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职动物医学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10-11吴萍萍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病防治实训岗位

吴萍萍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新形势下高职动物医学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吴萍萍

(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为克服动物医学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了符合新形势下高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2+0.5+0.5”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适应性强的动物医学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动物医学专业 “2+0.5+0.5”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是高职院校农林牧渔类传统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动物医学专业技术人才,但其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随着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养殖业的转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养殖模式也由传统的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转变,我国养殖业的注重生产优质绿色的动物源性食品。一方面人们对动物临床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需要基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支持;另一方面动物疾病的诊疗越来越与临床综合技能紧密相关,因此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既要注重基础理论,又要注重临床综合技能。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各型人才,在新的形势下,改革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3]。现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构建“2+0.5+0.5”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新形势下动物医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提高动物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1 动物医学专业“2+0.5+0.5”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动物医学专业实施“2+0.5+0.5”人才培养主要应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确立大一、大二阶段进行专业基础课(动物微生物、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和专业课(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其他动物疾病防治)的通识教育,大三上学期实习专业分岗位轮岗实训(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其他动物疾病防治三个岗位)、大三下学期顶岗实训的专识教育培养模式。重点突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专业实践技能水平的培养。

1.1 培养目标

动物医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兽医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具备动物疾病预防与诊疗能力,能从事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其他动物疾病防治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1.2 培养基本要求

1.2.1 素质要求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和素养和身体素质;具备主动学习、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习惯;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质。

1.2.2 知识要求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具有一定的公共外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掌握家畜家禽等动物解剖特点;熟悉常见药物的使用;掌握常见猪病禽病及其他动物疾病防治技术;掌握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

1.2.3 能力要求

动物医学专业要求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识认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的解剖结构;会使用常见的家畜家禽及其他动物药物;能对常见家畜家禽疾病进行科学防治;会使用兽医临床上常见的仪器,利用临床、实验室、影像学等诊断方法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能对临床上常见的其他动物疾病进行防治;能完成动物常见的外科手术。

1.3 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

1.3.1 职业面向

能在动物养殖企业、动物医院、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物疾病的诊疗与防治、动物保健及技术服务工作。

1.3.2 就业岗位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有:初始岗位: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医师助理、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发展岗位:养殖场技术主管、宠物医师、宠物医院管理人员、自主创业等;目标岗位:养殖场场长、动物医院院长。

1.4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时分配及证书考试

1.4.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每年5月底系部专门组织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举行双选会,至少有40家企业参加,以供需见面会为契机,不断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标准。教师每学期都深入毕业生实习单位和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毕业实习调研,同时邀请毕业生返校参加座谈会,聘请行业知名教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及时反馈人才培养需求信息。通过以上途径,在行业专家领导、毕业生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成相对应的核心专业课程,结果见表1。

表1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1.4.2 课时分配

为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良好分析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设28门课程,共2162学时,其中公共课5门254课时,专业课23门1908学时(含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综合实训、模拟岗位实训、分岗位实训、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共计1440学时);素质拓展课 96学时,共6门。

1.4.3 专业全学程时间分配:(2+0.5+0.5)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转变,国内动物医疗行业人员出现数量缺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尤其暴露出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综合型、实践型人才相对亟须的问题[4]。通过专业调研、确立动物医学专业主要的就业主要面向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和其他动物疾病防治,结合当前高职学生学情进行分析,对动物医学专业3年专业全学程进行了时间分配如下:(一)第一阶段,即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共2年),其中第一至第二学期主要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学习,例如英语、计算机、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药理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和创新创业意识,明确学习目标;第三至第四学期只要开展专业课程、核心课程的学习,例如猪病防治、禽病防治、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突出个性化发展。(二)第二阶段,即第五学期(共0.5年),分岗位轮岗实训,主要涉及的岗位是在养猪场、养禽场、宠物医院及牛羊养殖场进行畜禽疾病和其他动物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实践训练,为下一步顶岗实习做准备。(三)第三阶段(共0.5年),顶岗实习阶段,经过半年的岗位轮岗,学生对每个实习岗位的具体工作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实现用人单位与学校双赢的局面。

1.4.4 职业证书考试

动物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培养计划(见表2)。大学生要具备宠物医师、动物疫病防治员等职业技能素质,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获得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需要,鼓励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考取执业兽医师证书。

表2 素质认证和职业资格证

2 动物医学专业教学方式改革

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针对现在高职大学生的学情特点,理论基础薄弱,需要转变以往“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5],在制定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技能大赛训练纳入课外实训计划,成立兴趣小组,由专业教师进行辅导。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和机遇。

3 完善考核机制

传统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单一,容易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注重专业实践考核,通过专业知识点的实践技能操作考核,确保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要。分岗位轮岗实训由实习带队老师和岗位管理人员共同考核。

4 结语

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人才进行分析,制定了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在第五学期采取分岗位轮岗实训,把兽医临床技能培养引向深入,进一步深化了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动物医学专业“2+0.5+0.5”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现代畜牧业发展培养高规格专业人才。

[1]刘进辉,苏建明,程天印.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4,(12):54-56.

[2]朱汉春,王永才,赵子华,等.创新现代畜牧业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2011,(9):43-45.

安徽省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6533)

猜你喜欢

病防治实训岗位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