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中央角膜厚度高眼压症患者临床转归研究
2017-10-09李伟,苏畅
李 伟, 苏 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河北 承德 067000)
不同中央角膜厚度高眼压症患者临床转归研究
李 伟, 苏 畅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河北 承德067000)
目的观察不同中央角膜厚度高眼压症患者的临床转归,分析中央角膜厚度与高眼压症临床演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6年间诊断为高眼压症的患者48例60只眼,每6个月复诊监测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眼压、视盘C/D比值等视盘相关综合数据、视野变化。结果随访48~96个月,平均73.6±6.2个月。中央角膜厚度423~632um,平均535.5±28.9um。其中7例11只眼在18~60个月间出现视野及视盘C/D比值变化。出现青光眼临床表现患者中央角膜厚度423~575um(525.22±34.68um),未出现青光眼临床表现患者中央角膜厚度507~623um(547.76±41.76um)。出现临床症状患者中央角膜厚度明显低于未出现青光眼临床症状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央角膜厚度可作为临床观察高眼压症患者临床转归的预测因素之一。对于高眼压症患者有必要测量并监测中央角膜厚度,其意义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而增加患者及社会负担。
中央角膜厚度; 高眼压; 青光眼
临床上通常把眼压>21mmHg,视力及视野不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房角开放且完全排除对眼压测量值产生影响的眼部或全身疾病者称为高眼压症[1]。美国“高眼压症治疗研究”(Ocular Hypertension TreatmentStudy OHTS)提出了对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应该考虑的五个重要因素:年龄、视野、视神经情况、眼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作为目前国际公认的眼压测量金标准,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Goldmann眼压计利用测压头压平角膜进行间接的眼内压测量。Goldmann眼压计测压探头直径为3.06mm,当测压头使角膜压平7.35mm2的环形面积所需要施加的力即为眼压测量值。若需施加1g力量于加压探头可压平角膜7.35mm2时,眼压为10mmHg。以往的研究显示当中央角膜厚度为520um时,测量结果最接近实际眼内压数值。Goldmann认为当角膜中央厚度变异较大,过分高于或低于520um会造成眼内压测量数值的不稳定[2]。中央角膜厚度<520um,因厚度变化导致角膜硬度减小,对抗测压头压力的能力减弱,测量眼内压读数会低于实际的眼压值;相反,中央角膜厚度>520um,角膜因厚度的增加产生更强的对测压头压力的能力,此时测量眼内压读数会高于实际的眼内压测量值。也有学者认为测量误差与角膜中央厚度的增加无关,不应该用公式较正眼压测量值[3]。基于此,我们考虑一部分诊断为高眼症患者可能因中央角膜厚度过薄原因导致实际眼压测量值偏低从而发展至有临床症状的青光眼。临床观察中使用不校正的眼压值进行记录。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本院门诊初诊为高眼压症的患者48例60只眼,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18~68岁,平均38岁。每6个月复诊监测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眼压、视盘C/D比值、视野变化。
1.2方法:高眼压症诊断标准:①门诊检测眼压高于21mmHg者行24h眼压监测。测量时间分别为:9,13,17,21,3,5点,每次每眼测量3次取平均值。六次眼压值中至少两次高于21mmHg者。眼压测量采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瑞士HaagStreit公司)。②视盘检查:KOWA Nonmyd WX免散瞳眼底相机进行视盘立体照相,每眼扫描5次取数据最接近的3次结果平均值作为测量值,分析垂直杯盘比、上方及下方盘沿宽度、杯盘面积比、最大视杯深度等参数,OPTOUVE OCT分析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每3~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诊,出现有临床意义的视盘改变或神经纤维层损害患者积极进行药物干预。③视野检查:Octopus101电脑全自动视野计,每3~6个月对患者进行常规视野随诊,无视野改变者继续临床观察,出现有临床意义视野损害的患者积极进行药物干预。
1.3角膜厚度测量方法:使用Tomey AL-100型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超声波标准速度1640m/s,精度1um,探头直径1mm,患者取平卧位,0.4%奥布卡因表面麻醉被检眼,嘱患者注视上方1米处目标,以未散瞳的瞳孔中央为目标,垂直对准角膜中央顶点,连续测量5次,记录平均值,所有测量均由同1人完成。
1.4随访方案:本组高眼压症者均不予抗青光眼药物干预,每3~6个月复诊查眼底、眼压、视盘参数、视野、中央角膜厚度。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人使用同一台设备进行。视野及视神经出现青光眼临床改变者,给予正规抗青光眼治疗。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F应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60只眼眼压值分布:60只眼中,眼压22~24mmHg 9只眼,24.1~26mmHg 26只眼,26.1~28mmHg 17只眼,28.1~30mmHg 6只眼,>30.1mmHg 2只眼。(见表1)
表1 60只眼眼压值分布(mmHg)
2.260只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布:经随访,有临床症状及无临床症状高眼压症者中央角膜厚度分布见表2。
表2 60只眼中央角膜厚度分布(um)
注:1组:有临床症状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分布,2组:无临床症状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分布
2.3随访结果:48例60只眼高眼压症者,随访时间最短48个月,最长90个月,平均73.6±6.2个月。各组病例CCT的比较:有临床症状组中央角膜厚度值明显大于无临床症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各组病例中央角膜厚度比较
3 讨 论
3.1中央角膜厚度对不同眼内压测量方法的影响:眼内压是青光眼在青光眼的诊断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治疗随访指导用药的观察指标,Goldman眼压计是国际公认眼压测量的金标准。多项研究证实,中央角膜厚度对各种方法的眼压测量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鲍捷等研究表明:CCT对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值有影响,当CCT增加10um Goldmann眼压计测量的眼压值增加0.14mmHg。Schiotz压陷式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NCT)、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的测量结果均受中央角膜厚度及巩膜硬度的影响。提示我们在常规使用NCT观察眼压值时要考虑到CCT对眼压测量值的影响。
3.2不同数值中央角膜厚度的高眼压症患者临床转归:高眼压症患者存在发展为临床症状性青光眼的风险,有效的临床干预将高眼压症患者的眼压,降低至正常范围(14~16mmHg)是预防其发展为青光眼的必要措施。但临床上,不是所有高眼压症患者都会进展为青光眼,对这部份患者进行过早期、过长时间的药物干预无论从经济上、长期药物应用对眼表的影响以及病人的顺应性等方面都是商榷的有资料表明经过6年的观察,不给予药物干预的高眼压症患者中仅有9.5%的人发展为青光眼[4]。对此,OHTS提出了在决定是否需要治疗应考虑的五个重要因素:年龄、视野、视神经、眼压、及中央角膜厚度[5]。各不同种族人群中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异均较大,间接导致各种眼压测量方法所取得的测量值同样存在较大变异,进一步影响临床上对高眼压症患者的病情判断及进展预测[6]。OHTS指出,CCT是高眼压症发展为临床青光眼的预测因素。在眼压21~32mmHg的人群中,依据其CCT发展成青光眼的危险度有18倍的变化,即眼压为23.75mmHg,CCT≥588um,发生青光眼的机率约为2%,眼压≥25.75mmHg,CCT≤555um,临床上发生青光眼的几率约为36%。另有研究表明,对眼压值21~32mmHg的人群中以572um为准,随中央角膜厚度的递减(CCT每递减40um)发展为青光眼的危险性增加71%[7]。
本组研究共纳入48例高眼压症患者60只眼,未予临床抗青光眼药物干预,平均随诊73个月,最长96个月。其中7例11只眼发展为临床症状性青光眼,平均CCT值(525.22±34.68)um,而为发展成为临床症状性青光眼患者平均CCT为(547.76±41.76)um。中央角膜厚度可作为高眼压症是否进展为青光眼的预测因子。可依据中央角膜厚度决定高眼压症患者是否需要临床干预。本研究经分析认为,眼压≤28mmHg,中央角膜厚度>590um者,可不予药物干预,但也需密切随访;对于眼压>28mmHg,中央角膜厚度<525um,无论是否具备其它发展为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均应归为高危人群,临床上应考虑积极给予控制眼压治疗。对于中央角膜厚度<525um,眼压测量值在<21mmHg者,应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正常眼压青光眼并临床密切随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对于高眼压症患者有必要测量并监测中央角膜厚度,以决定是否进行药物干预,其意义在于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而增加患者及社会负担。但本文样本数量相对较少,将继续进行并陆续进行阶段性报告。
[1] 方敏.高眼压症认识新进展[J].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4,28(6):313~315.
[2] Lungowe L. Bbumelo.青光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的 Meta分析[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783~1788.
[3] Feltgen N,Leifert D,Funk J.Correlation between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pplanafion tonometry, and direct in IOP[J].Br Ophthal,200l,85(1):85~87.
[4] 鲍捷,代艳,陈晓明.角膜厚度对两种眼压测量方法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7):272~274.
[5] 李梅.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前部巩膜厚度与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长度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03):249~253.
[6] 葛坚,刘炳乾,高前应.角膜厚度与青光眼危险性的关系[J].眼科,2005,14:145~146.
[7] Brandt JD,Beiser JA,Gordon MO,et a1.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and measured lOP response to topical ocular hypotensive medication in the ocular hypertension treatment study[J].Am Ophthalmo1.2004,138:1069~1073.
1006-6233(2017)09-1543-03
A
10.3969/j.issn.1006-6233.2017.09.04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2015406054)
苏 畅, 付笑笑, 李国峰, 马晓伟, 周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