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2017-10-09殷爱莉
殷爱莉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探讨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殷爱莉
(江苏省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0例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及实验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抗凝、溶栓、降黏和系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D二聚体(D - 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对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75.00%,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综合护理能够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推广。
妇科疾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为进一步分析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一定依据,选取我院收治40例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0例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n=20)及实验组(n=20)。其中实验组,年龄25~78岁,平均(49.2±4.3)岁。疾病类型如下:卵巢肿瘤9例、子宫内膜病变1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脱垂2例、其他2例。对照组,年龄23~76岁,平均(49.3±4.5)岁。疾病类型如下:卵巢肿瘤8例、子宫内膜病变2例、子宫肌瘤6例、子宫脱垂1例、其他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1.2.2 实验组护理方法
实验组采用对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措施,其主要内容如下:
(1)预防措施
首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同时,进行术前宣教。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告知LEDVT的相关知识,一旦患者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应该立即向护理人员汇报。并主动配合术后早期活动,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活动规范。
其次,防止患者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对于术前进行禁食或是灌肠的患者,要嘱咐患者多喝水,注意患者围术期水、电解质平衡及补液量,术前1天给患者补充液体2500~3000 mL,防止血液高凝状态的出现。此外,还可以使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导泻。
(2)护理措施
①术前护理。进行常规抗凝检查,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术前24小时停止用药。
②术中护理。尽量避免使用库存血,手术操作手法轻柔,进行彻底止血。若是手术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则患者采用头低15°的体位。对于超过预定时间的手术,可以静滴分子右旋糖酐500 mL。
③术后早期活动。防止DVT最为关键的护理环节就是早期活动的指导。因此,对于卧床患者,至少两个小时进行一次翻身。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踝泵运动,进行正确的下肢活动,同时,进行下肢的主动运动以及被动运动。进行比目鱼肌、腓肠肌按摩,时间为20 min一次。
④术后周期性充气加压系统抗栓压力泵(IPC)的应用。采用美国SCD六腔式阶梯序贯加压IPC感应抗栓压力泵[1-2]。踝关节、小腿以及大腿的压力分别为45 mmHg、35 mmHg、30 mmHg。充气加压时间为11 s。使用时间为1~14天。
⑤对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术后24 h开始遵医嘱每天一次预防性地使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使用时间3~14天。
1.3 观察指标[3-4]
观察两组两组 D -dimer、 PT 、FIB及 INR、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凝血指标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D -dimer、PT 、FIB及INR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凝血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D -dimer PT FIB INR实验组(n=20) 1.34±1.25 25.75±3.42 2.91±0.59 2.39±0.31对照组(n=20) 3.23±1.84 15.49±2.51 3.12±1.56 1.54±0.47
2.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在妇科手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术后严重的并发症[5]。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血栓后综合症、肺血栓栓塞。随着现阶段妇科手术率的不断增高,术后DVT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护理流程已经无法满足妇科手术患者的需求,临床护理应该建立在患者真实情况的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模式[6]。在妇科手术中,可以采用下肢气囊加压治疗(IPC)、低分子肝素(LMWH)作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对于DVT患者,其早期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在术前应该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整体评估,并进行常规检查。对于高危患者进行重点监护,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采用预防以及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系统综合护理能够大大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推广。
[1] 吴泉玲.围术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5,07(12):174-176.
[2] 李晓娟.妇科疾病围术期高危因素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6(21):96-99,109.
[3] 刘成芳.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7(15):17-18.
[4] 李翠芬.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的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33(15):137-138.
[5] 伍香姑.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学,2014,01(12):118-119.
[6] 高耀秀,何文玲.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18(21):118-119.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37.88.02
殷爱莉(1982–)江苏泰州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