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逆向选择的客观风险研究
2017-10-12常彩霞
常彩霞
【摘要】目前,大数据环境下进行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融资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存在却大大增加了互联网融资平台的客观信用风险。文章主要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机理进行了理性分析,并研究了企业在逆向选择与融资平台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联系,从而为构建企业互联网融资安全有效的环境提供思考。
【关键词】大数据 互联网融资 逆向选择 客观信用风险
一、引言
進入大数据时代以来,企业利用互联网融资已越来越普遍。然而,信息的不对称却增加了企业逆向选择的可能性。由于融资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故借款企业的行为会大大增加融资平台面临客观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因此,对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机理的就对于融资平台建立完善的机制降低客观信用风险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和理论意义。
大数据环境下的逆向选择问题是有融资平台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通常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其信息优势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面临不利的境况,从而在博弈货交易中违背对方的意愿。由此可见,逆向选择的最终结果是融资平台与企业必然有一方收益,而另一方利益受损,从而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这无疑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设融资平台的贷款利率为i,其期望净收益为E,则存在E=E(i).当整个金融市场信息完全对称时,必有,即融资平台的期望净收益与其贷款利率成正比。但当整个金融市场处于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时,融资平台的风险识别能力明显降低,此时,已不能通过简单的提高贷款利率来增加收益了。因为E(i)与i不再是简单的正相关关系了,而呈现抛物线关系。设当i=i*时,E取得最大值。则ii*时,继续提高贷款利率反而会使期望净收益减少,即。
用L表示融资平台的融资意愿,V表示平均放贷风险,则有,即风险越大,其贷款意愿规模越小。时,则有最优融资意愿L*。当时,融资平台的放贷意愿减弱,此时将出现融资资金缺口,规模为。此时,为从融资平台获得资金的“粉饰”行为就会出现,逆向选择由此产生,且可能随资金缺口的增大而增大。
二、逆向选择与融资平台客观信用风险形成
在大数据金融环境下,企业利用互联网融资必然要通过融资平台的运作。为研究逆向选择对融资平台客观信用风险形成的影响,我们假设:借款企业在借款过程中没有任何形式的资产抵押或质押等附加条件,且其对若干个项目的投资均来自于贷款资金,投资额相等。在信息不对称时,只有借款企业可掌握每个项目风险收益的具体情况,而融资平台仅获悉其平均预期收益规模R(R为常数)。借款企业项目成功运行的概率P的概率分布为F(P)。
如果借款企业从融资平台获得资金后,其项目运作成功,则企业可获利(r-i-g-m)L,其中r为净收益率,i为贷款利率,g为担保费率,m为管理费率。如果项目运作失败,则在贷款资金流失的同时,企业还应承担gL的担保费用。由此可知,借款企业的利润分布服从两点分布概型,记为:
由公式(6)可以看出,借款企业项目运作成功的概率与、g、m均呈负相关关系。在信息不对称时,企业掌握了每个项目的风险收益情况,且在、m、g可知的情况下,企业会根据风险收益与管理成本相加值做出更为明知的选择。有时,为了获得高收益,企业不得不放弃收益稳定的低风险收益项目,而选择以高风险博取高收益,此时,逆向选择就产生了。而该选择发生在融资平台不知的情况下,融资平台的客观信用风险就此形成。
三、结论分析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在信息不对称的行况下,借款企业可能会利用其信息优势进行逆向选择,即放弃低风险项目转而选择高风险项目以获取高收益。此时,融资平台由于无法获取企业投资的具体情况将面临客观信用风险增加的局面。因此,推行互联网融资平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模式,可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从未降低融资平台的客观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天捷,张贻理.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3.
[2]陈侃俊.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5.
[3]顾海峰.银保协作下商业银行客观信用风险的形成与控制研究[J].投资研究.2013.
[4]王吉.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D].吉林长春: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