录,再自己来说一说自己要怎样倾听。
参考文献:
[1]李巨涛.《论小学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J].黑河学刊.2007年11月
[2]张海燕.郑传才.《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及其人格理论在后进生教育和转化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