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7-10-10刘静

未来英才 2017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新课改课堂教学

刘静

摘要:新课程改革自启动以来,提出了许多适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新理念,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学实践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课改要求,真正做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本文就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教学思考

一、“一个转变”

“一个转变”是指转变教育理念。新课改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教育理念的更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思维品质,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为探索型、发展型教学。在这种大背景下,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却有不少教师走形式,表面上一堂课上的热热闹闹,学生踊跃发言,而实际上学生的内在情感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发,究其原因,是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教育理念对教学起指导作用,可以说,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

二、“两个结合”

1、严格与慈爱相结合。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有尊严的人。只有细心关爱、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拥护,得到学生的理解与信任。

但是光有慈爱不行,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对他们还要严格管理和要求。但是,“严”不是严酷和强势的高压,如果凡事都苛刻要求学生,达不到就严加批评、训斥甚至惩罚,会使学生自卑感重,造成学生个性压抑,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要把握严格的尺度。要做到“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达到“严”和“爱”的统一。

2、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育技术相结合。课程改革了,教学观念有了新变化,教学方法也要进行适应性变革。

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然不能满足这个要求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拓展了一种新的途径。它会使教学内容从抽象变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便于观察认识和理解掌握,能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开拓思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出现了滥用、误用、错用多媒体课件的误区,结果要么画蛇添足,要么喧宾夺主。

事实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非陈旧落后,一无是处,[1]现代多媒体教学也并非点石成金,一好百好,使用不当,也会陷入盲目泛滥误区。所以,我们对传统教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不盲目崇拜,要扬长避短,使两种教育手段有机结合,和谐共存。

三、“三个带入”

1、把兴趣带入课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探索精神,还会减弱学生学习中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采取新颖的、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保持兴趣,唤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2、把智慧带入课堂。新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师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文本,并加入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完善每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步骤,并在课堂上展现出来,这本身就是教师智慧的体现。而且新课程重视过程、体验,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训练的过程,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有开阔的视野,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风云变幻”,难免会出现偶发事件,突发情况,这时教师要保持冷静理智,灵活运用知识巧妙机智处理问题。教师把智慧带入课堂,会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

3、把评价带入课堂。新课改要改变以前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为评价的体系,采取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过程、能力、人格等,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应是积极的、适时的、合理的评价。评价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如对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进行表扬;对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写上肯定的评语;对于背诵课文流利无误的同学全班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等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励学生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四个要”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指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一点是要看师生关系如何。”因为人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他的思维活动。轻松愉悦的心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思考,而担心、惧怕的心情则会妨碍学生的理解和思考。实践证明,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时,当学生的身心处在最佳状态时,学生的接受性最强,学习效果最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要致力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允许学生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接受”式,在这种封闭权威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再积极主动,思维变得刻板,呆滞。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理念转变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冷漠,不嘲笑,更不呵斥,而是鼓励学生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鼓励学生自己探究,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果部分教师又走向了极端,要么是“满堂问”,要么是做甩手掌柜,效果可想而知。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指导。”即教师的作用不是“教”,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导”。教师要适时的点拨与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4、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把新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不失时机的渗透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善的教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教育等等。从而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

五、结语

總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展示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美好前景,同时,对我们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广大教师要积极努力地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更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理.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数学通报, 2004(5):2-4.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新课改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