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2017-10-12李洁天津市河西区柳林医院全科诊室天津300222
李洁 天津市河西区柳林医院 全科诊室 (天津 300222)
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李洁 天津市河西区柳林医院 全科诊室 (天津 300222)
目的:对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本院门诊中选出50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电脑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及整体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优,且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吞咽障碍 中频电脑治疗仪 脑卒中 治疗
脑卒中起病具有突然性,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言语功能障碍、神经功能受损等情况,还会引发吞咽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相关研究显示,40%~80%的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吞咽功能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且吞咽功能障碍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后果亦相对较为严重,患者因长期吞咽出现困难,容易导致患者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鼻饲等,对其生活质量构成严重的影响[2]。鉴此情况,本文就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做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本院门诊中选出50例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25例。其中,对照组男1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3.12±1.45)岁,平均病程(46.11±4.54)d,脑梗死与脑出血的比例为8:17;观察组男11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21±1.63)岁,平均病程(47.10±4.29)d,脑梗死与脑出血的比例为9:16。对比两组的临床资料,发现P>0.05,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患有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具体表现为饮食易噎塞、咀嚼困难、饮水易呛等;②所有患者的神智清醒,各项生命体征均正常,无肺部感染等情况;③患者并无精神或智力障碍,能理解治疗人员发出的各项指令;④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出标准:①患者的脏器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②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或家属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主要有发音训练、吸吮训练、吞咽训练等。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频电脑治疗仪进行治疗,具体步骤如下:将2个电极分别置于患者身体的两处,其中,正极置于患者的第7颈椎,电极的负极则置于患者的环状软骨和颌下中间,若患者的面部肌肉已发生瘫痪,则将电极置于其面颊的两侧。在对电极板进行使用时,先对黑色的橡胶面进行清洁、消毒,并在患者的皮肤与电极板之间垫上3层的无纺布,且无纺布事先应用温水泡湿。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用绷带对电极片进行适当的固定,且每次对电极进行安放时,应先脱脂处理患者的皮肤。待一切就绪后,启动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电流强度的高低应以患者的承受能力为准,1次/d,每次30min。以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吞咽功能及整体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吞咽功能量表具体分为三部分:①常规检查,主要由喉功能、自主咳嗽、意识状态、软腭运动、呼吸以及嘴唇闭合情况,总的分数为8~24分;②患者自主吞咽4mL的水,分3次喝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吞咽时喘鸣、重复吞咽等,总的分数为5~12分;此能量表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分别为46分、18分,分数的高低与吞咽功能的好坏成反比。
整体疗效评定标准:若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已有所改善,则为有效;若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并无任何改善,则为无效;若患者的舌头能自由运动,且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吞咽功能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患者的男女比例、整体疗效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χ2检验。当数据检验结果为P<0.05时,则表明组间统计数据之间差异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s)
表1. 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s)
注:与观察组相比,a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对照组 29.32±2.21 27.15±1.64a 2.71±0.57观察组 28.16±2.15 23.12±1.77a 7.04±0.38
表2.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n,%)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
观察组治疗后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由舌头、下颌、咽喉、双唇以及软腭或食道功能出现损伤,并导致患者进食、饮水出现困难,被称为吞咽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舌头运动以及咽喉周边的肌肉运动缺乏灵活性、协调性,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容易导致患者的咽下肌群出现废用性萎缩,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并降低其生活质量[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不在仅限于药物治疗,仪器治疗也越来越普及。其中,中频电脑治疗仪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仪器,其主要通过一定强度的电流来对患者的咽部肌肉进行刺激,使咽部肌肉能尽快恢复正常,并改善或者恢复群肌的正常功能[4]。相关研究显示,电激效应主要是通过对咽喉部位的肌肉造成刺激,防止其出现废用性的萎缩,进而提高损害部位脑神经的兴奋度[5]。通过持续性的电刺激,能使患者脑部的中枢神经开始建立起新的反射弧,并对受损部位的功能进行承担,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与可塑性得以重新组合,咽部肌肉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得以改善,进而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以逐步恢复[6]。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比对照组优,且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中频电脑治疗仪治疗吞咽障碍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还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1] 李宝栋,白晶,宋伟伟,等.“皮层-咽部-舌根”序贯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38(5):754-757.
[2] 韩子龙,牛文琪.综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饮食保健,2016,3(19):198-199.
[3] 徐明馨,王强,孟萍萍,等.强化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4):274-277.
[4] 李迎光,刘强.针刺配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4,36(4):450-452.
[5] 彭芳,常红.早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5):62-64.
[6] 王珊珊,白田雨,刘敏,等.肌电生物反馈和针刺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129-131.
1006-6586(2017)18-0036-02
R743.3
A
2017-07-15
李洁,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全科诊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