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阳水蜜桃套袋技术研究
2017-10-10郑南辉
郑南辉
(福安市农业局,福建 福安 355017)
穆阳水蜜桃套袋技术研究
郑南辉
(福安市农业局,福建 福安 355017)
以穆阳水蜜桃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类型、不同脱袋时间对桃果实着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性状的影响,以期为水蜜桃的果袋类型选择及脱袋时间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水蜜桃;套袋;果实性状
套袋是目前果树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技术。套袋栽培能明显减少裂果和病虫危害,改善果实着色和光洁度,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果实套袋后,避免了农药直接污染,减少了农药残留,是生产绿色果品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推广应用桃套袋技术过程中发现,桃农对果袋材料的选择及脱袋时间的确定随意性大,影响了果实品质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材料为穆阳水蜜桃5年生树(福安市穆云乡虎头村王惠忠果园),株行距3m×3.5 m,选择生长发育、树冠大小基本一致的植株作为试材,套袋前人工疏果,控制合理负载量。供试果袋:白色果袋、黄色果袋、黑色果袋。2016年4月中下旬,盛花后20~25d,对供试果树采用上述试验材料中的三种类型果袋进行套袋,以不套袋为对照(CK),3次重复。设3个脱袋时间处理,分别于7月12、14、16日,即采收前7d、5d、3 d,对每株试验树按不同方位分别选择20~30个果,分3个批次脱袋。
2 性状测定
7月19日采摘,调查并测定各试验果的单果重、着色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其中单果重用电子天平称重;着色度采用目测法,按着色面积比率分别为<1/3、1/3~1/2、1/2~2/3、>2/3,设为1-4级,对每个桃果分别判断着色度,取均值;可溶性固形物用手持折光仪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不同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果实性状的影响测定结果见表1。
3.1 不同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黄色果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白色果袋次之,且脱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着脱袋时间的延迟呈规律性的下降趋势,脱袋时间越晚,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
3.2 不同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果实着色程度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套袋对果面着色有显著性影响,套袋果实外观相对较好,无病虫斑、药斑、灼伤等,颜色更加鲜艳。黄色果袋与白色果袋对果实着色影响差异不显著,黑色果袋对果实着色效果不理想,但仍优于未套袋的对照试验。
3.3 不同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桃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由表1可以看出,3种颜色果袋在3个不同时间脱袋对果实单果重的影响,同一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单果重影响无差异。黄色果袋单果重显著高于白色和黑色果袋。
表1 不同颜色果袋、不同脱袋时间对果实性状的影响
4 结论
3种果袋及采前3个不同脱袋时间对穆阳水蜜桃果实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综合比较,不同套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明显;脱袋时间早晚不同程度影响果实性状,通常脱袋越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实着色越好。综上,为保证穆阳水蜜桃优良品质,建议采前5~7 d脱袋,既可以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又可以增加着色。为减少果园用工,提高外观品质,建议采用浅色纸袋。
[1] 沈剑,郑国良,王迦琳,等.套袋对果实品质影响研究现状分析[J].华东森林经理,2012(11):30-34.
[2] 郭启琼.桃套袋技术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5(4):41-42.
[3] 张斌斌,马瑞娟,蔡志翔,等.采前套袋微环境变化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植物生理学报,2015(3):233-240.
[4] 杜纪红,叶正文,张学英,等.套袋对水蜜桃“红凤”和“清水”果实着色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07(2):72-76.
S662.1
B
1003-4749(2017)09-0024-02
2017-08-07
郑南辉(1965-),男,福建福安人,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