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感官形容词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发
2017-10-08管雪娟
摘 要:感官是人脑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界面和通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经验是人与外界通过感官获得的。感官形容词表述人们通过五大感官感知到的性质、状态及变化。本文对嗅觉、味觉、触觉、视觉形容词进行了汉英对比研究,英汉感官形容词语义的对比研究有助于验证关于感知的假设,了解英汉语言使用者识解世界模式上的差异,对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感官形容词;汉英对比;英语教学
感官形容词表述人们通过五大大感官感知到的性质、状态及变化。Langacker 指出,除时间和空间外,还有些最基本的认知域,如温度、色彩、味道、音调之类的感官体验。
一、汉英嗅觉形容词的对比
嗅觉是人类的基本感觉之一,各种语言里都有丰富的嗅觉形容词(也有人称“气味词”)。比如,汉语中常见的嗅觉形容词有“香”、“腥”、“臭”、“馊”等;英语中常见的嗅觉形容词有fragrant,fish-smell,smelly,sour等。下面我们对汉语的“香”和英语的fragrant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
(一)语义共性分析
汉语的“香”和英语的fragrant都有smell和aromatic的语义成分。例如:
1.桂花真香。
2.Coffee is a fragrant benerage.(咖啡是一种香味浓郁的饮料。)
例句都用“香”表示“气味芳香的、好闻的”。正是基于人类共同的感官,所以英语fragrant也表示“芬芳的、香的”。所以汉语“香”与英语fragrant都具有smell和aromatic的语义成分。这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东西方人相同的感知经验。
(二)语义个性分析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生活差异的不同,尽管人类有相同的感知感官,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体验和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异。人对气味的认知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气味词。在语言表达上,“香”的概念在引申过程中其投射也有所不同,有的是汉语独有的,而有的是英语特有的,以下是对汉语“香”和英语fragrant的语义个性分析。
(1)[+food],[+flavor],[+delicious]
通过嗅觉,我们可以闻到菜肴的香味,我们把挥发性香气刺激嗅觉感官而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称为嗅觉。而英语中表示食物可口的、香的常用词组sweet food或hot food来表示。
(2)[appetite]
人们享受菜肴的过程是嗅觉把美好的滋味输入到大脑中,引起人们对可口美食产生享受的需要。而英语中常用eat sweet或eat sth.incense来形容食物的味道好。这是由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二、汉英触觉形容词对比
触觉是由外界刺激物接触皮肤表面而引起的感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触觉形容词是指表达此类触觉性状和触觉感受的词。英汉语中都有数量庞大、使用范围广泛的触觉形容词。下面对汉语的“热”和英语hot进行具体的语义分析。
(一)语义共性分析
“热”是人的毛发、皮肤等与空气或者物体接触时产生的感觉,它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并不会因人而异,也不会因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而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在不同的语言词汇中,表示这类生理感受的词在语义上很大程度地证明了人类的生理学共性。所以英语hot和汉语“热”都表示“温度高的、热的”意思。
(二)语义个性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英语中用sweet和hot分别来表示人的脾气、性情温和和暴躁,用表示味觉、触觉等感受的词喻指人的脾气、性情,这一语言能力正是基于人类的联觉感知能力。
而汉语中并没有用“热”来形容人的脾气性情特点。但是我们知道汉语中有“脾气火爆”的说法,汉语中选择了“火”而不是“热”来形容人的脾气暴躁、性情急躁。这一差异也验证了汉语语言比英语语言更形象更丰富的说法。
三、汉英味觉形容词的对比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苦”的形容词义项主要有: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难受痛苦。人们在味觉当中对苦是最敏感,最容易感受到,也是最不喜欢的,对它的心理或生理承受力最弱,又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生存和生活经历的苦难、身处逆境的时侯最多,又往往是生理和心理的痛苦感受相结合,对苦的感觉更胜于其它。也许这正是“苦”在五个基本味觉词中句法位置灵活,能力最强且常被人们用以表达动作行为的情状。
四、汉英视觉形容词的对比
汉语中表示丧失视觉的字有两个,分别为“瞎”和“盲”,其中“瞎”偏向口语化,而“盲”偏向书面化。当一个人失去了视觉能力,也就意味着失去了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在汉语中,这两个字组成的词语有很多都脱离了视觉域而直接进入思维域。在《词表》中由“瞎”字构成的词共有16个,其中仅“瞎子”与“瞎眼”是本意,而表示未经思索,胡乱行事的词则有12个,占到了全部的75%。
五、汉英感官形容词的对比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一)当前英语教学的现状
教学当中,教师们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犯得不少,可是往往不知道是母语在干扰学生的遣词造句,只是怪学生没有下功夫。其实症结所在是母语知识的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英语,汉语的迁移作用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任何人学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母语的习惯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就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
(二)汉英对比分析对英语教学的启发
1.对比分析可运用于语言测试中,为测试内容、测试难度和测试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在设计客观测试试题的选择干扰项时,测试项目与内容的选择一般集中于英语信息中可能出现的或己出现的困难,而这些困难主要来自语内和语际错误,即外语本身的特殊性和母語与外语之间的差异与干扰。在试题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将母语干扰因素作为多项选择题的干扰项。
2.通过两种语言结构的对比可以更好地认识语言的结构,进一步认识语言的本质。
系统地比较两种语言的结构,有助于我们认识整个语言的结构特点。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最终要从整体说明英语和汉语的结构特点以及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通过对多种语言的对比研究就能加深我们对人类语言结构的认识。
3.母语干扰是外语学习的主要困难。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预测和解释外语学习中的许多难点,帮助学生不断地克服母语语言系统中的干扰,还可以按教学规律和英语本身的特点和难易度有序组织分级教学或对比教学经过对比分析后编写出的教材能有效地减少干扰和障碍,从而有助于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Langacher,R.W.1987.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 程洋.小析汉语触觉形容词“软硬”的词汇语义[J].文学界(理论版),2011(3)。
[3] 刘珍.感官形容词词义演变分析[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2)。
[4] 梅进丽.从认知角度看hot—词多义现象[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6)。
[5] 王还.有关汉外语法对比的三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1)。
[6] 王立非.对比分析研究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7] 王新玲.现代汉语触觉形容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管雪娟(1993.11-),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人,现就读于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学科教学(英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