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域下人力资源竞争力教育研究
2017-10-10朱雪君
朱雪君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进程迅猛深入的新形势下,国际竞争格局已经定位在了人才的竞争层面,使得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研究力度不断增强。应此背景,我国已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了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并且在国际化发展视域下意识到了我国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之间的差距。由此,我国各界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的深入研究,使之成为当代的热门课题,共同的目的均在于帮助我国强化人力资源竞争力以更有力地应对国际化发展背景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基于国际化新形势背景剖析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现状,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比较找寻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为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提升提出几点看法,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更深层次研究的展开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国际化视域;中国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93-02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力改革为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但市场经济的发展又使各个行业领域企业的数量飞速增长,各个行业领域之间竞争态势的愈演愈烈也就成为必然。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广受关注。由此可见,微观视角下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实为企业核心竞争的重要且基础构成,以此为基准从宏观视角放眼国际,则人力资源竞争力也就不是仅仅局限于企业独善其身的工作,而是关乎着中国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化视域下,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研究需要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也唯有认清国际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人力资源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之间存在的竞争力差距,才能通过行之有效地多措并举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一、国际化视域下的人力资源竞争力理论概述
人力资源竞争力就是以人才为主体所构成的竞争能力,范围主要包括国家层面、企业层面与个人层面,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针对于对国家劳动力资源总和的累积,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针对于企业组织单位当中能够作用于企业价值提升的劳动力资源总和累积,个人人力资源竞争力则是一个人以教育作为基础通过体力或技术等价值实现为社会发展或者企业生产所创造的价值。人力资源竞争力价值的实现,主要依靠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实践,将人力资源的所有价值与功能进行评估和重组,最终促使国家或企业组织不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水平,达成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组织经济效益的提升等目的。
自人类生成之时,便扛起了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之重任,时至今日,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已经成为了关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的决定性要素,定位在了现代社会的核心战略地位当中。将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扩大至国际视角下,则能够直接促进国家社会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从而间接体现个人劳动者的创造价值。
关于人力资源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在上个世纪初期现代化发展进程伊始便已被赋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时,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便在诸多相关研究的共同助力下成为了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的重要动力。中国是国际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如何将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始终是一个热门课题。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不断提速,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责任重大。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用下,我国朝向人力资源大国转型已初见成效,但以发展眼光来看,依然任重道远。
二、国际化视域下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现状
分析国际化视域下的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现状,需要通过将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本文以美国和日本为例浅谈这两个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现状。
首先,美国是当前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均具有先进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从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模式上看,实为最具代表性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模式选择。对于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实施,美国主要依赖于政府的主导,在政府的多项宏观政策引导作用下,美国的人力资源得以受到良好的管理。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美国也能够切实根据市场化需要将其制度化和规范化。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开发方面,美国以打造高质量的教育为基础,在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同时更在大力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重视人才的打造与引进,不仅帮助劳动者挖掘最大化的个人价值,更为劳动者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更多机会。另外,美国能够严格遵循市场化经济模式要求执行人力资源分配,并依赖于市场调节机制配置人力资源,且通过明确的分工为劳动者提供诸多优势性职业选择,有利于保证人才的价值。
其次,日本国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了战后经济复苏,在短短二三十年内迅速跃居为世界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一衣带水,有必要抛开其他因素积极借鉴其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以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应用中,日本始终将“劳资协调”和“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核心,最鲜明的人力资源管理特点体现在其人性化管理机制与实践模式的打造上。对于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开发,日本能够完全依照市场的调节机制对劳动力资源进行合理化分配,极其重视人才在企业效力的稳定性,多数企业的生产运营并不会存在人才流失的担忧,根源即在于劳动者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切实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也就是企业需要人才、人才依靠企业,两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此也就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凝聚力,进而强化整体的竞争力。并且日本也同美国一样重视职业教育,尤其是对科技人才的大力开发和利用使得日本产品质量享誉整个国际,由此可见日本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巨大优势。
从我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现状来看,该战略的实施固然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国取得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果,并且我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人口大国朝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型,为我国和谐社会与小康指标的建设与达成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型,创新人力資源竞争力战略实为必由之路。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拥有着巨大的劳动力优势,前提条件则是要保证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并加人力资源竞争力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进程也在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成果可见一斑。正是经济重心向第三产业的倾斜,使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不断提升,我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
三、国际化视域下提升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建议方法
尽管我国在人力资源竞争力建设与战略选择方面取得了较为良好的进展,但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人力资源的优势并没能够被充分开发和利用。对此,本文认为有必要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
首先,我国应当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竞争力的重要性,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借鉴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先进经验,活学活用,使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切实服务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对于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我国政府应当起到积极的主导作用,以前瞻性眼光和全局化视角全面审视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并精准定位在此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对人力资源的安排以经济发展导向为依据,确保人力资源不浪费、另外,科学技术实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构成基础便是对人才的行之有效的培养。同时市场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亦应当正视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现实价值。
其次,人力资源竞争力战略的实现,势必需要依赖于教育,也就是必须要严格遵循“科教兴国”战略要求,普及基础教育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事业,以整体视角全面促进我国人口综合文化素质的有效提升,以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构建更庞大的知识型人才后盾。对于教育的经费投入,应当秉着合理化原则切实顺应市场的动态化需要,并对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在强化理论教育质量的同时抓好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企业输送更多更为优质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第三,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此,现代企业也应当与时俱进,采取必要的措施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撑。对此,企业应当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化利用,在管理者对此予以高度重视的基础上秉著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全面关注到劳动力的个体化差异,保证人岗匹配,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企业内部开展在职教育,并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全球化发展的当前,人力资源竞争力已经成为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对此,我国应当全面认清国际化发展的新形势,基于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更大的力量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全面转型为人力资源大国。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