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家具的“韵”味

2017-10-12毛鸿达

湖南包装 2017年3期
关键词:硬木古典家具韵味

毛鸿达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中国古典家具的“韵”味

毛鸿达

(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审美情趣:“韵”味进行了探索。从构成、材质、色彩3方面分析了古典家具的“韵”味,又从文化的角度讨论了“韵”味在古典家具的体现。

气韵;家具设计;装饰图案;民族个性

1 前言

中国文化一直以具有宏博与深厚的底蕴闻名于世,其中尤以艺术文化为妙。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智慧闪光,体现在中国传统艺术的各个方面,反映着中华民族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审美取向。古典家具艺术是中国文化范畴中异常精美的一环,在其形成与演变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对美的追求,虽然不同时代在物质水平和精神诉求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但因此也成就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审美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文化中异常精妙的一环,不同时期的中国古典家具的唯美和风采始终映衬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精神。

若要“审美”,则必先了解“美学”。“美学”一词源于西方的aesthetic,意思是“感性学”,后由日本译介而来,被翻译为了“美学”。所以在中文世界中的研究对象就变成了“美”。我国的古典理论中,有很多以“美”为探讨和研究对象的理论,如各种诗论画论书论,其中用以考量“美”的词汇亦是众多,如“神妙能逸”、“神韵”、“意境”等,但因为没有统一地以“美”这个字眼来定义或是命名,所以没有进入西方的学术命名体系。不过纵观中国古代的艺术文化,由魏晋南北朝至今,“韵”始终为中国艺术品评标准之上品。如东晋顾恺之首畅神韵,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所述之“六法”亦以“气韵生动”为首,宋代画坛更以“彰显个性神韵”为绘画审美的最高准则,其所反映的均是中国艺术对“美”的态度和准则。此种以“韵”为美的审美态度贯穿于古今中国艺术文化的各个领域,无论是绘画、书法,抑或是中国古典家具的审美文化当中。

2 中国古典家具中“韵”的表现

中国古典家具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数以千年的文化在家具上放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南齐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 之说,“气韵生动”乃六法之首,而在古典家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其作为六法当中第一法的深刻内涵。中国古典家具中的“韵”是主要通过“线”形律动加以体现的。这是因为“线条”在人意识中,并非仅仅表现为一种造型元素,在数千年家具设计领域,还进一步发展为特别的民族艺术形式。深究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审美文化表现,除了明确“韵”在审美标准中的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韵”的表达方式的解读,即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如何表现中国艺术“神韵至上”的审美精神。

2.1 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线”的韵味

“点、线、面”是艺术语言中重要造型元素。而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的“韵”,则首先是通过家具的“线”形律动加以体现的。

“线”作为造型元素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对中国艺术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更甚于西方艺术文化。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中,线是最为基本的表达语言,然其所表现的艺术效果,更是西方艺术中的线条所无法企及的。推及至今,“线条”在中国艺术文化的意识中,早已不再简单地作为一种造型元素而存在,更进一步发展为具有特别意味的民族艺术形式。尤其是在数千年的古典家具设计艺术中,“线”的艺术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独特的审美特征也在其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如木雕工艺——通过线条分割,以物体边缘线来增强轮廓线,通过点与曲线之间组合,构成了一定韵味的装饰图案,从而让线与整体获得了一种融合与节奏感,透着一种舒畅别致的韵味[1]。在明式家具设计中,对于“线”的应用更是令人惊叹,其中有曲线与直线交融设计,从而构成整体线型,较为典型的即明式圈椅(图1);也有部件线型,突出变化性,如明式椅子搭脑,可分方形、扁圆形与圆形等形式。在这种基础上,还演变出众多变化,形态更是丰富多彩。曲线与直线的合理运用,使得明式家具结构清晰,韵律感十足,给人一种诗韵般的美感。除此之外,这些家具线脚造型神态也各不相同,饶有趣味,纹样、图案、装饰结构件等部分,通过线条处理,赋予家具一定的线韵。明式家具线型应用,是古代“线”韵文化在家具设计中的具体体现,相对西方家具所关注的体积与容量而言,我国古典家具更为突出造型与装饰之美[2],并从建筑、书法等领域吸取智慧,主张表现“线”的活力与美感,这也逐渐内化为民族个性,给人们带来了追求“线韵”之美的审美意识。

图1 明式座椅的线性造型

图2 紫檀象首兽足宝座

图3 黄花梨云纹马蹄榻

2.2 中国古典家具艺术中“质”与“色”的韵味

中国古典家具的“韵”味还体现在塑造材质本身的限制,即家具“韵”与“美”的表现具有“因材而异”的特点。

古典家具设计多以硬木为基本材料,其辉煌时期,是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代,由于刨子等工具的引入与推广,让传统匠人原本鲜有选择的硬木,成为了后世运用广泛的经典家具材质。这里的硬木属于多种优质木材的统称,具体包括乌木、鸡翅木、黄花梨、花梨、紫檀与铁梨等。

硬木在应用中表征出的优势首先在于其保存的长久性。有确凿依据证明,上好的硬木家具可以传承百年甚至千年之久。例如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家具多采用小叶紫檀、黄花梨、黑酸枝等木料精雕细琢而成,质地优良,硬度和强度很高,耐腐蚀不易被虫蛀,经过优良工艺制成家具后,历经百年而丝毫没有变形。

其次还在于硬木材质纹理十分自然,色彩具备内在美感。如紫檀在色泽上以紫黑色为主,坚硬度相对较高,纹理上表现出纤细浮动之感,有着一种动态变化特征,且色调给人一种稳重感(图2)。花梨木在色彩上则较为鲜丽,纹理美感性突出。在唐代,我国就开始将花梨木作为家具制作的重要材料,特别是浅黄至紫赤家具,通常都是通过花梨木来制作的,多不进行额外雕饰(图3)。相对花梨木与紫檀而言,鸡翅木则更为稀缺,在色泽上较之紫檀和花梨木则更显鲜丽。依据《格古要论》一书记载的信息,主要产于西番的鸡翅木,一半表现为紫褐色,内部存在着蟹爪纹,另一半则表现为纯黑色,与乌木相似。受这种材料纹理特色影响,在家具制作过程中,匠师们需要多关注每一块木料应用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在表面上应用色彩优美、纹理效果突出的材料。秉承这样的自然感造出的家具才能造型优美,木纹古艳,有着浓厚艺术韵味。

再次,以硬木为材料制造的家具,除了应用能体现木质本身的色彩外,通常雕刻花纹相对较少。对于家具的边角位置,多进行线条刻划,在不破坏木质纹理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整体欣赏层次。

2.3 中国古典家具中的结构韵味

由于软木抗腐力和承受力的不足,很难做得异常精密细巧,在家具的保养方面也表现出相对与硬木材质的劣势。因此,中国古典家具中硬木材质的使用,也使得榫卯工艺的出现成为可能。

榫卯,是内部可以根据气侯的变化互相伸缩和移动的一种可拆卸结构。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特殊工艺——中国是一个地广物博、气侯状况复杂的国家,四季温差大,广大的疆域面积使得南北方干湿度和温差也很大。为了契合木材的干湿胀缩,达到让家具经久传世,长期保存而不开裂的目的,是断不能用钉子强行固定的,而硬木家具中所采用的榫卯结构恰好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再者,榫卯结构也反映了人对自然的尊重与认识,提升了中式家具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这与中国文化中“讲究和谐”的儒家思想不谋而合。

我国先人主张“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宝珠不饰”,追求“至质至美”,主张形中塑造神韵,追求意境之感,材质的天然“韵味”在古人的审美意味中可见一斑,这也是古代艺术的精髓所在[3]。

3 中国古典家具“韵”味的文化表现

中国古典家具本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数千年发展与变迁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门自成一派的艺术门类。对于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独特性

与持久性,人们或许无法通过语言来描述,但可以通过对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典家具而窥见一斑。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夔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透着神秘威严,青铜家具亦彰显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神韵;秦汉时期的漆木家具涵盖床、几案、屏风、柜、箱、衣架等多种类型,虽已没有青铜器物的神秘,但人们却可以在其中体会艺术造型的写实之美;而在大唐壶门结构与宋代框架结构之中,可以感受到华丽与柔美的质感[4]。这一时期,由于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推动着家具形制的变革和种类的进一步发展,圈形扶手椅、长桌凳、腰圆鼓凳、靠背椅、顶帐屏床等新形式的家具更趋合理,尺度亦与人体比例相协调,有的部位还施以曲线图案雕饰;明式风格则突出秀丽与简练,清式家具则体现繁琐与富丽。这一系列的演变存在于持续了数千年的审美演变历程之中,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联。“古典”在某种意义上本身就表征着经典、高贵与完美之特点,古典家具的历史感与现代审美的时代感交汇,古典家具艺术文化与历史文化相连,二者相融最终成就了现代艺术的典范。

4 结语

中国的古典家具,价值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务于人,更是凝结着在各个时期、特定环境下所形成的不同艺术风格,它们综合反映了古人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纵观整个中国家具发展历史,从7000多年前的我国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开始,古代匠师们对于家具中美的处理,是必然中的偶然,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可以说,中国家具的历史和中华文字的历史一样底蕴深厚,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过程中提炼与升华出来的艺术。虽然古人可能并不了解哲学与审美间的融合理念,但其创造的古典家具艺术在“方挺简括,线条简约”的端然之势中兼具“以放胜出,以圆环象”的独特透视效果,整体形态有序亦随意仿若浑然天成。在变化无穷的木质纹路和色彩中流露出或清灵或古朴的异样神韵,藏露有度,美妙绝伦。中国古典家具艺术无时无刻不在透映着精致且恒久的韵味。且时刻洋溢着中国艺术的审美精神,经数千年的洗礼与演变,其形式已然超过西方任何一个国家,形成了一种东方艺术的别样韵味,这种韵味也是古代中国人技艺、审美与文化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知,是人类艺术的瑰宝。

[1] 杨婷.洛可可家具风格在中国红木家具中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

[2] 胡俊红,柴佳莉.基于设计因缘论的明式家具“形缘”特征探析[J].湖南包装,2017,32(1):22-23.

[3] 叶德辉.中国传统家具造型变化与文化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9-72.

[4] 黄河润.中式家具装饰图案与造型数据库的创建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毛鸿达(1984-),男,湘南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mrnks@163.com

2017-07-11

猜你喜欢

硬木古典家具韵味
俄勒冈硬木在家具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明式家具木结构应用研究
略述《三脚螭龙壶》的壶姿韵味
略述《四方仿古》的壶中韵味
中国古典家具赏析
晚明江南文人对苏式家具选材上的影响
传统茶文化对古典家具艺术形态的影响
秋之韵味
秋的韵味
古典家具融入现代生活的理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