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府旅游英文外宣的接受度研究
2017-10-10柴改英陈程刘佳丽
柴改英 陈程 刘佳丽
[摘要]杭州市政府官网旅游英语外宣文本采用“创译”方式,力图克服跨文化翻译因语言、文化异质的“不可以译性”,但由于缺少受众反馈,译本中的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修正。本研究针对杭州市政府英文官网的旅游外宣语料,在224位外国受众中进行接受度调查,调查发现影响外宣接受度的因素是“本土概念跨文化表达障碍”。通过检索目的语通用语料库,本研究从受众文化和思维层面分析语例低接受度的成因。
[关键词]杭州市政府旅游外宣;创译;受众;接受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20-0071-03
一、研究背景
“创译”即“创造性翻译”,实质是文化翻译,它克服了跨文化交际商业文本翻译因语言、文化异质而引发的“不可以译性”(untranslatibility)。杭州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政府旅游外宣官网是外国读者了解杭州历史和文化的官方门户,文本语料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信息。经调研得知,杭州市外宣办在文本撰写时无固定原本,而是根据译者自身文化背景和参考多种资料整合而成,因此可视为政府外宣的“创译”。由于其富含对中国文化各种活动和概念的“创译”,本土文化性强,传播对象却主要是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极易造成文化误解和理解障碍。对杭州市旅游外宣官网的文本进行分析,发现的确存在文化词单纯对译等诸多问题,但创译者却从未得到这些问题的反馈,译本也未在反馈的基础上得到修正和改进。本研究对杭州市政府官网的旅游外宣文本进行外国受众的接受度调查,通过真实的数据,发现政府外宣创译中的问题。并通过目的语通用语料库验证受众对相关表达的使用习惯和文化环境,揭示影响低接受度的因素,提出改进对策。
二、研究方法
搜集杭州市政府英文官网旅游版块(http://en.gotohz.com/)的外宣文本建立语料库。将语料库中的语料按旅游景点和文化主题进行分割,制成篇幅大致等同、阅读内容不同的测试试卷共56份。为降低主观因素的干扰,对相同材料的问卷重复发放给4位不同的目的语受众,共发放224份问卷。选取美国、英国、爱尔兰来华交流团的224位母语或者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外国留学生进行阅读测试。为排除留学生自身英语水平有限对理解力的影响,本研究在问卷中设置了对被试英语是否为母语和第二语言的问题,以便排除英语为外语的受试数据。
三、结果与分析
旅游宣传文本中富含杭州和中国本土文化独有的事物概念,它们多为景点、动植物、文化特产名称等,创译者需用适当的英语表达跨越文化屏障,实现对外传播。译者自身对文化概念的理解及英语能力的差异对创译表达的效果影响很大。数据显示,很多英文表达未恰当诠释本土文化内涵。影响接受度的三类创译方法有:“意译”、“音译”和“意译加音译”。
意译中有些已得到公认的译文,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外国受众来说目前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这些概念是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现象,在英语文化和生活中鲜有涉及。如在“金山词霸”等英汉词典软件(http://www.iciba.corn/)和《外研社·现代汉英词典》(2001年)中,“Lunar month”均被对等为汉语“阴历”的概念。本实验数据显示,“Lunar month”作为低接受度的英文表达共出现5次。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表达在英美国家使用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和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分别进行词频检索。可得,相比“month”,其出现的频次极低。虽然“Lunar month”已成为“阴历”的固定英文翻译,但目前多数外国受众并不熟悉它所指代的“阴历”概念,因此有必要在其后增译:Lunar month(mon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
某些汉语文化词的概念随着历史变迁已发生意义的转变,此时字面直译不符合现代文化意义。如太子湾公园是杭州景点,由于该湖湾是宋朝时庄文、景献两位太子的埋骨之所,因此而得名。语料中“Prince Bay Park”的英文表达采用了与中国传统概念“太子”社会角色相似的“王子”概念,传递了纪念“太子”之意。但随着历史变迁,这处湖湾早已被改建,多数现代中国人早已忘却了太子墓葬这一伤感的由来。公园也因为郁金香花景而闻名,近年来更成为了著名的西式婚庆公园,赋上了“欢庆”的联想意义。“太子湾”的历史概念被淡化,而成为了公园的名称。虽然直译可以展现中国历史故事,但却无法体现现代太子湾公园的主题,因此在外宣中使用“Taiziwan Park”更合适,相关的历史背景信息可用增译方式补充。
意译表达虽然由目的语单词构成,但由于文化词本身包涵本土事物概念、社会背景等多方面語义,传统的翻译仅能传达出复杂语意片面的语意,极易引发受众对语意错误的联想。如测试者认为“蚕豆(horse beans)”是“喂马饲料”的饲料而产生疑问。首先,蚕豆在中国是十分普遍的一种豆类蔬菜,其种植和食用历史悠久,但在英美国家很少被作为食材使用。因此未接触过该事物的外国受众很难通过一个单词或词组就建立起蚕豆在中国文化中的概念。由于人对语言的理解都是通过已经存在于脑海中的生活经验所得来的,“语言使用者的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了对世界事物各种特性的认识,因此语言使用者能从眼前的事物特性联想到以前经验过的事物”。英文中常用的“horseshoe”、“horseback”等词都与马的饲养和活动相关,并且在一些地区和国家,蚕豆的确成为饲料的原料,因此“horse-beans(蚕豆)”易令人产生“动物饲料”的联想意义。与中国文化中的蚕豆概念相差甚远,这样的联想意义易造成本土文化传人外文化时被丑化、扭曲和排斥。如“horse-beans”作为一道中国家常菜名,可能被认为是动物饲料的原材料而使外国受众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感。因此在旅游外宣的文化概念翻译中,应通过增译、注释甚至图片关联等多元方式进行扩展解释,令外国受众正确、生动地了解特定语境下中国文化中的事物。如蚕豆一词在表达杭帮菜名“Horse-beans Cooked in a Stone Pot”的语境中,可改进为“Horse-beans(a common bean favored byChinese people for cuisine)which Stewed in a Stone Pot"用于消除误解和引导读者正确理解语境。再如,“膏方节”是江浙一带冬令进补膏方的传统时节。“膏方”是中医文化中的概念,蕴含着数层语意。首先,膏方由煎药浓缩演变发展而来,选择单味或多种药物组成方剂形成一种比较稠厚的糊状物。“paste”可传达形态概念,但“herbal”一词却只传达了组成成分的片面语意。可入膏方的固然是以植物药为主,但还有动物(animal)和矿物(mineral);而植物(plant)入药也不止草本(herb)植物,还有灌木(shrub)类、乔木(arbor)类和瓜果(fruits&vegetables)等,如有名的阿胶膏是以驴皮、黄酒为主料熬制而成。“herbal paste”的核心词用草本的对“膏方”的诠释有以偏概全的片面感。第二,中医的膏方是治未病的,对大病后或慢性病患者具有调补、滋养的功能,这是中医独有的思维方式,因此这一翻译未能诠释其中式的保健功效。第三,中医认为冬季为进补时节,因此“膏方节”一般在冬季,这一中医概念的时间性也未能在翻译中体现出来。对于这类文化词,可直接采用“名从主人(音译+解释)”的方式。“待外国人讲多了,适应中国词的发音后,就自然会像功夫、二胡、豆腐那样习惯的。到那时,那个后续的解释尾巴就自然可以免除了”。
受众对中国词的适应期一般需要经历三个梯度:首先为适应期,即受众将符号、概念和所指物建立联系的过程,其次为接受度形成的阶段,最后构建起整个翻译的有效性。但多数本土化程度很强的概念目前对外国受众来说都仍处于第一梯度,音译后完全无法被接受,主要还是通过增译帮助读者实现理解。如“Maojiabu(茅家埠)”这一音译在测试中就呈现为低接受度,增译是必不可少的。但如上文分析,由于文化概念的历史变化性和复杂性,在增译时也应对传播文化内容进行侧重和取舍。“茅家埠”这一概念源自此前居住此地大多是茅姓人家,又由于这里是前往灵隐寺上香的香客们弃舟登岸的码头。古时“埠”指停船的码头,商埠云集,热闹至极。但现在的茅家埠早已没有了码头和繁华集市之意,反倒成为清幽湿地,适宜静坐听风。对于中国人来说,毛家埠形成的概念已改变,外国受众在游览时能体验到的也只有现存的文化意义,因此在外宣传播时也应展现对应的语意,即,Maojiabu(a natural tranquil wetland)。
测试数据显示,很多文化概念,通过音译加意译的组合方式还是不能提高接受度,此时对读者理解造成的障碍,更多的是对文化背景的困惑,如Song Dynasty(宋朝),在西方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结构存在,如英国历史中有“Tudor Dynasty(1485-1603)”、“Stuart Dynasty(1603-1714)”等,“Dynasty”前置的都为帝王姓氏。另外在目的语通用语料库中也会频繁出现外国朝代的表达,如中国的“Qing Dynasty”、波斯的“Qujar Dynas-ty”,欧洲大范围的统治王朝“Habsburg dynasty”。可见,外国受众对“Song Dynasty”本身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并不陌生,造成接受度障礙的是对“宋朝”社会、历史等联想意义(associative meaning)的缺失。另一方面,汉语的直接英译部分作为外来语言元素,给外国受众“陌生感”,很难记忆。异化程度较高的文化词翻译,如纯音译容易造成受众心理的陌生感和抗拒感,尤其是处于接受度传播的第一梯度。从传播发展来看,根据不同传播梯度,选择不同的创译方式。如在第一梯度中,需要将“音译”和背景文化信息的补充翻译相结合,使受众加强对中国文化概念的熟悉程度,推进传播梯度的阶段性发展。
四、结语
本研究所使用的旅游外宣创译文本,因创译者基于自身思维习惯进行表达和诠释,忽视了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理解力,出现了较多低接受度的情况,考虑到受众对外来文化接受的梯度渐进性,创译者应采用以受众的理解为出发点进行文化补译等对策。此外,为弥补创译文本自身的缺陷,应在文本发布后,在不同层面进行受众接受度调查。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问题和缺陷,以使文本得到调试和持续改进。
(责任编辑:封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