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道具“鼓”在山西民间舞蹈中的运用
2017-10-10索越
索越
【摘 要】在山西民间舞蹈中经常会运用到鼓,因为鼓在山西民间舞蹈中所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一种乐器,鼓道具背后是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在山西民间舞的道具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围绕“鼓”在山西民间舞蹈中的运用来展开分析探究。
【关键词】山西;鼓;民间舞蹈;道具
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134-01
“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打击乐器,追溯历史最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鼓的出现了,是拥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乐器。在古代对“鼓”的运用也比较广泛,如婚嫁、祭祀和战争等活动。比较有代表性的鼓要数山西,尤其是花鼓和锣鼓,这两种鼓在山西民间舞的运用将山西地方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鼓”在山西不再仅仅充当乐器的角色,逐渐已经演变成了山西的一张名片,所代表的是山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艺术,它在山西民间舞的道具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西民间舞蹈的概述和其特点
山西民间舞蹈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根据唐人苏鄂《苏氏演义》中记载的内容来看,在先秦时期就有以“战蚩尤”为内容的优美舞蹈流传于太原民间了。山西民間舞蹈经过几千年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形成了许多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民间艺术,至今仍传承下来的大概有两百多种,其中就包括鼓类舞、秧歌舞、高跷和抬阁等。
山西民间舞蹈作为当地特有的民间艺术文化,与当地风俗习惯和人文情怀有着密切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明显的戏剧性特征,通过欣赏山西民间舞蹈不难发现其表演内容大多都是融合了戏剧剧情的,从服装、脸谱化妆都能够感受到这一点;2.群众性,山西民间舞蹈的创编素材大多是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反映山西人民的社会生活;3.戏、舞、歌相融合成为了山西民间舞蹈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主要体现在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上,例如河曲的“二人台”。随着山西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杂技和戏剧等都逐渐被融合到了民间舞蹈中去,丰富了山西民间舞蹈的形式和内容。
二、山西民间舞蹈中对“鼓”的运用
提到山西民间舞蹈的特色,不由得就会联想到运用道具来作舞这一特征,而鼓舞又是山西民间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舞蹈。山西的民间鼓舞从场面来看十分宏伟壮观,热情激昂的画面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鼓舞的刚劲洒脱无不是在述说山西人民的热情大方和开朗风趣的性格。山西鼓舞品类繁多,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花鼓、威风锣鼓。
(一)花鼓。山西是鼓舞的发祥地之一,其花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最为繁荣。如万荣县“花鼓之乡”的称号可不是空有其名,十七个乡超七成以上的乡都有花鼓队。因鼓所挎在身体位置的不同,花鼓有高鼓、中鼓和低鼓之分,除此之外,还有多鼓和口衔花鼓。仅仅从花鼓的分类就可以看出山西民间舞蹈品类的繁多,样式的多样和道具鼓在舞蹈中的运用。
花鼓的鼓点紧凑急促,营造的氛围十分热烈,舞蹈动作表现得十分灵活,变化无穷,所呈现出的舞姿也是多种多样,相对丰富。就打法来说不仅仅有弓步击鼓,还有踏步击鼓和侧身打等。从表演形式来看,有个人形式的,有集体鼓舞,也有男女一起的群舞。所以对于舞者来说,鼓在民间舞蹈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因为鼓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也是舞者的重要道具,要促使舞蹈效果达到最佳,鼓点和舞者的动作要配合得自然流畅,相得益彰。
(二)威风锣鼓。这类舞蹈起源于洪洞,随着历史的发展,先演变为迎神赛会活动。威风锣鼓表演时一般参与人数都比较多,通常是30人,有时活动盛大的时候参加人数可达500多人。威风锣鼓突出表现在一个“威”上,几十人一起表演的威风锣鼓无论是从场面还是气势来看都给人感觉十分大气,那声音如雷贯耳,怎一个气派了得。威风锣鼓的曲牌名字来源大多与历史故事有一些渊源,多跟军事有关,如“单刀赴会”和“三战吕布”等,演奏一开始所营造的刀光剑影般的意境很快就能感受到。威风锣鼓的“威”还表现在舞姿方面,鼓手的“左手开弓”、“马步冲锋”与锣手的“回扣后弓”、“反扣前冲”完美结合,这样一个“威武”的局面,让人叹为观止。
综上所述,鼓既是山西民间舞蹈的道具,也是其文化符号,对山西民间舞蹈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形式多样的舞姿结合鼓充分展现出了山西人民的人文风情,雄伟壮观的山西鼓舞,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也是听觉上的震撼。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承载了无数先辈们的心血。山西的鼓,山西的民间舞都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个角度来说,鼓已经成为了山西民间舞蹈的象征和灵魂。
参考文献:
[1]肖瑞芬.鼓:山西民间舞道具的运用[J].运城学院学报,2011(04).
[2]胡莉莉.民族民间舞蹈的道具剖析[J].艺海,2008(04).
[3]王依.试论中国民间舞道具的舞台功能和审美特征[J].大舞台,2011(03).
[4]赵娟.山西民间舞蹈概述[J].运城学院学报,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