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淋漓的诗情,润物于无声之处
——记美术社团水墨画教学的点滴感悟
2017-10-12徐飞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
文/徐飞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复兴小学
近年来,随着国学进课堂的呼声高涨,中国画课程在美术课改中也备受重视。尤其是水墨画课程,更是受到广大师生们的喜爱。
水墨画是中国画艺术中的瑰宝。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对水墨画的认识和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水墨画是诗意的艺术,蕴含深刻的人文色彩。水墨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种类,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开设好水墨画课程,是每一位美术教师的职责。在近几年水墨画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有得也有失,思前想后,总结了水墨画教学的几点感悟。
一、“惊”——源于自然是天真
第一次在美术课堂进行水墨画教学的尝试,就是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水墨游戏》一课。课前做了许多准备,可是心里还是忐忑不安。走进教室,发现学生们的眼睛里正闪动着好奇的目光,盯着桌上琳琅满目的各种物件。能感觉到他们十分兴奋!简单认识了工具后,老师示范了一个“小墨点”,有学生激动地问道:“这是什么呀?”接着,老师画的墨点越来越多,就有学生惊呼:“是下雨了吗?”再接着,老师在每个墨点上又添上一笔,这一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小手:“是小蝌蚪呀!真好玩儿!”可能第一次学习水墨画的孩子都会心情激动,就像是参加了一次新奇的冒险。
水墨画的魅力不仅征服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同时也震撼了老师的内心。水墨的语言表达十分的抽象,而孩子们的却能明辨出其中的意味。似乎证明了古老的水墨艺术蕴含着一种自然之美。通过水墨意象的表达,不需要逼真的造型,不需要写实的色彩,本能地调动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记忆。一时间,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现实主义等等,孩子们作品的风格各不相同。无须暗示,无须赘述,一切就像是自然地流淌。难道这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吗!让人深信没有不会画画的孩子。水墨画真是那么的质朴自然。
二、“叹”——兴笔练来终是画
在水墨画课堂上,不敢落笔,举笔不定,涂涂改改的孩子比比皆是。让人苦恼!是过于小心谨慎呢,还是缺乏自信呢?必须改变孩子们画画的态度!评赏作品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无论作品的成功与失败,分析作品、评赏作品是对学生辛苦劳动的最大褒奖。因此,学生的作品一定要认真评赏。尊重学生的付出,学生才会对创作的过程更加珍惜,同时,也大大增加绘画时的自信心。体验过程的快乐不如收获成果的喜悦带来的刺激更强。创作中的学生更多时候是在关心自己画些什么,并不刻意去思考为什么这样画。甚至有些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在画什么!老师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作品的闪光之处。
兴笔练来终是画。学生即兴的涂鸦,有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黄宾虹在《虹庐画谈》中说道:“在格式塔心理学看来,并不是所有不规则的‘丑’的图形都能带给人艺术享受。那些同样偏离物象而一味乱涂乱抹却缺乏统一结构的图像,不能算是好的艺术品。只有那些在‘不齐’的多样性之中寓有‘齐’的统一性的图形才是‘有意味的形式’,才能给我们以艺术享受。”教师要发现孩子作品中包含的“有意味的形式”,巧妙恰当地评赏学生的作品。
在一年级下册《拉根线条去散步》一课中,班级中有个刚刚转入的学生,从来没有画过水墨画。在创作作品时,不会蘸水调墨。于是,他在画纸上画出了许多干枯飞白效果的圈圈。吸引了同学的关注,周围的学生笑话他的作品。老师过来指导,并试问他画的是什么,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低着头。老师将他的作品和许多画得特别好的孩子一起展示出来。能感觉到他此时此刻非常紧张。当大家评赏到他的作品时,他不安地趴在桌面上。“你们谁能看出这张作品的妙处呢?”班上学生顿时鸦雀无声,原来老师在表扬这位新同学呀!“这张画真好。难道不像织衣服的毛线团吗?”恍然大悟的学生立刻又活跃了起来,一位学生抢答道:“因为他用的线条是毛毛的,所以还真像呢!”此时,那位新学生的脸上露出了羞怯又自信的笑容。相信他以后一定会画得很棒!
三、“奇”——水墨交融出新意
“丹青隐墨墨隐水”,水墨画怎能不研究水呢?钱松嵒先生说:“水墨画三字,顾名思义,水第一,墨第二,在技术上足见水比墨更重要。”
水墨画的媒材十分特殊,尤其是生宣纸,有较强的渗水性。如果在纸上画一笔,就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变化。水墨课堂上的孩子经常会为这些问题烦恼:为什么线条会越来越粗?为什么画得那么淡?为什么墨点会变大?为什么……“那是因为水啊!水是精灵,是水墨画的灵魂。”老师把“水”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重视用水,而不是把水只是用来洗笔。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全仗着水的作用。画家黄宾虹先生的作品中处处能见到水的渍染,铺水、破墨,浓破淡、淡破浓,墨破色、色破墨,并总结出了用水的六法:1.水调墨,2.水带墨,3.水破墨,4.渍水,5.泼水,6.铺水。他的作品浑厚华滋,真的应了杜甫的诗句:“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只有研究水在水墨画中发挥的奇妙作用,才能画出水墨交融的画作。
一次,在指导学生如何用淡墨来表现时,一个孩子说的话让我感动不已,记忆犹新。她说:“老师,我发现水多了的墨画出来感觉嫩嫩的!”多么的美啊!多么的诗意!生命就是因为感悟而喜悦。刹那间,学生似乎爱上了水精灵,画纸上氤氲而又柔美,仿佛孕育着一个个新生命。“老师,水墨画真好玩儿呀!”
四、“听”——画家故事伴成长
孩子都爱听故事。如果把欣赏课的“看”换成“听”,学生们一定很喜欢!在欣赏课中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欣赏画家的作品上,大家爱听老师说一说画家的故事。
“将计就计”,在以后的欣赏课中,老师围绕一个主题给学生们说故事。许多画家的成长故事,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这就是力量。甚至,他们会成为许多孩子心目中的偶像呢!水墨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欣赏课。在水墨画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许多多的画家就像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高山仰止,从前辈的成长故事中去学习,让我们如沐春风,激情高涨。
欣赏课还是要赏析作品的,“听”不能完全替代“看”。毕竟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讲故事不能泛泛而谈,要抓住欣赏课的要点,用故事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适时地展示出画家的作品,画家的故事就是欣赏画家作品的最好铺垫。换言之,如果直接就作品说作品,无论作品如何好、如何妙,学生只能浅浅地知道有这么一幅画和画这幅画的画家存在。无法深刻领会到作品的精彩及作品背后画家的艰辛。
在说到家喻户晓的大画家齐白石先生时,学生都知道齐白石爷爷画虾十分著名。如果只从水墨画的角度分析虾的画法、墨色如何的精妙,也只能让孩子们了解了虾的画法而已,惊叹白石爷爷技艺超群。学生可能还不知道白石爷爷除了画虾,其他的花鸟草虫题材也是绝顶的好呢!为什么齐白石爷爷能画得这么好?用故事带着学生深入到画家的童年生活,了解到小时候的齐白石爷爷经常在田间地头细心地观察鱼儿、虫儿,见什么画什么,日复一日的观察,日积月累的练习,才能画出如此精妙的作品,结合故事同时展示白石爷爷的其他精彩作品,学生就能明白齐白石爷爷能画得这么好,是因为多观察和勤练习。故事,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从生活中去感悟和理解画家的作品。学生愿意听故事,爱听故事。听故事时的注意力最专注。老师在说故事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往大师的作品上引导,学生不仅会牢牢地记住画家的神妙用笔,而且会被画家的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这样的欣赏不但事半功倍,而且学生在内心深处会对艺术家肃然起敬,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明确目标,更有动力。
总而言之,虽然水墨画是传统课程,传统并不代表守旧,如何让传统艺术的瑰宝在今天重新发扬光大呢?深感肩上的责任之重,我们只有努力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水墨画教学的未来。
大公鸡 王心如
猫咪 张雪
课堂习作展示
公鸡 吴晓月
单车 曹雨悦
鸟 张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