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方山
2017-10-10闫卫星
闫卫星
不一样的方山
闫卫星
苍茫的琼宇之间,有这么一方热土,她似乎很小,小到默默无闻;但似乎她又很大,大到改写了中国历史的格局,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走向。且让我们撩开岁月的面纱,一起走进华夏文明的源头、曾经五岳的中心——方山!
说方山,不可回避的地标性景点有骨脊山、北武当山、左国城等,绕不过去的人物有清初“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我党早期领导人、革命先烈张叔平等,所有这些灵秀的名山大川和杰出的人物,将带给您一个非同寻常的方山。
厚重方山 天地骨脊
“说方山,道方山,山西美景在方山。”“穷方山、烂圪洞,灰楼瓦舍大武镇。”从以上两句民谣中,我们体味到的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前为人们对大美方山旅游资源和人文地理的高度自信,而后者则是对方山经济落后,县城一度还不如所辖古镇大武的哂笑。其实过高或过低地评价方山,都不符合客观实际,我们看方山,必须用科学的、历史的、现实的目光探究。那么,先让我们走进方山的久远历史吧!方山县境内的北武当山现为国家级4A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景区的名号,如今世人周知,但她悠久的道教历史,的确深深掩埋在了历史的深处!据史料记载,早在史前时代,炎、黄部落长期在黄河流域的方山一带生息、繁衍。炎黄之后,黄河流域又相继出现了尧、舜、禹几位杰出的部落首领,许多史料、文物证明尧、舜、禹都曾在吕梁方山活动过。据《史记·夏本记》记载:在尧、舜、禹时期,洪水泛滥,威胁着中原各族,尧派夏部落首领之一的鲧去治水,鲧用堵塞法治水失败,被舜放逐而死,后来舜又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接受了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改用疏导法使洪水归于大海,变水患为水利。禹因治水有功,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公元前2581年—公元前2537年,在位45年)。禹在位期间,为了祭父,将鲧放逐而死的羽山,改名为骨脊山,并将他的父亲鲧分封为水神,在北武当山建玄天庙供奉,称为“玄武大帝”。宋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12年),宋真宗赵恒为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封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俗称真武大帝。这是历史记载中北武当山的来历。那么大家要问:禹为什么封他的父亲为水神,建庙称玄天庙呢?这是因为,禹和他的父亲鲧都是“司治水之职”,虽一成一败,但都与水有关。其次,之所以禹分封他的父亲鲧为“玄武大帝”,与道教的起源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玄武的起源也是道教的起源。
据权威考古资料证明:北武当山道教至今已有四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比湖北南武当的历史最少要早三千二百年。南武当山始建于唐贞观年间,鼎盛于明,而我们山西北武当山始建于夏禹,鼎盛于唐。从道教文化源头上说,玄武乃北方正神,最早起源在北方,而非南方。作为道教起源地,我们落寞在历史的尘埃里,作为道教发祥地,我们有底气说,方山县北武当山是道教文化的祖庭!
那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为何湖北的南武当反而比我们山西北武当“名声响亮”?且看以下资料:北武当道庙始建于上古时代,鼎盛于唐,据史料记载,当时仅北武当主道场,即有住山道士八十多人,在家居士一千多人,遇到法事,有各方道士八百余人云集北武当,至今在北武当山主峰以北的真人谷尚有供一千余人吃饭碾米用的石槽、石杵。可是由于历史久远,北武当主峰道庙在经过几次较大的毁损,特别是清康熙五十九年正月初四被天火焚山,各殿、庙、碑文、石刻几尽被毁,虽后来几次修复、增建,规模远不如前。另外,中国道教特别是对真武神的信仰在明朝达到鼎盛阶段。据史料记载,明朝初年神宗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在发动“靖难事变”夺取王位的过程中,传说真武神曾经屡次显灵相助,因此明成祖朱棣取得帝位之后,极端崇拜道教,甚至自称是真武帝君转世。由于帝王的提倡,明永乐年间宫廷和民间普遍建立真武庙,各种道家宫、观在全国各地迅速漫延。明成祖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命工部群山之中,由北而南横亘八百里,构成了晋西高原的主干。晋西高原呈穹窿形状。整个地形以东北至西南为中轴,中间一线突起,两侧逐渐降低,吕梁山脉正处于这一条中轴线上,宛如一条脊梁,因而被称为吕梁。骨脊山海拔2535米,周长十公里,山顶有汉代记载大禹治水的碑文“吕梁碑”。古就有俗语,真武山(北武当的曾用名)虽高,在骨脊山的半腰。据《永宁州志》(康熙)载,“其名骨脊山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脊骨焉。”故名。由此可见,在远古文明里,骨脊山、北武当山正好处于五岳环卫之中,众星捧月,卓然不群,再加上大禹祭父的神秘色彩,骨脊山、北武当山在远古文明中,无疑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和源头!
历史已历千年,当年的中心逐渐没落,为世人忘却,但当您登上北武当山巅,或置身骨脊山峰顶,举目眺望,天穹之下,群峰连绵起伏,层峦叠障,浩瀚壮阔,衬托出群山的雄伟气势,不由您不赞叹这里的“雄浑壮阔”“清雄独绝”,那么就让我们在北武当山上和骨脊山的山谷里聆听历史久远的回音吧!
左国遗址改写历史
左国城,在今山西方山县境内的南村。十六国时期匈奴人刘渊建立的匈奴汉国的都城,今仅存遗址。左国城,春秋战国为白狄、皋落所居之皋狼邑,汉为皋狼县。从公元140年西河郡内迁离石起,这里建为左国城,曹魏时期南匈奴的首脑机关——南单于庭就入驻这里,成为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的核心基地,先后辉煌四百多年,孕育了一支强大的“离石胡”人,在民族融合史上产生了里程碑的意义。南单于庭入驻后,对这里进行了创造性经营。沿用并扩展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城池,背靠东部大山,面向北川河水。依山就势,构筑城垣,东、南、北三面环岗而筑,东城墙沿山脊线而建,内外双城,严密捍御。内城呈长方形,外城随地形呈不规则形变化。总体建设为内城、西城、东城三个部分,成为城套城、城包城,内外结合,互为照应的军事城防。最外围周长9932米,总面积达到8.7平方公里。除了刘渊在此建都立业改写了中国的历史,左国城所在的皋狼其实早于数百年前就引发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写中国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即“三家分晋”。2012年4月,国内文史界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史月刊》曾刊登了笔者撰写的《“三家分晋”事件始发方山县》考证文稿,被国内二十多家重点学术网站或收藏或转载推荐,在国内史学界引起了微小的波澜,现摘录部分如下:壬辰年新春,笔者揽卷闲读,发现史书记载的决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重大历史演变的三家分晋事件竟与自己生活的方山县有紧密的关系,于是细细查考,遍览史册,找专家求教,终得结论:三家分晋事件就是发端于方山县。众所周知,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是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划时代意义。
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撰《资治通鉴》,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记载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这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灭亡了,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三国由此产生,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霸权政治从此结束,七雄兼并的战国序幕揭开。那么“三家分晋”的始发地在哪里?这是史学界一直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连日来,笔者通过查考史料、实地走访、细心考证并与当地权威史学研究者论证后认为,三家分晋的始发地为今天的山西省方山县峪口镇南村无疑。此说法,既有历史典籍的记载,也有遗址实地的佐证。
考究三家分晋事件,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一重大事件做必要的回顾。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即史书记载的“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祖业,凭什么拱手让人?
智伯瑶大为光火,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当时情景,《资治通鉴·周纪一》原文是这样记载的: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没过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在这危急时刻,赵襄子就派张孟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策反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巧舌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它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三家分晋战争是因为“智伯瑶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引发的,那么,蔡、皋狼之地具体在哪里?皋狼之名最早见于《战国策·赵策》:“智伯帅(率)了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休数年后……又使人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赵襄子弗与。”《史记》:“孟增(赵氏之祖)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即以所居之地为号。“智伯之赵,请蔡皋狼之地”,而赵襄子不与,即此。以后《资治通鉴》等史籍中均有皋狼的记载。
皋狼县为战国时赵地,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封代共王子迁为皋狼侯,东汉末废。
皋狼故城,史书多言在永宁州西。今据戴东原《汾州府志》和胡宗虞《临县志》所载,“当在后周窟胡县地”,即隋之修化县。据考,窟胡县在临县南百里、离石北六十五里之南村堡。1963年文物工作者在普查中,发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堡有汉代古城遗址,即皋狼故治之所在。据考证,城址始建于春秋战国,先后为战国皋狼邑、西汉皋狼县治所,十六国汉刘渊起兵反晋在此建都,称左国城。城址平面呈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战国的皋狼城位于中部,城址平面呈梯形。汉代的皋狼县城和十六国时期的左国城系皋狼城内外套城,内城继续沿用战国皋狼城。外城城址平面呈喇叭型。为加强防守,在套城基础上扩充城的东部——东城。南村城址独特的布局,为研究战国至晋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方山县志》也将方山的历史沿革记载无误,本县赵庄村和大坪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鉴定,远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境内繁衍、生息。县境春秋属晋,战国归赵,始置皋狼邑,西汉置皋狼县属西河郡。西晋置左国城,属西河国。北齐文宣帝天保三年(公元552年)置皋狼县,属怀政郡(离石)。北周静帝大象年间增设窟胡县,属石州,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建方山县。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置方州,县属之。
除了地名与史料记载的吻合外,史书还记载了赵氏家族最早的封邑在皋狼,《史记》:“孟增(赵氏之祖)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赵氏先祖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入宫内,当上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周成王并以居住地名皋狼(今山西陕西交界之河套地区)赐孟增名为“皋狼”。这是赵氏第一次受赐封。孟增以地名显贵。
河套地区位于北纬37度线以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宁夏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今分属宁夏、内蒙古、陕西。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而方山县的地理位置正是在晋陕交界处的吕梁山腹地,由此推断方山县皋狼即为三晋分家的皋狼之地,那么“蔡”这个地方又在何处?据吕梁市离石区政协文史委专家考证“蔡”地在今天离石区西面二三十公里处的地方,而方山县的皋狼城就位于离石区北面三十公里处,从史料记载和遗址方位上看,当时,智伯所求蔡、皋狼之地就在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北方向的以方山县峪口镇南村皋狼城遗址为轴心的周边一带。
人文方山 成龙叔平
说一个地方人杰地灵,绕不过去的便是代表性的人物,那么,方山历史上有过哪些名人?揽卷细究,多不可数,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清初被康熙皇帝和朝野誉为“天下第一廉吏”“古今第一廉吏”的于成龙和我党早期领导人、曾任山西省第一个党组织太原党支部书记的张叔平。
先说于成龙,此公四十五岁才出仕,以低微贡生资格从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七品县令小官能升任到两江总督一品大员,决不能简单地归根于他运气好!近几年,随着党和国家对廉政工作的不断推进,“于成龙热”由山西波及全国,其实走进于公的精神世界,我们不难发现,于成龙确实在很多方面有他超于常人之处。笔者以为武英阁大学士熊赐履的一段话颇为中肯:“三代而后,以廉干称者代不乏人,然类多矫饰沽激,流为刻覈,以纳于偏畸,故措施建树,表里始终之际,往往难言之。未若公之狷介性成,质任自然,略无矫强刻厉之迹。而诚意感孚,无不服教畏神,不疾而速,直有超越于古人之上者,然后叹公为真不可及,而益信诚中形外之为不诬也。”这段话核心的意思是说,自夏商周之后,真正廉洁能干的当推于成龙公,他的廉洁、他对老百姓的赤诚是发自内心的!于成龙不仅廉洁,而且勇于任事,敢于担当,在罗城、在合州、在黄州、在武昌、在蕲州、在福州、在直隶、在两江,他所面对的官场氛围和执政环境都不是很乐观,但于成龙都能干得有声有色,特别是在黄州时期,他在治盗诉讼方面的思想仍被当今法学界关注。而其“以文吏而擅武略”则更令人称奇,作为“父母官”,于成龙最能准确判断时世格局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他在罗城的“去盐引”、合州的“禁止原主认业”都是极具前瞻性的决策。总观于公一生,廉是他的基石,能是他的特点。而在反腐工作空前高调的今天,好多人都有个疑问,于成龙为什么那么廉?他是如何做到的?笔者曾和多位专家探讨,总结为:一是时代的需要。清朝初立,百废待举,朝野急需一批既廉又能的官员收拾局面;二是外在的激励,于成龙被朝廷三举卓异自不必说,而且他在世时,就有不少任职地的老百姓在他去任后为他建起了生祠,这需要赢得多大的民心?而无论是朝廷官方的荣誉还是民间对清廉的呼唤肯定,对于公一定是一个鞭策;三是出生在北武当山脚下的于公自小深受儒佛道三家精髓文化的熏陶,而且有浓厚的宗教信仰,以“天理良心”作为为官做人准则,以“苦己利人”为念,因而从里到外做到了清廉自持、勇于任事、胸中无私的风格。走近于公,就应该以历史的、科学的眼光全面关照,那么,你便会深深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
再说说我党早期领导人张叔平。张叔平是山西省内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太原支部书记,曾是太原学生革命运动的领袖。此间和高君宇、彭真等多有交集,特别是到上海杨树浦区任职后,其表现出的组织能力和到江浙地区后特别是实际主持浙江省委工作时的作为,让组织和同志们刮目,就是如此出色的一位我党先烈最终在杭州陆军监狱的墙壁上用青春热血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的人生赞歌。
张叔平和于成龙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他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做到了“无我”,都是胸怀乾坤,心系万民的人物,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精神气,那他就不是凡人。尽管张叔平只活了三十一岁,但他确实与日月同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作为烈士的故里,尽管为烈士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未系统地整理烈士的相关史料,这既是人民未了的心愿,也是方山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必须补上的“一课”。
展望方山 这边独好
朋友,当您在大都市里清晨起来喝着咖啡、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和人流时,当您拖着疲惫的身心还要赶赴下一个商局饭局时,当您吸着雾霾进入运动馆里去健身时,当您仰望天空却看不到一颗星星时,总有一刻,您会牵念鸟儿鸣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奇花异草、百舸争流的一方世外桃源,那么请您到方山来吧!
工业文明下的城市,的确让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活的便捷,但在城里生活久了,我们总会发现立交桥解决了道路的堵塞,却无法让我们的心灵“畅通”;转基因油乃至地沟油丰富着城市的餐桌,却让我们的味蕾少了一份纯真;四个轮子的车辆让我们在感受安逸的同时,却少了与自然的接触!摩天大楼里席梦思床上,常常有人会失眠!当您感到吃住行都不方便时,请来我们方山吧!
爱上一个地方,除了独特的风景和美味,那就是她醇厚的民俗,方山由于地理、经济等多种因素,民间依然保持了淳朴、热情好客等等一些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传承。前些时,笔者曾在出生地马坊镇谭家沟小住,曾感慨地写下如下文字:“在马坊谭家沟农家小院里晒太阳,石接口窑洞比共和国年岁还长,漫漫时光里,此处建筑曾是开马地区首富裴财主的长工院,几轻辗转,分在了外祖父名下。散漫的状态,随风的思绪、百鸟的鸣叫,这便是谭家沟的午后,甚至有关了手机的冲动。我在想,我们这些凭着运气或种种机缘走向城镇或城市的人,是否真的就比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幸福呢?在世俗的眼光里,吃皇粮、喝洋酒、开豪车、说言不由衷的话、见多如牛毛的有聊无聊的人、干无数有奈无奈的事,每天忙得像一只陀螺,看似风光却丢失了自己!在村里在沟里,人们尽管也变了,但至少还有不少本真的纯朴,他们没接受太多的教育,却携有古风的基因;他们没太多的物质,却愿意把家里仅有的老酒让与一个远游的乡邻共享!正因为见多了所谓文化人、高知的表演,才愈发觉得我们沟道人是这么淳朴,淳朴的比例远远大于城里的所谓文明人!他们也许不会太多表演,说话也直愣得有些让人难为情,但百伪不如一真,我们做人的根本就在他们这里!清风入怀,随手给陪老人的花猫顺了顺毛,谭家沟,没有虚假,直面心灵的时光真好!”
除了民风的淳朴,方山的景色一定会让您感受到“风景这边独好”,无论是发端在马坊最北端的北川河,还是碧波荡漾的横泉水库,或者“三晋第一名山”、北方道教发源地北武当山,抑或南阳沟的亚高山草甸云顶山,乃至开发中的于成龙故里、骨脊山、张家塔民居、梅洞沟、烧炉山等等三十多处人文底蕴深厚、风光绝美的景点,都会给您不一样的视觉震撼!作为方山人,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土著也曾抱怨过这块土地的贫瘠,但2008年的秋,我却深深地被这方厚土上的风景征服了!那是初秋,刚刚霜冻,因为国道改线,去太原的公车需绕路麻地会沟经交城到太原,车刚入沟里,山上绚丽的色彩,坡地里迎风簌簌的稼杆,间或走过的一群群牛羊,让人无时无刻感受着大自然原始的风味,而即将进入庞泉沟区域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那种美瞬间让人窒息,我忙请司机停车,当车上的同志都下车时,我看到了大家眼睛里难得的那份被自然美震撼后的深情,虽然那一刻,大家都几乎没有言语,但那份安静,便与大自然的雄浑秀丽融为一体。这些年,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注重感受大自然的变幻,而细细品味,方山确实是一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佳地。
说了故乡的美景,再来说说方山的美食。在方山,我当然不敢说这里有“满汉全席”“龙虾海鲜”,可这里的“土饭”却是别有滋味。食用的油,您不用担心是转基因大豆油或更糟糕的地沟油,方山的农家以及不少的宾馆饭店,用的都是本地产的胡麻油,高寒地区有土地上生长的胡麻,本来就比其它地区的品质好一些,再经过传统工艺的压榨,那品质绝对杠杠的!这里的土豆也值得一提,不仅绿色有机毫无污染,而且非常沙,在开府马坊一带出产的土豆,只要稍煮几分钟,就入口即化。围绕土豆,我们本地人叫山药蛋,聪明简朴的方山人把山药蛋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从煮到蒸,从面食、饼子到糕点,从佐料蘸食到油焖油炸,样样数数应该不下二三十种。而最有代表性和特点的是一种叫作“恶”的吃食,这个字在本地人发音中就是了不起、非常厉害的意思,而据专家的论证,这个字的标准写法是加一个食字旁,而字典里尚无此字,所以作为方山人,我们建议国家语委的同志将这个字列入到规范字当中,扯远了些,还是炫炫笔者吃过的一顿大餐吧。前些年,时任中共方山县委副书记的著名作家林祥先生宴请来方山采风的著名作家田东照、韩思中等老师,专门请武当宾馆的大师傅做了一席“土豆全宴”,从常见的“恶”“水晶面”“炒冻山药面”“和冷则”“手握握”到中档的“山药面比子”“拿糕”再到高档的“龙须丝”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正当众人准备下筷时,田东照老师专门请的本土摄影大师刘和平先生赶到,用他专业的技术记录下了珍贵菜肴的瞬间。在方山,除了山药蛋,开马的莜面栲栳栳、圪洞的水库鱼、峪口的山蘑菇、大武的蒜苔、大蒜都会从您的味蕾到记忆,留下一生难忘的印记。
如果说方山的美景美食让人向往,那方山如今的交通则为天南海北想来方山的各界朋友提供了绝对的便利,官方曾对方山的地理优势有过“铁公机”这样一个精准的概括,意思就是说吕梁火车站就在方山边上,公路则四通八达,境内有通往山西主干线的多条高速,吕梁飞机场呢,就在我们方山的大武。
朋友们,诚挚地邀请你们来到这座集历史、文化、美食于一体的城市——方山一游!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