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画竟能杀人复仇?

2017-10-10◎柯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女皇耶稣科夫

◎柯 然

油画竟能杀人复仇?

◎柯 然

图/春 生

日采科夫是俄国一个小人物,他24岁时经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当管理员的叔父介绍,进了这家博物馆当清洁工。1999年,叔父忽感身体不适,最终医治无效死亡。弥留之际,他告诉侄儿:“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在我之前的六位油画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叔父说的这幅画就是博物馆镇馆之宝《春天里的耶稣》。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一篇报告提交给馆方,希望立刻撤下那幅《春天里的耶稣》。博物馆馆长却认为这幅画十分名贵,拒绝了日采科夫的建议。

日采科夫决定自己解开这个谜。他在博物馆的资料室查到了此画的档案:原来,这幅画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创作于1764年春天;1947年,画的主人斯维尔德·米伊·奥尔洛夫将它无偿献给国家博物馆,从1953年开始,这幅画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展出。由于斯维尔德在罗曼诺夫王朝地位显赫,而且这个家族的几次兴衰都与王朝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幅画还是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赐给斯维尔德的祖先大卫兄弟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从画作的艺术成就而言,这是一幅超凡绝俗的珍品。虽然有评论家认为画作的整体风格不太一致,怀疑为多人合作,但这并不影响它日益崛起的声誉。

日采科夫还发现,档案里有一封信,信件显示该画捐赠者家族成员的居住地址—俄国境内里海边的一个小城。写信人正是这幅画的捐赠者斯维尔德。信中回答了博物馆馆长关于这幅画是否有过什么“灵异现象”的提问。斯维尔德的回信很简单: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了二百多年,是家族的传家宝。

日采科夫设法找到了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向他讲述了家族的历史:1762年,斯维尔德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沙皇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将他本人逼上了绝路,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在大卫·奥尔洛夫兄弟等人的帮助下,皇后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成为女皇,并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由于大卫·奥尔洛夫兄弟在政变过程中立下了大功,女皇赐给两兄弟高官厚禄,并把油画《春天里的耶稣》送给他们。从此,这个家族成为显赫的贵族,一直延续到十月革命。

可是,从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奥尔洛夫家族有26名成员死于非命,导致这个家族一直没有兴旺起来。1917年十月革命时,最后三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被苏维埃政权处决,而当时还在襁褓中的斯维尔德被母亲抱着,逃到中国的哈尔滨。1947年,30岁的斯维尔德回到自己家的城堡,仔细研究了家族图书馆的文件,发现所有死于病症的26位先人都曾经在同一卧室居住过,这间卧室墙上挂着的正是那幅《春天里的耶稣》。他毅然把这幅画捐赠给了政府。

于是,日采科夫追踪到斯维尔德家族的城堡,去查看其家族图书馆。在那里,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文件记载,这幅画由三位画家共同创作,其中一位画家的父亲就是彼得三世的贴身警卫官,此人在女皇发动的政变中被杀。联想到女皇政变时的皇家卫队军官大卫·奥尔洛夫兄弟,日采科夫忽然悟到了什么。

他历尽艰辛,找到了那名画家的家族居住地—高加索山区的一个古老的城堡。在那里,日采科夫得知,离这里不远的一座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谷。那里草木葱茏,却没有任何动物。人去了,回来就会生病。

日采科夫不顾别人的劝阻,独自来到死亡谷。正是早春时节,这里的草木早已郁郁葱葱,他登上山顶,向下望去,发现山谷里有一处类似陨坑。他走近那个坑,忽然感到身体不适,头昏脑涨还想呕吐。他看了一下手表,发现表上的指南针在疯狂地旋转。他意识到这里存在着巨大的辐射场,对人体十分危险,便迅速逃走了。

那天夜里,住在乡村小旅馆的日采科夫失眠了。他构思了一个古老的家族复仇情节:画家的父亲在女皇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后,画家立志报仇,在给女皇作画时,他在颜料里拌入从死亡谷里取来的土石物质,于是,画中就产生了一种能置人于死地的辐射能量场。而女皇并不知情,还把这幅画送给了大卫兄弟,无意间造成了这个家族二百多年来的悲剧……

次日,日采科夫买了一个小桶,冒险来到死亡谷,取了一桶土石样本,来到莫斯科。他找到一位教授,教授经过实验发现,这些土石材料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场,且远远超过了一台远距离军用雷达所产生的能量,足以对人体产生破坏性作用。

教授立刻向俄罗斯国家文物管理局做了汇报,提出对圣彼得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春天里的耶稣》进行研究。得到批准后,研究小组进驻博物馆。

研究小组的工作进展很快。教授先请油画鉴定专家对此画进行鉴定,专家认为这幅画分左、中、右三部分,分别属于三个人的创作风格。而中间部分尤其是耶稣脸上的颜料格外厚,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这是没有必要的。

教授获得博物馆同意后,从画上耶稣的脸部刮下一点点颜料粉末,经过化验研究,颜料的成分几乎与日采科夫带回来的样本相同。

研究小组发现,在油画的五米之内,确实存在一种巨大的能量场,指南针在这里偏离了方向,小白鼠在这里显得躁动不安,拒绝进食。这样的实 验反复多次,结果都一样。研究小组认为:油画的确能产生一种强大的能量辐射,使接近油画的人出现高血压、全身不适与头疼;如果长期遭受辐射,人就会大脑衰竭或患癌症死亡。

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由此初见端倪,最后研究小组一致认为:这幅《春天里的耶稣》正是杀死博物馆七名管理员的凶手,加上之前杀死的26名奥尔洛夫家族成员,这幅画至少杀死了33人。2003年,这幅画从圣彼得堡博物馆的展厅里撤走了。至此,通过日采科夫等人的步步深入研究,最终运用科学方法才揭开了油画杀人的奥秘。

编辑/朱寒

猜你喜欢

女皇耶稣科夫
古人的春日美味时光
俄罗斯也有女皇吗?
“打工女皇”杨利娟:海底捞背后的女人
一次弯腰等于十八次弯腰
我对每个人说再见
英国耶稣受难日
科夫·皇后镇:漂洋过海的离开
狗狗世界
苏尔科夫与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