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的“华医模式”
2017-10-09姚卜成
姚卜成
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进行健康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围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的目标任务,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的政策举措,以分类救治为主要抓手,服务群众,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感谢华医团队在承德围场开展的医疗扶贫项目,为老区人民医疗扶贫趟出了路子,摸索出了经验,产生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应尽快将承德模式复制到大别山区,推广到广大革命老区。”
这段评价,来自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中共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原副政委王健,在今年2月26日全国老区医疗扶贫工作筹备会上的讲话。
5月28日,中关村华医移动医疗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华医”)团队带着王健会长的嘱托来到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首次对接健康扶贫项目。8月8日,王健赴信阳市淮滨县调研健康扶贫项目推进情况时赞叹:“华医团队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把信阳市全部互联互通,做得这么好,完全符合国家健康扶贫和医疗改革的要求,了不起!”
在我国移动医疗发展进程中,特别是健康扶贫领域,华医既是新生力量,也是老牌“队员”,自成立以来,指导思想紧跟扶贫政策,发展脉络紧贴贫困基层,以健康扶贫为业务聚焦,历经不断探索与完善,作为技术支持主体单位,以影像三级诊断项目为代表,列入了当前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向全国推广的健康扶贫项目,华医研究院已成为我国健康扶贫的一面旗帜。
华医在线:以专家为核心的远程移动会诊平台
2015年4月1日,北大医学部,华医团队投入1000余万元研发的“华医在线”系统,通过了中科院组织的第三方专家论证会。参加评审的来自天坛医院赵继宗院士、北京大学黄如院士、武警总医院郑静晨院士,互联网安全专家周仲义院士等六位院士和30多位名来自各三甲医院的院长、专家参加评审,高度肯定这一高科技成果。
“华医在线”以移动互联网医疗学术研究为主,实现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医疗的有机融合,将优质的医疗专家资源和医疗服务下沉到广大基层医疗机构,最终服务于各地患者。简单说,“华医在线”是以专家为核心的远程移动会诊平台和专家、患者、下属医院医生的沟通平台,让专家在“碎片时间”中治病救人、让患者随时随地得到顶尖诊疗技术和保健医生的帮助,基层医院也随时可以实现顶级专家的会诊目标。
“华医在线”旨在改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频度和高效的医疗手段,如移動医疗远程问诊服务、落地医院诊疗、远程病人急症监控、自我诊疗和在线问诊服务等。医院、医生、患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都能够连续实时地获取各自所需要的信息。
2015年初,在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卫计局达成合作后,开始华医在线业务合作扩大试点,选择这里的初衷,是考虑到其所具有的代表性: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民族聚居、地域广阔、群众就医渠道选择高度狭窄等。基层医疗机构联网后,通过华医在线协助,解决急难复杂的诊疗问题,研究院北京专家进行远程指导和线下诊疗支持。同时,研究院组织专家开展的线下服务在多地展开,陆续邀请来自协和医院万希润教授、海淀医院李晓梅教授、阜外医院侯翠红教授、安贞医院郝蓬教授等多所高端医院的专家们,分别前往围场县、隆化县、河南省临颍县等地,先后义诊65人次,服务基层群众3000余人次;研究院还开展常规线上培训服务30余场,线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15场次,听课500余人次;仅围场县一地,一年间就为全县1200余例贫困患者免费提供了诊疗服务。
2015年12月,华医心电远程服务项目首先在围场县试点,目前已完成免费心电诊断5000余例,华医服务能力得到相关医疗机构和村民的高度赞赏,大量贫困群众解决了疾患困扰,基层医务人员得到培养和提升,为与基层的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级诊疗: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
2016年初,研究院研发的华医在线2.0版— “影像三级诊疗技术及分级诊疗项目”正式推出,该项目以“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北京支援”的围场模式,志在推动基层影像诊断协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通过半年的落地对接,影像项目覆盖范围全面扩展,北京海淀区北309医院医联体、河北衡水市医联体、河南省漯河市先后接入,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实现围场为主体、其它多地联网服务的医疗机构共计150余家,服务辐射人口2000余万人。
在此过程中,研究院和项目执行公司始终坚持健康扶贫理念,对联网的所有医疗机构免除了系统费用近3000万元、免除了现场实施相关费用支出30余万元,这些扶贫举措,受到各相关单位和领导的肯定,基层医务人员和群众普遍欢迎。
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高度关注华医项目,王健会长、秦友来副会长先后考察围场,对研究院坚持高科技平台建设,立足健康扶贫的定位予以充分肯定。王健会长勉励华医团队,要继续提升和丰富平台功能,做出样板效应来。2016年7月,影像项目经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推介,成为移动医疗技术促进分级诊疗的样板,纳入革命老区健康扶贫规划;9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行动计划(2016-2018年)》发布,研究院项目作为智慧医疗示范应用代表,以“支持中关村企业在津冀建立远程第三方影像中心”形式,写入规划;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属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发布《关于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远程影像诊断项目的通知》(国中科函[2016]44号),以研究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将该远程诊断项目纳入政府的项目平台,向全国推广,高端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典型树立。
承德市卫生局副局长刘雁翔指出:这种创新的医疗模式符合医改政策,符合刘延东副总理4月29日电话会议精神,真正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医疗资源下沉,医疗资源均等要求,有望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的问题,将更加方便群众看病。endprint
专家云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2017年3月,带着王健的重托和对老区人民的深情,作为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健康扶贫项目之一,刘丰梅秘书长率领华医团队进入老区健康扶贫首—地处大别山区的信陽市,影像三级诊断项目开始落地实施。信阳市所辖七县两区均是贫困县,为做好项目落地,华医团队先后十下信阳、九至淮滨及其他县区,深入基层调研、汇总信息,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信阳市健康扶贫调研报告》,对全市的医疗卫生情况、健康扶贫需求、政策及项目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为信阳市政府提供了综合性解决方案。这一系列适合老区人民健康扶贫的整体解决方案,得到了信阳市政府的认可。
经过华医团队的紧张工作,影像三级诊断项目实施历时三个月初告完成: 5月28日实现首次对接,6月12日信阳市淮滨县王岗乡卫生院首张影像资料上传,6月29日,市属各县全部联通,7月6日实现与北京华医平台的联通,8月1日心电产品开始在8个村卫生室试点。
8月初,王健到影像三级诊断项目淮滨试点项目调研,王健指出,“淮滨模式,远远超越了其他地方的做法,是一个围场的升级版,堪称老区健康扶贫的样板,要进行总结向全国推广。”8月25日,信阳市健康扶贫淮滨现场会召开,全市各区县主管领导及卫生主管领导、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决定在全市推广淮滨模式,历经四个月的努力,信阳地区7县2区111所医疗机构及200多个贫困村卫生室实现联网服务。大别革命老区健康扶贫全面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研究院通过平台带动和深化基层服务能力,现已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学专委会、中华医学会感染放射学专委会合作,继续强化华医专家团队落地优势,展开深度扶贫:原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胸外的贾清仁主任,20年前心脏小切口术式的发明人,在线为先心贫困病患者做出精确诊断,四天后亲赴河南省临颍县为患者成功实施手术,精准的对接与服务为贫困患者节省诊疗费用5万元;“东方之子”“亚洲脑瘫之父”徐林教授,也为来京就医的患者第一时间亲自实施手术,为患者节省诊疗费用3万余元;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李小刚教授也为来自于内蒙古自治区的脑梗贫困患者亲自会诊、制定治疗康复方案;类似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北京医院心内科汪芳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万希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胡明根教授等等均为贫困患者提供免费诊疗服务……
2017年8月,华医远程心电平台上线,率先落地于信阳市淮滨县,这是华医首个直接面向村卫生室的移动医疗项目:综合北京心电专家,能够为贫困地区村一级卫生室提供远程诊断、急救指导服务,融合高端与基层资源,实现资源的直接下沉,对接服务两个月来,已与90多年村卫生室联网,积累心电病例近400例,培训村医级乡镇心电医务人员200余人次。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华医影像三级诊断平台共覆盖地、市、县、乡、村覆盖人口总计2000余万人、贫困人口600余万,累积病例30余万例。初步计算,通过平台可为每例患者平均节省看病成本10-28元,平均缩短就医时间1天/例,同时节省病人交通费、食宿费、陪同费用、转诊费用更是不可估量,县及以下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提高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率,大幅降低转诊率,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群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探索与服务永无止境,通过近三年的建设,研究院目前已形成了高端资源集聚平台,并借助健康扶贫工作得以深化发展。立足北京中关村,华医团队开展的高科技扶贫,也得到北京市民政局、海淀区管委会、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等机构的广泛支持,先后以诚信单位、基层扶贫典型、社会公益类典型获得市区多次表彰。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华医将发挥优势,勇挑重担,加大医疗资源综合调配力度,探索健康扶贫长效机制,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多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