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调查报告
2017-10-10■颜默
■颜 默
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调查报告
■颜 默
当前农村中小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书法教学工作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有些老师和学生对书法课这样描述: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书法课教育在学校沦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课,处在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笔者在调查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时发现,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课的任课老师都是专科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的,书法课却没有专业老师,多数都是由自学书法的爱好者或学非所用的老师担任,书法知识和书写水平都是在教中学、学中教,这样无疑影响到书法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李家堡小学、范庄小学、赵家庄小学、镇中心小学,四所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真正对学习书法感兴趣的学生不多,抱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为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书法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又快又好发展,本文就当前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落后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书法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对调查数据的整理
对四所农村中小学采用问卷、进入教室听课、座谈以及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
1.设有书法专修教室调查统计表;
2.书法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
3.书法教师的配备情况调查统计表;
4.对学习书法感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5.学生拥有文房四宝用具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1 设有书法专修教室调查统计表
表2 书法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3 书法教师的配备调查统计表
表4 对学习书法感兴趣的调查统计表
表5 学生拥有文房四宝用具情况调查统计表
二、对调查的问题分析
(一)对书法课教育不重视
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四所农村中小学中只有一所学校设有书法专修教室,这样没有设书法专修教室的学校,就很难上好书法课。由于对书法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书法课改上其它课的情况成为普遍现象。书法课上学生做其它练习的、家长不给学生买应有的书法用具的、学生不带书法用具的现象,使书法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基层学校书法教师配备不足,师资队伍薄弱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的书法教育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学生个人拥有文房四宝的不多,对书法课有兴趣的学生不到10%。虽然有的学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重智育轻美育的现象严重,导致书法课无法正常开展。
(三)重智育教学达标,轻书法课的开展
由于长期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语、数、外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而轻视书法课的教育。因为书法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地位”不高,又不需要应对考试,从而导致对书法教学质量的轻视,最后导致本来具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却被封杀在了萌芽之中。这种偏面的教学目标,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书法教师在学校的人数少,有的被归入年级组、有的被归入音、体、美组,书法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几乎没有,都是各自为政,使书法教学处于闭塞与被动之中,缺乏书法教学的积极性。
(四)学非所用,是提高书法教育质量的瓶径
在调查中发现有些书法老师是兼职的,对书法教育一知半解,这样就难以把书法的书写技法传授给学生,难以给学生讲解示范,严重影响了书法课的教学质量。
(五)陈旧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书法兴趣
书法教学不只是对学生书写技法的培养,还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努力使学生对书法艺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中小学的书法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
1.放任多、指导少。
2.重视评价、轻视讲解。
3.灌得多、悟得少。
4.重视临摹、轻视技法。
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 “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 ‘教’的教师。”书法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六)对作品评价标准的单一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兴趣
1.教师往往以颜、柳、欧、赵碑帖为评价标准,对学生临摹的其它碑帖不给认真评判,轻视学生对其它碑帖的学习。这种单一评价形式,影响了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
2.主观评价,老师认为书法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对学生临摹的作品,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 (A、B、C、D等级)。打上“A”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D”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方法,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3.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临习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书法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字定成绩”的做法。即让学生临摹一幅字,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书法评价的全面性。
总之,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上下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来。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措施
通过对农村学校书法教育状况的分析,深感农村书法教学实施的难度。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工作,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改变书法教学现状:
措施一、加大书法教学投入,改善书法教学条件。
1.建造书法专用教室,提高书法教学地位,还要有一定的专项教学资金来支持书法教学,是确保书法课正常开展的有力保证。书法课只有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资金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这样学生想学,教师也乐教。
2.改变书法教师的待遇,改变对书法课可上可不上的看法,要给书法教学配备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用具,给书法老师订阅应有的书法教学资料。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学、爱学、要学的良好习惯。
3.将多媒体引进书法教学的课堂,在书法课中配合教学交替使用讲解示范,把书写中的难点,利用笔画分解图、幻灯片、以及多媒体切换到银幕上进行讲解,变抽象为具象,化静为动,做到图文并茂、形声结合,甚至可以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的临作通过录像进行讲评。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展现书法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
措施二、加化书法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书法课教学质量。
1.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改善书法师资力量薄弱现状和兼职现象。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总会有不懂的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如果书法教师的素质不高,就给学生的示范与讲解带来难度。因此,书法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书写技能,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自我,才会在指导的过程中起到言传身教、举一反三的作用。
2.书法教师还要跟随时代不断发展自我,不断地自我进修,开拓书法方面的知识,学校要鼓励书法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和开拓精神去研究书法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这个探究过程更需要有一大批行家去引导他们提升,把他们带入一个崭新高尚的学习氛围。
3.学校还可以选择书法素质较好的老师担任学校书法、美术教学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就有利于教学总体水平的提高。
措施三、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
1.要改变分数第一,考学至上的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书法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书法课程标准指出: “兴趣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动力之一,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开展经常性的多种形式的书法竞赛和作品展览活动,以竞赛活动促学习,是激发学习书法兴趣的有效途径。
2.把治标不治本的教育形式拿下课堂,使书法教育真正落实到农村中小学课堂中,甚至把书法学习和升学挂钩。比如,报考师范类院校的学生应对书法课进行正式的过关考试。这样就可以避免走上讲台的老师不会作书写示范的荒唐局面。
3.近些年广大农村对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不亚于城市,许多孩子学习不好,父母也不愿放弃对子女的学习要求,而是想方设法让孩子读书。文化课不行就改学小三门,假如把书法教学提到正式日程上来,不仅使书法教学得到广泛的传承,还可以使书法课教学得以深化和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
措施四、加强与家长联系,转变家长的观念。
家庭教育是对学生教育的四大对策之首,其地位和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大量实践证明,只要书法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促使家长更新观念,树立因材施教的理念,长此以往,循序渐进地引导教育,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氛围就会逐步形成。假如真正做到书法学习和学生的前途密切联系起来,家长的观念会彻底改变。
农村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要想把书法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校深入开展好,不仅仅需要学校、家长的重视与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支持,农村学生也是传承中国书法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期待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把农村的书法教育和升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城市化教育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成为弘扬书法教育的一个有机链条,使得书法教育普及有个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军械工程学院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