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比较结果项和差比句语序类型

2017-10-09崔维真

河池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语序形容词母语

崔维真

(上海杉达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上海 201209)

汉语比较结果项和差比句语序类型

崔维真

(上海杉达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上海201209)

汉语差比句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影响汉语差比句语序类型。文章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汉语差比句式习得方面的标记颠倒现象,挖掘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探究汉语差比句的标注类型,进而得出差比句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标记颠倒及强语义投射能力有效制约汉语差比句的语序。

差比句;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语序;不对称

一、引言

汉语差比句语序类型违反了语言类型学中的差比句语序共性[1-4]。现代汉语差比句语序(1a),既不同于语序为SVO(以英语为例)的差比句语序,如(2a);也不同于语序为SOV(以韩语为例)的差比句语序,如(3a)。

太田辰夫[5]曾将古今汉语比较句的格局归纳为以下两种模式,如(4/5)。

(4)古代汉语:A-形-介-B

(5)现代汉语:A-介-B-形

从类型学角度看,古今汉语差比句语序的演变是不对称的,古代汉语差比句语序符合语序类型为SVO的差比句语序,比较结果项位于比较标记前;现代汉语差比句语序既不符合语序类型为SVO的差比句语序,如(2a),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由前置转为后置;也不符合语序类型为SOV的差比句语序,如(3a)。

从肯定否定形式来看,现代汉语差比句的否定标记位于比较标记前,如(1b),而大多数语言差比句的否定标记主要围绕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进行否定,如(2b/3b)。为此,很多学者从“比较标记”的演化角度对汉语差比句语序的特殊性进行了解释[4][6]。然而,类型学的观点认为,比较标记并非最重要的类型参项,差比句中两个最重要的类型参项为比较基准和形容词[2]。并且,汉语比较标记“比”由动词虚化而成为介词,本身不承担比较功能,也不表示“超出、超过”等比较义。

文章试图从汉语差比句的比较功能主要由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来承担这一角度出发,指出汉语形容词的特殊性是造成汉语差比句语序特殊性的重要原因。

二、二语习得中差比句式的标记颠倒现象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者和二语者在差比句式的选用上存在标记颠倒现象。我们主要考察了带有明显比较标记且比较结果项为形容词的“比”字句和“不比”句。其中,比较结果项的简单形式是形容词单独作谓语,比较结果项的复杂形式指的是形容词可前加程度副词、后加数量补语。汉语差比句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附加成分分为程度副词和数补短语,程度副词在前,数补短语置后。

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出现频率也是不对称的。肯定形式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既可前加副词,又可后加数量补语、程度补语等,且出现频率很高,分类统计具有显著性;而否定形式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虽然也可前加副词,后加补语,但出现频率很低,分类结果不具有显著性,因此我们合并了否定形式的统计结果。

调查范围包括“X比Y+形容词(A类)、X比Y+形容词+精确度量/模糊度量(B类)、X比Y+更/还+形容词(C类)、X不比Y+形容词(D类)”等四种句式。为方便描述,“一般比字句”为A类,“预设比字句”为B类,“度量比字句”为C类,“不比句”为D类。

不同研究者关于母语者和二语者差比句式使用频率的调查如下所示:

表1 母语者和二语者四类差比句相对使用频率*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母语者和二语者差比句使用频率的相对值,因此没有列出各句式使用百分比。

根据类型学的标记理论,使用频率越高的,就是越无标记的;使用频率越低的,就是越有标记的。有标记和无标记是相对的,主要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区分。母语者差比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A类,A类为无标记句式,属于母语者使用汉语差比句的最优句式;二语者差比句使用频率最高的为B/C类,B/C类为无标记句式,属于二语者使用汉语差比句的最优句式。也就是说,母语者和二语者在选用差比句最优句式上存在“标记颠倒”现象,母语者的无标记句式(A类),对二语者来说是有标记的;而二语者的无标记句式(B/C类),对母语者来说是有标记的。汉语差比句习得过程中存在的标记颠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汉语差比句的语言个性。

在差比句肯定否定句式选用的倾向性上,不管母语者还是二语者都倾向于使用差比句肯定式,差比句肯定式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否定式(D类)的使用频率。母语者A类使用频率最高,B类和C类使用频率基本持平,D类使用频率最低。数据显示在B类和C类的选择上,母语者并无表现出倾向性。而二语者的使用频率显示出特定的倾向性,二语者倾向于选择B类,C类、A类次之,D类使用频率几乎为零。

从语言迁移理论来看,一种语言相对于另一种语言,使用频率越高、标记性越弱(越无标记的)的越容易发生迁移;使用频率越低、标记性越强的(越有标记的),越不容易发生迁移。但对比母语者和二语者汉语差比句的使用情况,我们发现,汉语中无标记的A类差比句并不容易发生迁移;有标记的B类、C类差比句则容易发生迁移。数据显示,二语者倾向于运用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有标记形式(B类、C类),如有外部标志的“更/还高”“高一点儿/三厘米”,而非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无标记形式(A类)。

从二语者的使用频率来看,二语者的有标记形式(B类、C类)的使用频率都超出了无标记形式(A)类,刚好跟母语者的使用频率相反。对母语者来说,没有显性标记的形容词比较结果项为无标记形式;有显性标记的形容词比较结果项为有标记形式。对二语者来说,恰恰相反。这正是汉语差比句二语习得中的标记颠倒现象。

不同语言中差比句的句法形式和句法表现各有不同。差比句的习得必定既受到类型学的语言共性的影响,又受到语言个性(母语和目的语)的影响。二语者汉语差比句习得偏误是语言共性及语言个性相互作用的一个产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汉语差比句语言个性的一种反映。

二语者在汉语差比句习得过程中倾向于选择使用差比句的复杂形式(B类、C类),而回避使用差比句的简单形式(A类)。这是由于汉语差比句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形式上零标记而意义上有标记” 这一标记颠倒现象造成的。

三、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

从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角度来看,英语、越南语、泰语、印尼语、日语、韩语、缅甸语、土耳其语差比句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都是对称的。以缅甸语*为方便起见,本文没有采用国际音标转写,而是采用拼音转写的形式。为例:

英语、越南语、泰语、印尼语、日语、韩语、缅甸语、土耳其语否定标记都围绕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进行否定。不同的是,英语、越南语、泰语、印尼语否定标记在句子中间,日语、韩语、缅甸语、土耳其语否定标记在句子末尾。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在比较标记前,而不是否定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因此,跟以上语言相比,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形式是不对称的。

英语、越南语、泰语、印尼语、日语、韩语、缅甸语、土耳其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形式和意义则是对称的。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式是“不比”句;而从意义上看,“比”字句的否定形式常常由“没有”句来充当[7-15]。因此,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式的意义是不对称的。

跟英语、日韩等语言相比,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的句法位置标记性最强,既不在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前也不在句尾,而是在比较标记前。我们发现,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位置的强标记性主要是由于汉语差比句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特殊性造成的。汉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必须单独作谓语才能表比较,一旦被否定,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就无法表比较,差比句自身就难以成立,因此否定标记绝对不能位于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前。这样看来,汉语差比句否定标记位于比较标记前实属句法选择上的一种无奈。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式形式、意义不对称也属于汉语内部句法自治的结果。

四、汉语差比句的标注类型

从类型学语言共性来看,差比句表比较义从意义上看为有标记的,形式上也应该为有标记的。比较主体、比较基准、比较标记及比较结果项都要多多少少承担形式上的外部标记。

一般来说,差比句中承担比较功能的为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项。有的语言属于“双比较标志”语言,如英语中的比较标志“than”及形容词比较级形式“-er”。这种比较标记和比较结果项都可以表比较的属于双重标注型语言。有的语言属于单比较标志语言,如越南语比较标记“hon”、印尼语中的“lebihbesardari”、泰语的“kwa”都表示“超过、大于”的意思。这种只采用比较标记或比较结果项表比较的属于单一标注型语言。有的语言,如汉语属于零比较标志语言,既不采用比较标记表比较,同时比较结果项也无外在标志。

在形态变化丰富的语言中,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的主宾格形式变化也能起到一定的标注作用。有时,比较标记的意义不一定明确包含“超越、超过”的意思,但比较前项、比较后项的主宾格形式变化已经明确比较主体及比较客体,比如日语、韩语主要由比较标记表比较,同时比较主体和比较客体还存在主宾格的形态变化。

(一)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标记颠倒

汉语缺少形态变化,并且汉语的比较标记并不具有“超过、超出”的意思。因此,汉语差比句的比较义主要由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承担。然而,在这一点上汉语形容词存在标记颠倒现象:汉语形容词意义上表属性为无标记的,形式上却为有标记的,如“很高”。汉语形容词意义上表比较为有标记的,形式上却是无标记的,如“他高”。

一般而言,形容词既可以表属性,也可以表比较。表属性为无标记的,如“He is tall”;表比较为有标记的,如“he is taller”。朱德熙[16]刘月华[17]Liu,Chen-Sheng Luther[18]指出汉语形容词单独作谓语含有比较或对照的意思。

语言大体遵循“形式、语义一一对应的原则”。形式上无标记的,往往语义上也是无标记的;形式上有标记的,往往语义上也是有标记的。形容词既可表属性,也可表比较。英语的形容词通过外部形式标志来区分这两种语法意义。形容词意义表属性为无标记的,形式上也为无标记的,如英语的“He is tall”;形容词意义表比较为有标记的,形式上也为有标记的,如英语的“He is taller”。

汉语的情况恰恰相反,形容词意义表属性为无标记的,但形式上却为有标记的,如“他很高”,一定要出现副词“很”,才算表属性;形容词意义表比较为有标记的,但形式却为无标记的,如“他高,(你不高)”。

(二)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语义投射能力

在汉语差比句中,比较基准有时前移作为话题。能够前移做话题的比较基准必须受到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强有力的语义投射;并且比较主体跟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所形成的语义投射不足以形成语障。也就是说,比较基准在语序上的位置前移必须以比较结果项对其具有强有力的语义约束作保障[19]。如:

当比较基准跟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未能顺利形成语义投射,并且比较主体不能有效制约比较基准时,比较基准不可以前移做话题,如(9a),“张三/李四高”跟“朋友高”指的是不同主体“个子高”,在语义上存在分歧,整句意思不明。当比较基准跟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能够顺利形成语义投射,并且比较主体能有效制约比较基准时,比较基准可以前移做话题,如(9b),张三/李四“高”指的是“个子高”,成绩“高”指的是“分数高”,尽管比较主体“张三/李四”离形容词比较结果项“高”的距离更近,但由于两者语义关系不同,所以前者不会对后者形成语障,整句意思仍然能够理解。又如(10a)中,“张三/李四多”跟“猫多”意义相同,同时“张三/李四”跟“猫”存在“整体 — 部分”义,因此整句意思仍然可以理解。又如(10b),“张三/李四跑得快”跟“猫跑得快”存在同样的问题,比较主体跟比较结果项形成的语义投射干扰了比较基准跟比较结果项形成的语义投射,最终影响整句的理解。这说明,对于形态变化不丰富的汉语来说,语序上的远近更易于受到语义关系的制约。

话题句形成的必要条件为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能跟比较主体、比较基准形成明确的语义投射关系,同时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的语义关系作为整体必须优先得到处理。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汉语为何严格遵守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语法、语义上的同类原则,如:

(11a/12a)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无法跟比较基准形成语义投射,故句子不可说;(11b/12b)中,形容词比较结果项可以跟比较基准形成语义投射,故句子成立。这样看来,汉语差比句比较主体自左向右统摄比较客体及比较属性,形容词比较结果项自右向左分别对比较主体、比较客体及比较属性进行语义投射。

五、余论

语序是线性序列上各语言成分自左向右的排列。对于缺乏外部形态标志的汉语来说,语序往往是句中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结果。例如,句子的产出是为了理解,为了能使听话者快速理解且不产生歧义,一种做法是给各语言成分赋予外部形态标志,外部形态标志会标示出各语言成分对理解的贡献额度,听话者在进行加工时会对突出的语言成分进行深度加工,对不太突出的语言成分则一带而过。另一种做法是各语言成分没有外部形态标志,但各语言成分的先后顺序反映了其对理解的贡献额度,这种线性序列也可反映听话者在进行理解时的一种优先顺序。

汉语差比句语序存在特殊性,违反类型学的差比句语言共性规则。文章通过考察母语者和二语者汉语差比句最优句式使用频率的差异,以及汉语差比句肯定否定形式的不对称现象,在与其他语言差比句标注类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汉语差比句属于零标注型语言,差比句的比较义主要由形容词比较结果项来承担,而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标记颠倒、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语义投射能力影响了汉语差比句的语序特点及语序类型。

[1]Greenberg, J. H.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M]. In Greenberg (ed.) Universals of Language. Mass Cambridge: M.I.T. press,1966.

[2]Dryer, M. S.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s[J].Language.1992(1):43-80.

[3]刘丹青. 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M]//戴庆夏,顾阳.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4]吴福祥. 试说汉语几种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论汉语语法特点的探求[J].语言研究, 2012(1):1-13.

[5]太田辰夫. 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58/1987.

[6]邓凤民. 汉语比较标记和差比句语序类型[J].汉语学习, 2012(2):36-44.

[7]陈珺,周小兵. 比较句语法项目的选取和排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2):22-23.

[8]王茂林. 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3):28-35.

[9]姜桂荣. 基于HSK动态作为语料库的比字句的习得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09.

[10]陈珺.比较句语法项目的习得难度考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6-52.

[11]徐燕青.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2):79-95.

[12]谢仁友. 现代汉语歧义句式“X不比YZ”的语义类型[J].语文研究, 2006(2):23-28.

[13]谢仁友. X不比YZ三种语义类型的历史来源[J].古汉语研究, 2006(4):21-27.

[14]王黎. “不比”句多义性动因考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7-120.

[15]周小兵. 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M]//邵敬敏.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16]朱德熙.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7]刘月华,潘文娱.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8]Liu,Chen-Sheng Luther. The positive morpheme in Chinese and the adjectival structure[J]. Lingua, 2010(4):1010-1056.

[19]崔维真. 跟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专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韦志巧]

TheComparisonResultsandtheWordOrderTypeofChineseComparativeSentences

CUIWeizhen

(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ShandaUniversity,Shanghai201209,China)

The adjective comparison results affect the word order type of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f markedness reversal during the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 and the asymmetric between the affirmative and negative forms of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s, the paper typologically explores the type of annotation of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s, and then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markedness reversal as well as the strong ability of semantic projection of the adjective comparison results item effectively restrict the Chinese comparative sentence word order.

comparative sentences; adjective; comparison results; word order; asymmetry

H146

A

1672-9021(2017)04-0040-05

崔维真(1982-),女,河南洛阳人,上海杉达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

2017-05-30

猜你喜欢

语序形容词母语
认识形容词
母语
语序类语法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母语
形容词找家
汉韩“在”字句的语序类型及习得研究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形容词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