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7-10-11包启武
包启武
摘要: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作好教育教学工作,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要必须认真研究数学教学工作的各种规律,使两者有机结合,为顺应时代的需求,去探索形成适应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那如何建设高效课堂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真正的心对心的走近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12-01
1.高效课堂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倘若学生没有了兴趣,对学习索然无味,很容易就放弃学习。很显然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键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我们从心理学上可知: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打造出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堂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课堂问题。让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有所进步的喜悦心情,从而慢慢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备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情境创设中,应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设疑问,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在检测训练上上,应注重基础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多注意各个难度梯度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从而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就有理数乘方这一内容,我先准备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纸张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成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让他们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在有趣中说出结论,并找出规律,总结有数乘方的意义。
2.牢固数学基础知识,强大树根基础知识体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强化树根基础知识体系,为日后能力的提高灌注不竭的动力。
数学知识要从基础着手,要求学生从定义、公理、公式、性质与判定、使用条件、方法6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掌握,并通过对基础习题的解答训练使学生形成解答数学的基本模式,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知识的深化运用做准备。同时还要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依据基础知识的关联与转化关系进行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由知识线形成知识面,由知识面构成知识网。例如图形的认识与证明,点→线(平行线、相交线、同位角、内错角等)→面(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全等等)→空间(投影、空间图形、垂直平分等),在这个过程中将所学知识由薄变厚,对数学理论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熟练掌握。
3.克服升学教育观念,树立整体意识
所谓整体教学,就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要求,保证全体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而实施的学科教学,其目的是使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很多数学教师虽然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这样既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能培育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只有在数学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顺利地转向素质教育。
数学教师的整体意识表现为对未来社会负责、对每个学生负责的使命感,表现为对学生取得进步时的喜悦和对学习产生困惑的忧虑,也表现为培优转差而不懈努力的治学精神。总之,就是数学教师要有一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爱心"。
4.培养学习的独特性
每個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放之四海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对某个学生是有效的方式,对他人却未必如此。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一式是不同的。这意味着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独特性因此成为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情感准备以及学习能力倾向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学习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和掌握它所需要的时间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从自己现有的基础出发,结果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现代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