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分析及如何教学
2017-10-08吴雯雯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英汉差异对比一直被认为是很重要的话题,因为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没有外语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在母语汉语语境中进行,随着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复杂,母语的干扰也随之加强,因此,合理地利用母语和英语的异同,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能更好地为英语教学服务。本研究将从五个英汉对比点进行分析,其中包括语言和文学两方面:隐喻、情感意义、双关和重复修辞以及英汉双关与在文学中的对比。基于英汉对比分析,本文将给出有效进行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英汉对比;修辞;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我国,英语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学生的英语水平却一直有待提高,即使部分学生的英语讲得不错,表达也比较流畅,但是他们说出来的话语总让人觉得干巴巴的一点都不形象、生动,缺少文采。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学生对西方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够,因此对其风俗习惯以及修辞语的运用上不了解,不能恰当的使用修辞。而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有些老师因为自身专业能力的限制也选择回避,不教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学效果不理想,本文就修辞方面在语言及文学方面进行对比,以讨论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英汉语言对比
(一)隐喻
人类认知经验的共性和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世界本身的相似又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人们生活的方式与习惯决定了对隐喻的不同使用方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也造就了汉语与英语在隐喻这种修辞方面的相同与不同(莱考夫,1980)。
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渔业、贸易、海运在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因此英语中有大量与航海和捕鱼有关的习语。英语中拥有大量的包含的短语和习语,并赋予fish丰富的不同于汉语的文化语义,例如,fish在英语中可以表示特殊的人或家伙:a big fish表示大人物或大亨,a small fish表示小人物,a dull fish表示迟钝、没有趣味的人,a clever fish表示聪明的人,a pool fish表示倒霉蛋、不幸的人相当于a pool dog,而a cold fish表示冷漠的人。
相较于英国,中国是农业大国,因此汉语中有大量与农业相关的习语。众所周知,大海上的行船生活离不开帆,而借风扬帆需要熟练地解开绳索,所以英文中如to know the ropes表示“懂得秘诀,内行”,而中国人一般形容为“犁田赶抄一把手”。英美人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本事,常常用大海作喻:A good sailor is known only by the sea.而中国人喜欢用农业耕种生活中的牛马作喻,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如果一个人失恋了,英美人会安慰说 “there are so many fish in the sea”中国人却告知“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类差异在英汉习语中还有很多例子,这说明隐喻作为语言现象是储藏、传承、发展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此,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考虑西方的文化背景,并进行对比教学。
(二)情感意义
情感意义,即是用语言来表现使用者的褒贬好恶与内心情感,即情感意义,分为褒义、贬义、中性三类。虽然词语中不含任何喻体,但是它能够直接在人们头脑中引起某种附加意义。
词语的情感意义是各民族语言都有的,不同民族语言的词语,其概念意义可能是相同的,但附着在概念义之上的感情色彩却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因此当我们谈论词语的联想意义时,还必须注意词义的褒贬和感情色彩,例如,《大学英语·听力》李慧琴、虞苏美主编第8课有一句中有这么一句:Miss Green is very fat,这个句子在当面交谈中使用是不礼貌的,因为在英文中属禁忌语,含有贬义,宜用overweight这样的委婉语来取代。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很高,营养过剩导致许多人身体肥胖,人们认为肥胖是笨拙和缺乏自制力的表现,因而忌讳谈论这个话题,fat作为形容词含有明显的贬义,人们在交际中避免使用它,万不得己时便用overweight/plump/stout/not physically healthy/pleasingly plump等之类的委婉语取代,更不用说超大肥胖了(obese)(胡文仲,1994,1995)。
与此相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不高,许多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而心宽体胖成了生活优裕的象征。中国人传统上以胖为美,唐代有“环肥燕瘦”之说,庙里的菩萨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小说中的反面人物往往被刻画成“尖嘴猴腮”、“贼眉鼠眼”。中国人对胖瘦的褒贬取舍在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女子发胖是“丰满”,而苗条是“弱不禁风”男子发胖是“富態”,男子清瘦形容为“瘦骨如柴”或“瘦骨伶仃”小孩发胖是“虎头虎脑”,而小孩瘦弱是“尖嘴猴腮”。毫无疑问,汉语中胖是个褒义词,与胖有关的形容词也多含褒义,长得胖的人被认为有福相。中英两个民族对肥胖的不同价值评判体现了两个国家生活水平及审美心理的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人们对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那么使用相同的事物表达的情感也就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些中国式的表达方法在用英语表达时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那么教师应该注重向学生们教授西方的表达习惯。
三、根据汉英差异改善教学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语言都是建立在文化上的语言,是文化的集中反映。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该重视文化背景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英语使用者的世界观,向学生渗透在语言里的独特文化,结合文化背景来掌握英语。
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向学生介绍其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对比异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使学生在对比中加深记忆。也可以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多种形式熏陶,让学生逐渐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甚至养成英语的文化思维习惯,提升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习语典故的教学,将能体现民族价值观念或者涉及典型人物的习语典故与文化课的教学相联系,不仅能促进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还能在对比中加深印象,最重要的是,还可以了解英语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参考文献
[1]谭爽.莱考夫概念隐喻专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
[2]虞苏美,李慧琴.大学英语听说教程:全新版.2[M].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胡文仲.The Revelation of a Cross-cultural Survey[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1):19-25.
[4]汪榕培,李冬同.实用英语词汇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3.
[5]彭湖.范家材:《英语修辞赏析》[J].华西语文学刊,2012(2).
[6]刘文宇,李克访,刘金玲.也谈“no sooner.than.”等结构中的时态问题[J].大学英语,1999(11).
[7]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吴雯雯(1986-),女,汉族,山东青岛市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外国语2017级英语专业,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