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题 顾文体 思想优先 语言支撑(下)
2017-10-10王学华
王学华
除了审题之外,今年我们对文体的要求不像去年那样强调写论述文章,但是,一定要符合文体要求。简单地讲,就是说,一旦考生选择使用论述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要符合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同样,如果考生选择文学类文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文体和语体也必须符合这种文章类型的规定。一旦阅卷老师判定该生所写作文不符合文体要求,总分不能超过49分。
对高中生的作文而言,思想深度永远是一项重要打分指标。为此,作文大组确定,在思想深度上,50分以上的作文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如果只是简单的阐释三本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就基本可以判断为缺乏思想深度。如果对作家的理念有一定的分析、比较、辨析,表现出考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文。对作家的观点,不要求只是顺从,不同意不仅可以,而且应该鼓励,只要考生能够自圆其说,就是好文章。一定意义上,我们更应该培养考生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敢于质疑,敢于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能够证明观点,就是一篇好文章。然而,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碰到真正有“思想深度”的文章简直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考生作文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1.蜻蜓点水,浮泛肤浅。对事物的分析停留在事物表层,满足于浅尝辄止。比如,今年浙江的多数考生对“三种书”的理念及相互关系难以有较准确的理解和阐释,或者理解不到位、不清晰。
2.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文章的观点跳不出常见的平庸的立意,缺少自主的独立的思考。如多数考生把“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仅仅理解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罗列事实,缺少分析。文章不能根據中心的需要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也没有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致使材料堆砌,表达意图含糊不清,更谈不上深刻。
4.理解褊狭,消极悲观。文章只注重个人情感的宣泄,缺少理性思辨,甚至用悲观消极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如意。这些都决定了作文难以往第一档打分。
作文大组强调,总体上看,除了语言本身的通顺、流畅等区别之外,还要考虑理性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差异。论述类作文在语言上要求简洁、清晰、鲜明,力求客观理性,如果一篇作文的分数处于50分之上,这方面的要求就越严格。反之,则可以适当放宽。实际上,考场作文,语言往往是阅卷老师最为看重的一个方面,也是体现考生写作潜能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是否有亮点,是否有出彩之处,将直接影响印象分的判给。然而,在实际的评卷过程中,我们遗憾地发现,考场作文真正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并不多,多数考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个性特征,模仿甚至抄袭别人的语言现象比比皆是,低幼化倾向十分明显,有的词语贫乏,味同嚼蜡;有的生硬堆砌,空洞无物;有的句式求奇,晦涩费解;有的滥用修辞,弄巧成拙;有的不顾文体,任意遣词造句。另外,许多考生在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无视基本的文体规范,大量运用文学语体的语言进行描写或者抒情,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作文的整体得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