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问
2017-10-11徐晨晨
徐晨晨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學生的体验和思考。”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价值,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提问;有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从单元整体的教学目标入手设计问题
1.结合单元训练点设计问题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课文为例,本组课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很细致,在教学中,我将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心情的变化上。比如在教《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阮恒在献血前以及献血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感受到的?问题一抛出,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描写阮恒神态、动作的相关句子,并谈了自己的体会。最后结合单元主题“可贵的亲情、友情”,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2.结合单元习作要求设计问题
每个单元的习作与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结合单元习作要求,渗透写法指导。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家乡的景物,并能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表达出自己热爱家乡的感情。结合这一要求,我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把一种事物或者一处景物写得具体、生动的,并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自己也来写一写。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主要写了荷花的姿态。然后再问道:作者是怎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具体的?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姿态。
二、从课后问题入手,明确学习目标
许多课文后常常会出现一些思考题,我们在备课时,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及本班的实际情况,利用好这些资源。比如学习课文前,先呈现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这样既明确了目标,又突出了重点。以《卖木雕的少年》为例,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文章主要描写两个人物,即作者和卖木雕的少年。我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让学生通过解决课后问题“我们来找出描写卖木雕少年言行的句子,并想象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展开学习,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很快找出了描写少年言行的相关句子,在分析少年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原因时,我趁机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另外一条主线——作者的内心活动,再将两条主线串联起来进行学习。作者十分感动。通过对这两条主线的学习,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男孩的善良、质朴,以及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情谊。
三、根据学情进行提问
1.提炼学生在预习中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教学
(1)教会学生提问题。通常情况下,一些学生不会提问,不是问题太简单,就是所提的问题和文本没有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一定的指导: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自己解决,比如生字的读音、生词的意思等。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围绕文本提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围绕课文的题目、课文中的片段、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提问。
(2)全面了解问题,重点出击。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当小老师,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共同解决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焦点聚集在一些比较难、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上,这样做能让学生进入一个自由选择、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进行。
2.根据学生解读文本的盲点进行提问
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盲点,老师应该针对这些盲点进行有效提问,重锤敲击,讲深讲透。这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总之,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让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教师需要钻研文本,研究学情,提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让课堂“动”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戈成.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J].家教世界,2013(2).
[2]陈永旭.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