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供给侧改革研究

2017-10-12田新

时代金融 2017年26期
关键词: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

田新

【摘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时期,短期的需求管理无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加快人力资本积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供给侧 改革 经济转型

一、供给侧改革的背景

2015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此后,供给侧改革成为热词,无论是理论界、实务界,还是媒体界,都对究竟什么是供给侧改革、应该如何从供给这方面入手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了许多探讨。本文探讨了供给侧改革的背景、原因及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

近几十年,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与需求侧是分不开的,即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但是,世界金融危机后,这种以需求侧为主的宏观调控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三驾马车”已经越来越难以前行,造成供求关系严重不协调,产能严重过剩。中国经济增速2010年至2015年波动下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出现逐年下降的情况。因此,把工作重心从需求端转身供给侧,探究出相对应的供给侧的动力机制,是经济新常态的标志之一。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正处于新老动力转换交替的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少,经济面临“下拐”的风险。同时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面临着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一个新挑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高于比我国落后的国家,依靠传统的增加低成本要素投入来促进经济发展已行不通,而中高端技术密集型产品又比不过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公共服务、社会公平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短板。

二、我国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原因

以前我们国家消费动力不够,所以以需求侧为主来刺激需求。现在随着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有消费动力,但供给的产品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过去,市场上供给的产品质量太差,形成了大量的无效供给,许多国内消费者宁愿选择代购也不愿意购买果奶商品,大量的国内廉价商品没有销路。许多企业也面临规模较小、人才、科技资源、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如果继续把压力全部转嫁到 “三驾马车”身上,将导致供求关系将更加不协调,企业也更难走出困境。另外,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极有可能成为经济的包袱。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存在供给抑制。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许多地方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政府的行政垄断和过度的行政管制现象仍然存在,而垄断带来的腐败和低效率使经济供给从上游被束缚,人为地提高了许多企业的进入门槛。另外,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劳动力、原材料和行政成本都较高。高融资成本使得中小企业被迫转向高利率的民间借贷进行融资,而企业在行政过程中的腐败成本等更加剧了间接的供给抑制。

三、供给侧改革的实践路径

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在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转向供给侧是一剂对症良药,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重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

目前产能过剩严重,一旦开始供给侧的去产能,总需求便会进一步萎缩,做减法在短期内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全社会的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都会下降。因而供给侧改革的难点就在于在释放新的增长活力的同时又要减少过剩产能、“僵尸企业”,而过剩产能的化解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消化过程,需要企业调整资源配置。为此,要积极稳妥处置产能过剩的企业和“僵尸企业”,坚定不移地减少过剩产能,化解房地产库存,努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要继续促进传统优势工业的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培育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其次,要深化行政体制改,推进政府简政放权以及功能性重构,优化政府机构设置。一些地方要大范围放松管制,但一些领域需要强化监管,要权衡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在一些结构性调整中要顺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要适度增加政府支出,特别是增加生产性的政府支出。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如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支出;另一方面是生产性扶贫,帮助贫困家庭通过生产来摆脱贫困。另外,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对政绩、就业、财政收入增长等产生不利影响,如关闭“僵尸企业”、清理高能耗企業等都会影响政府的绩效。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要对我国供给侧改革有充分认识,需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要具有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要明白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再者,要认清政府是供给侧改革的主导力量,但决不是改革的主体,供给侧改革的主体是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避免把供给侧改革变成供给侧管理。政府只能通过营造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改革条件,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投资体制。

因此,面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情况,应释放经济社会的潜力和活力,从中长期来看应该努力推进供给侧的改革,促进总供需平衡,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楼继伟.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J].求是,2016.

[2]贾康、徐林、李万寿、姚余栋、黄剑辉、刘培林、李宏瑾.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财政研究,2013(1).

[3]《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日.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转型供给侧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