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致柴德赓诗札
2017-10-11柴念东
□ 柴念东
启功致柴德赓诗札
□ 柴念东
启功诗札一
一、得蜀中书
1944年1月30日,柴德赓携全家离开北平,辗转至四川江津白沙镇,历时七月有余,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得历史系教职。安顿之后,即投书北平众师友。启功先生得函,欣然命笔,作诗一首:“红烛沈堂照寂寥,一窗寒雨夜潇潇。画无济胜东西路,心有怀人上下潮。黍谷春迟冰雪在,剑门花落梦魂遥。闻君欲袖丝纶手,小隐西山或可招。丙戌春日得青峰蜀中书,有为逸民之志。因写《渔隐图》奉寄,即希吟正。启功。”
此札(启功诗札一)为启功先生留底,因错写一“父”字。当时另抄一纸,连同所画《渔隐图》寄往白苍山庄,可惜在邮路中失落。
柴德赓致启功先生书札目前未现,但书中言及亡国之痛、败军之痛、丧乱之痛,以及翻秦岭、过剑门、入蜀道之艰辛,可从“有为逸民之志”六字感到。“逸民”典出《论语》,节行超逸、避世隐居之人。柴德赓经过一路艰辛,想借西南一隅,立志学问。启功先生作诗以怀人,并画《渔隐图》寓意隐居山林。
1948年春,柴德赓出素册征集师友墨宝,余嘉锡先生题笺《青峰草堂师友墨缘》,启功先生所题诗正为此首。后有跋文:“丙戌孟春,得青峰九兄蜀中书,慨然有为逸民之志,因赋此寄之,滕以一画。其求晤于燕市,始知书竟未达。越二年,戊子春二月,出素册属书此诗,录以博教。启功。”
1946年9月柴德赓回辅仁大学历史系任教,二人再次共事,谈及诗书往来之事,必有此话题。启功先生示此札,“有纸为证,弟可有此为凭,兄先拿去,可那幅《渔隐图》现在补不上了。”由于启功先生未有存底,故编《启功全集》时遗漏。
启功诗札二
二、楸花
这首五言诗(启功诗札二)作于1948年5、6月,《启功全集》第六卷收录;序略简,寓意相同,惟最后一句“馀芬拨人海”之“拨”字相异。
楸花下作,有序。
寄寓姨家,趣园庭下楸花去春最盛,沈兼士先生颇赏之。今年花疏,又值风雨。兼翁已归道山,姨母亦逝,俯拾落英,黯然成咏:
食贫迁徙频,一寓诧三载。为恋庭前楸,高标峙崔巍。
素约酒杯深,共赏凌云彩。转眼去年人,汲汲不相待。
凄凉密叶间,窈窕孤芳在。猛雨飘上春,繁华一时改。
黾勉桑下心,往者不复悔。持此谢狂风,馀芬播人海。
近作录似青峰兄哂正。去岁之会,吾兄在坐,谅有同感,志必赐和也。
戊子六月,元白具草。
诗札抄录工整,格体考究,赵体渐去,体式已成,以荣宝斋印制齐白石山鸡笺纸,可谓先生早期精品。序中提及姨母杨氏家(址:鼓楼内前马厂胡同)有楸树,在北京地区楸树花期为4月至5月,此札为6月抄录,正合时宜。
沈兼士,原为辅仁大学文学院院长。1942年初因负使命秘密离开北平赴西安。沈兼士为启功、柴德赓之前辈师长,他与柴德赓同任教于辅仁大学,于抗战后期在西安、重庆两度相助柴家,他乡故交,患难与共,感情深挚,多一层关系在其中。沈兼士于1947年8月2日脑溢血病逝,时柴德赓撰《我对于沈兼士先生的认识》一文刊载于《天津·益世报》,被师友视为“感人至深”之佳文。启功先生于辅仁大学文学院任教,与柴德赓同受教于沈先生,而“陈门四翰林”之称就是沈兼士最先叫起的。
次年楸花盛开,启功先生触景生情,忆去年姨母尚安、兼翁曾来赏花作诗,不禁黯然神伤,赋诗一首,抄与柴德赓并求和。在目前整理的柴德赓遗稿中并未见有和诗,按照柴德赓的习惯,有来书定有往函,恐启功先生佚失了。启功先生此诗札,在70年代后遗失下页,2016年春发现,两页前后接应,珠联一体,可谓难得。可以看出,时启功先生当是有感而发,并抄录多纸,分奉师友以求和诗。
启功诗札三
启功 侯坤帖
三、踏雪
1947年12月27日,柴德赓、启功、刘乃和等陪陈垣校长在北海、什刹海踏雪赏冬,留有照片数帧,《陈垣图传》选用的是四人于什刹海前海的正面照,后来拍摄电影《启功》时也用了那张。笔者特意选用体现“踏雪”意境的这一幅。从照片可知场景为北海公园九龙壁前,时间为下午4点前后。当日陈援庵一行上午自兴化寺至北海,午至银锭桥烤肉季饭庄聚餐,下午再入北海。时启功先生有诗四首,抄录一篇与柴德赓留存(启功诗札三),经核《启功全集》第六卷《启功韵语》未收—
丁亥冬日,快雪初霁,与德赓、乃和、乃崇陪励耘老人踏雪西崖市。午酌,复游北海,履冰至琼岛。老人诵“云淡风清”之句,欣然有“伊川之乐”焉,得诗四首,即呈诲政:
玉宇无风霁色开,闲庭不扫绝纷埃。经时问字停车处,今日真成立雪来。
银锭桥头满意行,偷闲谁解乐浮生。市楼笑拥红炉坐,又见西山照眼明。
太液层冰接玉墀,黄芦折得隔年枝。行人若问西来意,稳踏波心作祖师。
盛游何必趁春阴,返照琼枝树树金。到处衣香人影乱,三冬打点看花心。
这四首诗分别描绘了四处景致,“西崖”为什刹海旧称,师生等人“快雪初霁”(借用王羲之“快雪时晴”句二字)游后海、北海。西崖牌楼、银锭观山、太液层冰、夕阳人影四首次第排开,而题跋则是写陈援庵之喜悦。1947年10月,外寇初平,百废待兴,于南京召开中研院第二届院士评议大会,陈援庵、余季豫当选院士(1948年4月公告),辅仁大学有两位大家得此殊荣,校长陈垣必是心悦,遂趁“云淡风轻”携弟子踏雪立影。杏坛枝懋,拟之古人,大有“伊川之乐”。
启功先生拟就诗句,誊录抄送柴德赓,想等交流切磋后呈老师一阅。柴德赓这一份得以保存至今,这也是研究启功先生诗词、书法的珍贵资料,毕竟已经有70年的光阴。
柴德赓、启功、刘乃和等陪陈垣在北海、什刹海踏雪
四、游钓鱼台
《启功全集》第六卷有“钓鱼台”诗三首,题“偕友游钓鱼台,金之同乐园也,望海楼遗址在焉”。其中“夺天功”,此为“斡天功”。
此诗札(启功《侯坤帖》)前有序,内容详实,荣宝斋虎笺纸。
侯坤、侯堉弟弟约游钓鱼台,金之同乐园也。乾隆时为离宫,后归螺江陈氏,今又易主矣。
启功 回环帖
柴德赓 寄怀元白兄
踏遍西郊路,初登望海楼。重门金兽暗,古柏碧云稠。缔构垂千载,徜徉足一丘。伤春无限意,与子共淹留。
宿雨微波绿,馀寒细柳青。回溪迷向背,曲径判阴晴。麦秀通忧乐,巢禽瞰废兴。危栏临大道,吟眺上孤亭。
丁亥暮春,作冬日雪窗,重加点定,回忆前游,如昨日事。
1988年侯坤(辅仁大学国文系1943级生)归国期间拜访启先生,时启功先生作七律一首,并有题记“四十年前侯坤女士偕介弟堉邀游钓鱼台,有诗纪之。今女士自海澨归来,宴聚于此,席间得句”(载于《启动絮语》首篇)。
此札是小楷行书,为1948年春书就,启功先生先生视为得意之作,赠予柴德赓评点。三诗均描写精致,序中记钓鱼台的来历及演变甚真切,应是研究过《燕都丛考》《顺天府志》等书所致。
五、唱和
1963年暑假柴德赓从北京大学回到苏州,学校新分大书房一间,搬书整理书稿时见到15年前启功先生的诗札犹在,很是欣喜,10月21日修书一封,附诗一札(柴德赓 《寄怀元白兄》)。
寄怀元白兄
阊阖闲望岁序更,迢迢魂梦向神京。
高秋影落江潭月,老友书同骨肉情。
八法倾心归逸少,一生低首拜康成。
年时踏遍西郊路,红树青山证旧盟。
启功先生26日得信即和一首(启功《回环帖》):
奉和青峰九兄远寄之作
回环锦札夜三更,元白交期孰与京。
涤后新吾真大悟,残馀积习尚多情。
编惭选政文无害,史羡名山老更成。
何日灵岩陪蜡屐,枫江春水鉴鸥盟。
前闻文章作品中,精华糟粕之外当有无害者,所辑《历代散文选》,窃曾试为去一存二焉。
录呈,斧正。
弟启功谨上 十月廿六日午
柴德赓诗中引用启功先生《游钓鱼台》诗中“西郊路”,启功先生的诗中多用词,而柴德赓的诗善用典,所举“逸少”(王羲之)、“康成”(郑玄)二先贤,意为赞启功先生书文俱佳。1939年柴德赓诗句亦有“若从艺苑论功力,画到倪黄有几人”来褒奖好友启功先生的画直追倪瓒、黄公望。启功先生以诗书画三绝名世,看来并不仅仅是后人溢美之词。1979年苏州为柴德赓平反昭雪时,启功先生曾书挽联一幅“节概见,生平业广,三馀众里,推君才学识;切磋真,死友心伤,永诀梦中,索我画书诗。”启功先生自以“画书诗”对柴德赓的“才学识”。
启功先生诗中提及“灵岩”“枫江”为姑苏二名胜,1957年2月启功先生到苏州看望老友柴德赓,因有此句。1962年8月至1963年7月柴德赓被教育部借至北大参加文科教材编写,所以有“编惭选政”和“史羡名山”二句。可以看出二人师出一门,各有所长,而取长补短,则是陈援庵师最为引以自豪的。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责任编辑:韩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