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释析

2017-10-11朱敬超贾静懿

求知导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法治观念大学生教育

朱敬超++贾静懿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新路径,即在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构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构建高素质的教育队伍。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一、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概述

1.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内涵界定

总的来说,法治观念是一种思想意识,这种思想意识是以法律的性质、法律的地位、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意义为核心内容的,是人们对法治精神的一种抽象。而法治观念教育就是通过外部灌输这种方式让人们认识法律的性质、法律的地位、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意义的一种形式。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则是把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通过外部灌输让他们逐渐树立法治意识。

2.开展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更是如此。也只有加强具有法治观念教育,才能使他们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中国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内容。社会主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它是法治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观念直接决定着未来整个中国的发展。三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总结历史沉痛教训后的明智决策。”[1]因此,作为未来中国建设者的青年学生,必当成为法治学习的忠诚者。

二、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利好现象

一是学习法律和遵守法律的意识增强。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2]。学法和守法是增强公民法治观念的前提和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法律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学法、知法、懂法,还能用法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法律问题,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这些都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知法和守法,为他们利用法律维护自身权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大学生通过法律维护权利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不利现象

一是法治信仰的树立举步维艰。大学通过多年的法治教育虽然已初步具有了用法判断是非对错的基本标准,承认了法的价值,但这种情怀更多的是迫于法的威慑力,而非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法治信仰。二是法治观念教育的落实情况相对欠缺。在法治观念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把法律知识传授和法律技能传授都停留于课堂中,学生们虽然从知识上了解了更多,但在具体处理相关问题时又觉得无从下手。

三、构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的新路径

1.构建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更为重要的是把依法治国的理念根植于他们的灵魂深处,形成法治信仰,唯有如此,才能把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继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量的积累。同时,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法治践行的活动中。

2.打造高素质教育队伍

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辅导员、行政人员的师风师德水平,做学生的良好表率;另一方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准,把最新鲜、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公丕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丛书(法治篇)[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27.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法治观念大学生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将“关键少数”法治观念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财经类大学生法治观念培育路径研究
推进高校工会法治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