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

2017-10-11张俊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探索新媒体

张俊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内涵,还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探索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博客、微博、搜索引擎等形式多样的新的媒体形态,并使其迅速成为人们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媒介工具。

一、新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分析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有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和深度,增强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

相比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取信息途径,新媒体依托互联网技术,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的普及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丰富全面的理论和宽广的实践平台,尤其以手机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媒体形态更是深受学生喜爱,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进行信息搜索,与外界沟通,表达个人观点立场。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再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固定的场所,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日常互联网设备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由浏览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过程使得受教育者由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变为了主动的学习参与者、体验者,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各种通讯工具使用的多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日益丰富,不同于以往的座谈、讨论、社会实践等形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虚拟化,教育活动的策划、开展实施依托各类社交软件,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教育效果的评估、反馈也更加直观迅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沟通的生动性、趣味性。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新媒体的运用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影响

一是,新媒体的“共享性”、“多向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性。新媒体在信息的来源上具有多向性、共享性,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所需信息,且任何一方都可能成为另一方信息来源的提供者和发布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原有的严格知识边界变得模糊不清。此外,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固守陈规、故步自封,仍旧严格按照“大纲”内容进行讲授,这使得他们在信息的获取途径和传播解释方面处于被动的尴尬境地。

二是,新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易引发学生的行为偏差。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上具有开放性、互动性,这使得接受信息的主体极易走入认知误区。尤其是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基本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因此极易在海量的信息中真假难辨,甚至成为虚假网络消息的传播者和受害者。这种“自由自在”的网络世界使得青少年的个人行为脱离了真实的道德实践基础,容易产生错误的道德认知,例如道德无用、道德无需负责,从而导致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发生严重脱节。

(二)新媒体的运用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突破常规,并进行了许多创新之举,例如,倡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逐渐走出教室、走出课堂,以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化手机的推陈出新,使得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这一媒介的热忱拥戴者。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凭借微博、微信、博客、网络论坛等社交平台,运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生动化方式,即时发布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这种形式不再仅仅拘泥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大课堂,也不再局限于每周定时的课堂灌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信息共享、“隔空”对话、思想交流,这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三)新媒体的运用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监管难度

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信息的传遞不再是点对点、面对面的单向对接模式,网络状的发散方式使得信息的获取途径发生了质的改变。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及时、海量、开放,可跨越交流的时空障碍,但是网络监管不利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为各种负面信息、错误思潮的滋生提供温床。尤其是对于社会突发事件或是个别敏感社会话题极其容易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一旦这些未经核实的消息被大量转发、传播,或是信息再加工就有可能引发各种非理性、过激的言论及行为,从而产生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此外,目前我国的互联网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海量信息加大了筛选和甄别的工作量及难度,经济转型下多元价值观的涌现,使得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和控制力大大削弱。

三、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应不断拓展新媒体环境的育人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路径以及管理方面的创新。

(一)理念创新:认清新媒体下教育主客体的关系,重视个体的道德需要

正确认识新媒体下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基本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目标指向和价值指向。在新媒体环境下,虽然教育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并不能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仍然存在施教的教育主体和受教的教育客体,这是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前提。要充分认识到在这种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变化,把双方的关系看作是平等互动的关系,教育者要在尊重受教育者的前提下,与受教育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重视和研究个体的道德需要是其目标诉求。个体道德需要的实现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新媒体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现实的社会环境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世界,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并没有改变,即对于人的终极关怀,关注现实人的道德情感需要,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觉的行为个体。因此,教育者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和发掘不同行为个体的特质,根据其道德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开放、平等的道德教育。endprint

(二)路径创新:整合网络数字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一方面,推动新媒体教育平台整合,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全方位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尤其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摈弃传统刻板的教学方法,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例如:利用手机短信、QQ、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利用手机网络开设教师、辅导员网络直播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等,从而做到“网上网下”相结合、“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通过时效便捷的传播载体,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另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建设,净化校园网络环境。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文化建设应该以新媒体为依托,不断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打造主题鲜明的教育网站,发挥新媒体广泛的信息传播效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建设应立足于青年学生的现实情感需要,构筑网上网下联动、全员参与的网络联动系统。校园网站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增强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和影响力,脱离枯燥乏味的说教,增加趣味性和吸引力;网站的建设应注重借鉴大学生感兴趣的社交软件,积极吸收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宣传平台的设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三)管理创新: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监管,构建思想政治话语体系

加强新媒体的建设和监管,首先必须从信息源头进行防范治理。一方面要通过惩处互联网上恶意煽动、造谣是非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及言论,净化网络环境,严把信息关,主动出击,积极构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重点抓好对各种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的管理,提高对网络上各种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加强对散布不法信息的惩罚力度,尤其是加强源头信息的筛选和管理,从而净化网络环境。

此外,高校应该努力用好新媒体技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积极适应新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质,要善于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开展正面引导,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活动,通过身边的多媒体工具洞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运用现代传媒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努力改良教学方法,多运用新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变得活泼、生动;要实事求是,不歪曲、不夸大、不找噱头、不取悦、不敷衍,用科学的理论解決学生的困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独特的话语体系,以特色鲜明、表意明确、内涵深刻的话语体系感染和影响更多的青年学生。

总之,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扬长避短,既要弱化新媒体的消极功能,也要充分发掘新媒体的巨大潜力,寻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的契合点,使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发挥到极致。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须认清形势、准确研判,一方面要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积极促成个体道德诉求的实现;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利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蒋宏.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王学俭,刘强.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探索新媒体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