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2017-10-12王海华甘江英
王海华,甘江英
(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江西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王海华1,甘江英2
(1.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00;2.南昌社会科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针对江西特色农产品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经济价值,提出了对江西省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的政策建议。
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农业经济;江西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ent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specific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xi,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economic value of protecting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esent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protect the specific geographical-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Jiangxi province.
Keywords: Specific 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indi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 Agricultural economy; Jiangxi province
江西具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自2009年全面启动相关工作以来,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快速增加,但品牌挖掘和市场开发不足。江西地理标志农业亟需适度规模经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强化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努力形成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品牌效应。高度重视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特定种养环境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强化种养基地生产性、观光性和休闲性的协调统一,推动地理标志农业与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打造纯正“酒香”和美丽“巷子”。这样,有的人慕“酒香”之名而来,意外感受了“巷子”的魅力;有的人休闲观光而来,还可以带回去特色农产品,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旅游化,种养基地观光化,丰富和增加休闲农业的特点、亮点。
1 江西地理标志农业资源概述
目前,江西省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产品,涵盖了11大类共计75个产品,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其数量处于中等偏上的规模。其中蔬菜类农产品最多,达18项;肉类次之,为13项,茶叶和果品类农产品均为10项。特别是江西省橘类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内柑橘生产的主产区和原产地之一,赣南脐橙、南丰蜜桔等农产品已热销国内外市场。地理标志农产品既是蕴含传统地域特色的产地标志,也是代表优势品牌农产品的质量标志。地理标志农业天然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品质优势对推进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赣南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从单纯的种植业发展成为集种植生产、仓储物流、精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集群。2016年“赣南脐橙”以668.1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初级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的第一名,这也是其“四连冠”。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崇仁麻鸡曾经因为普遍弃养本地土鸡,转养杂交麻鸡,忽视种质资源的保护而严重影响了麻鸡品质,使其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直到近年来,崇仁县政府牵头,江西省农科院和江西省科技厅联合攻关,进行崇仁麻鸡品种提纯、繁育,成功培育出外来血缘不超过10%的麻鸡。同时,2015年组建了崇仁右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形成“企业+合作社”模式,崇仁麻鸡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2016年崇仁麻鸡获得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创建样板荣誉称号,为其进一步做精、做优和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基于SCP框架的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分析
SCP框架以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手段,按结构、行为、绩效对产业进行分析[1]。基于该分析框架可以为江西地理标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江西农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参考,从而实现江西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1市场结构分析
2.1.1 江西地理标志农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集团少 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结构表现为一种双重分散格局,一是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分散。据初步统计,庐山云雾茶有50余家公司共同使用,而使用婺源绿茶的有100余家公司,使用赣南脐橙的更是多达几百家公司,企业分布于18个县。二是以产地农户直销和流动贩卖方式出售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情况相对普遍,导致消费行为尤其分散,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不但极大增加了交易成本,而且使地理标志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过度竞争和“搭便车”之间来回折腾。江西的特色农产品众多,但不少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发力度不够,生产经营者对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申请时激动万分、登记后行动万难”的现象依然存在。地理标志农业优势主要体现在特点突出的产地环境、特色鲜明的种质资源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最终的落脚点是品种、品质和品牌的竞争,是种养质量、科技含量、打造力量的竞争,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靠生态保护、现代科技和龙头引领。江西要坚持保护好“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的本色,培育江西地理标志农业相关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其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创造体系,积极采用更符合生态循环理念的种养方法和加工技术,充分结合富有特色的产地优势,唱响品牌,构建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2]。
2.1.2 江西地理标志农业生产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平衡和“囚徒困境”现象 在地理标志农业发展过程中,盲目控制生产成本和无序扩张生产规模是损害其健康发展的两大因素。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对其产地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相应地对其产量也有一定限制。控制生产成本一定要在坚守生态种养的基础上,坚决避免化肥、农药的盲目使用,保护地力,发扬光大传统工艺,科学采用现代技术,保证品质。地理标志农业主要应通过适度规模化生产来控制生产成本,通过现代化管理来降低交易成本。特别是面对农业生产的时令性与产销的地域性差异,需要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在一些交通基础较好、环境优美的区域,应当整合多方资源,着力谋划地理标志农业种养基地生产性、观光性和休闲性的协调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良性共享机制。在一些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应当推动农户标准化生产,探索最低保护价格和“定产、定质、定量”收购,即划定生产地块、制定品质标准,限定回收产量,实现龙头企业掌控营销渠道、相关协会控制品牌授权,有效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利润充足、质量可靠、消费放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农户作为地理标志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人数众多,是地理标志农业产业存在的基础和最大的风险暴露点之一。在市场经济中,各生产经营主体均寻求通过自由竞争努力,实现利益占有的最大化,但是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在很多时候自由竞争不一定是个体达成利益最大化占有的最优方式,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个体最优选择往往不是整体最优选择,如果所有个体均坚持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难以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也最终同样难以得到满足[3-4]。因此,江西地理标志农业产业一方面必须保证生产者的合理利润,这样才能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另一方面,要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强化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努力形成江西地理标志农业规模效应。通过相关协会的品牌授权平台,建立起龙头企业、相关协会和种养农户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风险调控和利益共享机制,依托地理标志农业产业体系品牌教育与产销调控,形成统一的地理标志品质管控和品牌营销计划,共同推动江西地理标志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共同呵护其声誉。
2.1.3 江西地理标志农业较低的进入壁垒和较高的退出壁垒 相对固化的土地经营权分配制度限制了地理标志农业核心要素——土地的高效利用。这是因为农村户口家庭的成员天然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通过上学、参军和进城务工等方式,脱离了农业生产,使土地“占而不用”,也造成了土地常规利用不足和产业开发稀缺的矛盾,即相当一部分家庭农业生产存在“后继无人”的问题,土地实际经营权无序流转给其他亲朋好友。同时,因为土地经营权的“包产到户”,使得土地难以统一起来进行成片的产业开发。此外,农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劳动“苦、累、脏”和转产难等特点,造成国内职业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创新创业”型职业农民少,兼业农民多。同时,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普遍是当地的传统种养品种,进入门槛低,导致“老、弱、病、残”等“养家糊口”型农民比例高,而且他们一旦脱离农业生产,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破解这一困局,要求以合作社为平台,统一土地经营权,提高土地经营价值,让土地租金成为农村困难群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化解土地和劳动力的不匹配难题,通过合资、合营、合作开发等多种市场合作方式,构建以合作社为主体的生产核心,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核心,以相关协会为主体的品牌核心,提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科技投入和品牌投资的动力,培育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外延式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活力,以提高其市场地位和市场竞争力[1-2]。
2.2市场行为状况分析
市场结构限制了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是相关生产经营主体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而采取的商业活动,而市场结构是进行相关商业活动的组织基础。通常而言,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获得合理利润是市场行为的内在属性,这一般是以适度规模经济的方式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性价比,或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进行技术创新提升其内在品质,或培育品牌,强化营销,延伸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参与地理标志农业生产的农户承受风险的能力相对差,又因为农业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导致其往往不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是表现为追求利益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进行地理标志农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中间商贩获得的利润往往远大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且流动性收购、贩卖,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不利于农户安心从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市场信息相对混乱,市场需求波动性大,不利于科学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及时调整产量。同时,目前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工环节少,深加工农产品少,相关龙头企业也难以掌控市场,导致其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意愿不足[1]。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可以学习广东新兴县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农户的“固定挂钩联营”模式,即将生产风险化解到农户,仅承担市场风险。采取“双头战略”主导,相关协会监督协调两者关系的方式,共同发展壮大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即建立“田间地头”和龙头企业的直接沟通渠道,挤压中间商贩存在空间,龙头企业以种养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手段支撑农户生产行为,同时保证农户合理利润,使其安心、专心、用心从事生产活动。龙头企业通过利润分享和技术服务整合农户资源,提高其地理标志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努力实现优质优价和高质高价,进而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此外,赣南脐橙的市场开发也值得其他地理标志农产品思考,其广泛收集各国在脐橙方面设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精准破解赣南脐橙输日、输欧、输美、输澳等的技术壁垒,扩大其全球市场占有率。
2.3市场结构经济绩效分析
经济绩效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农户行为,又反作用于市场结构和农户行为。一般而言,农业生产以传承为主,创新周期长,工业生产以创新为主,产品更新换代快,可以不断满足人们的新需求,造成了农业的比较利益低下,反过来又间接导致了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动力不足。虽然,地理标志农产品相对普通农产品存在一定的溢价,但其仍赶不上农用生产资料的涨价速度。这几年,虽然农业生产收入有所增加,但其相对利润却在持续下降。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发达国家农业生产收入半数以上来自政府补贴,而国内只有10%不到,因此,提高政府补贴是提升农业生产在经济中的地位有效途径之一。同时,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开发相对不足,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品牌创建任重道远。企业对相关协会授权使用地理标志的积极性不高,担心出现“公地悲剧”,尤其是那些拥有自主商标且市场信誉好的企业只想做大做强自己的专有商标。相关调查表明,一些能将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推向高端市场的产品流向方式还不普遍。地理标志农业品牌亟需建立分级分渠道营销模式,确保高价高质和优价优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和专卖店应采取不同的品牌系列,营造不同的品牌文化,赋予各自独特的价值内涵,这样也可以有效避免因为“鱼目混珠”而导致的“一损俱损”。以庐山云雾茶为例,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年春茶只有15 t左右,然而市场上号称“庐山云雾”的茶叶不计其数(表1)。
3 政策建议
3.1产品层面
提升江西地理标志农产品差异化水平,注重地理标志农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地理标志农产品对于生态环境的特征、生产方式的特点、种养品种的特质以及人文历史的特色需要分级分类和传承创新。面向市场要求和消费者需求,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有品质或产地进行差异化,对地方特种种养品种进行挖掘、培育和推广,从产地环境到产品质量实现全程管控,全面构建无公害大众、绿色精品和有机高端3个层次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体系,增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盈利能力。
表1 农业部登记的江西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汇总表
注:表中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1月。
3.2企业层面
充分发挥地理标志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合作社建立生态种养基地,协同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创新平台,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本的经济杠杆作用,在获取企业资本优势的同时,努力塑造江西地理标志农业企业的管理优势,坚持相关协会授权管理地理标志品牌,利用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对于地理标志的认识和推广力度。江西省具有众多的本地特色产品,从赣南脐橙、庐山云雾茶、崇仁麻鸡、军山湖大闸蟹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来看,地理标志农业企业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紧密合作,坚持以一业为主,适当开展垂直多元化经营,提高对动态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综合平衡和企业品牌、地区品牌与地理标志品牌共同发展的多赢局面[5]。
3.3产业层面
江西发展地理标志农业的核心是坚守“本色种质,特色品质、绿色品牌”,以适度规模经营保证“酒香”纯正,以三产融合发展破解“巷深”难题,高度重视地理标志农产品特定种养环境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强化种养基地生产性、观光性和休闲性的协调统一,努力构建新型“自产自销”,即严格管控地理标志农产品原产地边界,坚决抵制产地盲目扩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城市专卖门店和商场超市销售为主模式,推行原产地本地特许经营,推动地理标志农业与休闲农业协同发展,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地理标志的声誉,又可以丰富和增加休闲农业的特点、亮点。
3.4政策层面
政府及各部门应当积极倡导“独特生态、绿色生产、有机生活”的“三生”消费理念,营造扩大内需和优质优价的营运环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际,主动盘活江西地理标志农业存量资产,加大产业链延伸和附产品开发力度,促进“接二连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绩效水平。加大和拓宽政府补贴力度和渠道,有效降低江西地理标志农业成本“地板”,引导龙头企业利用产业发展基金驱动产业并购,提高江西地理标志农业管理绩效和整合水平。同时,立足于市场经济,加强对江西地理标志农业相关政策支持体系的完善,通过运用经济手段,利用相关协会授权品牌共享和品牌联营的形式来提高企业的准入条件和绿色生产的要求。探索建立地理标志农产品防伪码和消费者实名登记制度,一手抓生产环节,一手抓市场环节,双向透明,有效维护市场正常竞争秩序,并可以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实现各部门协调执法,加大对市场不正当竞争现象的防范或处罚,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合法权益。
[1]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2] 周勇.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 陈万明,蔡瑞林,林琳.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构想[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1):182-185.
[4] 苑苗苗,陈建伟.产业组织理论视角下的农业产业化绩效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12):12-14.
[5] 毛凯丰,柴小青,欧建平.中国啤酒产业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联性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2-90.
(责任编辑:管珊红)
StudyonAgriculturalEconomicDevelopmentPromotedbySpecificGeographical-indicationAgriculturalProductsinJiangxiProvince
WANG Hai-hua1, GAN Jiang-ying2
(1. Fishe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00, China; 2. Nanch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in Jiangxi, Nanchang 330038, China)
F304.3
A
1001-8581(2017)10-0126-04
2017-06-05
江西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ZR201605);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3BBF60029;江西省科技计划项目 (20143BBM26038)资助。
王海华(1971—),男,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渔业资源、生态经济与水产健康养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