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魅力探究
2017-10-10宋晓婷
宋晓婷
【摘 要】作为歌剧作曲大师,普契尼可谓享誉世界,其创作的歌剧《蝴蝶夫人》甚至被列入了世界十大歌剧。《蝴蝶夫人》典雅朴素、风格独特,其演唱特点更是将美声唱法各个音域的特点融入了进去,使歌剧的进行更加富有表现力,使歌剧的发展表现尤为突出。下面,本文将深入探究《蝴蝶夫人》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普契尼;《蝴蝶夫人》;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7-0062-01
普契尼是强烈而自发的旋律天才,不仅有着惊人的和声与配器技巧,同时还具有非常敏锐的戏剧感,这使得他的歌剧都是成功的杰作。《蝴蝶夫人》是普契尼的典型代表,在世界上有著非常广泛深远的影响力。透过《蝴蝶夫人》,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到普契尼在歌剧创作中的所有特点与技法。
一、故事梗概
《蝴蝶夫人》描写的是一个名叫巧巧桑的日本姑娘和一个名叫平克尔顿的美国海军上尉恋爱并结婚,后遭遗弃而绝望自杀的故事。因为巧巧桑生性活泼、可爱,在她还没有结婚的时候,人们称之为“蝴蝶姑娘”,《蝴蝶夫人》也因此而得名。平克尔顿和巧巧桑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就回美国去了。这时,巧巧桑有了身孕,临走前,平克尔顿骗巧巧桑说:“当那玫瑰花开放、小燕子筑巢、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就会回到你的身旁。”可是三年过去了,平克尔顿一点音讯也没有,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女仆铃木对主人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外国丈夫会重新回来。”巧巧桑却不以为然,始终坚信丈夫曾经许给她的诺言。巧巧桑一面向女仆解释着,一面幻想着有一天丈夫回来一家人团圆时的幸福情景。但天真的她日盼夜盼,最终却盼来了平克尔顿和他美国妻子的到来,丈夫甚至一直就没有露过面,巧巧桑悲痛欲绝,绝望的她拿出了父亲曾经给她的那把匕首剖腹自杀了,当平克尔顿走进来带走孩子的时候,巧巧桑刚好气绝。这部歌剧最终以这样一种人们不愿看到的悲剧形式结尾了。
二、《蝴蝶夫人》的艺术魅力
(一)用音乐刻画戏剧背景
由于《蝴蝶夫人》讲述了一个在日本发生的爱情故事,所以普契尼部分采用了《樱花》、《越后狮子》、《江户日本桥》等日本曲调来刻画歌剧的氛围与背景。在《蝴蝶夫人》第一幕的前奏部分就直接将日本主题展现了出来,而且这个主题始终贯穿于第一幕中,不但在其中起到了连接与背景的作用,同时也让整部歌剧充满了浓重的东方异域风情。甚至一些短小的乐句也可以诉诸扣人心扉的情感。比如第一幕的二重唱,《我亲爱的小宝贝》、《晴朗的一天》等都让人入耳难忘。可以说这样匠心独具的设计与过去的部分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有着显著的区别,他们往往更注重曲调,并没有过于强调戏剧环境的刻画。同样也正是借助于这样匠心独具的设计,使得《蝴蝶夫人》这一部歌剧成为了众多意大利歌剧中散发着浓郁日本风情的佳作。
(二)声乐与器乐的完美配合
在《蝴蝶夫人》中,普契尼同时也将乐队的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出来,实现了声乐与器乐的完美配合。比如在第二幕咏叹调中,巧巧桑面朝着大海,自安静的行板起,用连贯、柔美的声音诉说着她幻想中与丈夫平克尔顿相见时候的幸福与甜蜜,声音中透着甜美、信心与渴望,歌剧运用较长的宣叙调来细腻贴切地描绘巧巧桑坚信丈夫会归来与她重逢的心情,最主要的是普契尼将乐队交响性的伴奏功能重新发挥了出来,通过小提琴来对军舰进港时的炮声予以表现,使得激烈的气氛得到了加强。歌剧整体曲调处理得可谓十分完美,配合剧情的发展,时而优美,激烈悲愤,声乐与管弦乐的演奏始终相互呼应,将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音乐十分巧妙地体现了出来,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三)强烈的异国色彩
作为一个亚洲国家,日本的音乐与其人民一样,有着谨慎、谦恭的特点,音乐曲调经常采用do、mi、fa、ra、xi五音,其音乐特点非常鲜明。在《蝴蝶夫人》中,普契尼巧妙地用一些东方音调、地方音调在整个歌剧中营造了一种特有的异国色彩。在配器上精致地使用巧妙的木管和弦乐,勾勒出一个东方式的淡蓝色或暗蓝色的偏冷色调。《蝴蝶夫人》另一创新之处在于运用五声音阶序列。独特的创作技法使不同的音与音之间和节奏转换级进进行。剧情与歌唱完美结合,加强了歌曲的戏剧性效果,同时又将人物性格特征很好地揭示了出来,善于塑造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具有非常清晰的层次感,让整个歌曲更加朴实,更加扣人心弦,而这也正是《蝴蝶夫人》这部具有强烈异国色彩的歌剧的最大魅力所在。
三、结语
可以说《蝴蝶夫人》在某些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超出了歌剧本身,虽然不少评论家指出《蝴蝶夫人》还存在瑕疵,但这并没有影响其艺术魅力。文章先介绍了《蝴蝶夫人》的故事梗概,然后从三个方面揭示了《蝴蝶夫人》的艺术魅力,真实的题材,鲜明的情感,体现了最平凡的现实生活,实现了惊人了戏剧效果,纵然这部悲剧令人心碎,但这恰恰是其最迷人之处吧。
参考文献:
[1]王佳.歌剧《蝴蝶夫人》的诞生[J].艺术科技,2015,(02):152.
[2]柴丽华.歌剧《蝴蝶夫人》赏析[J].大舞台,2013,(05):9-10.
[3]贺凌云.浅析歌剧《蝴蝶夫人》的艺术特点[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Z1):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