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51
2017-10-06李凌
图、文/李凌
■肚子里有货,学识深厚的专家越讲越少,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专家越讲越多。
——有感于师训
■因为喂饭,所以孩子不会吃饭;因为喂水,所以孩子不会喝水;因为你教孩子画,所以孩子不会画。家长越行,孩子越不行;家长强势,孩子就弱势。
■孩子因“无知”才可爱,因不懂才纯真,如果孩子像大人一样什么都懂,就不可爱了。不要盼着孩子什么都“知”,在知的同时,“真”也失去了。
■婴儿一出生就带来了两种能量:一是精神,二是潜力。也带来两种技巧:一是道道,二是圈圈。还带来两种表情: 一是哭,二是笑。虽然哭和笑不是画法,情绪却能参与其中,影响绘画。
——婴儿诞生自带绘画工具
■往往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庸,期望孩子与众不同,拥有超人智慧,但同时又害怕孩子成为另类。
■儿童一旦被爱的需要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使自己处在了一个轻松自由和完全放松的环境中,就会从内心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事情,而且没完没了。这时孩子的注意力也形成了,这不是家长强加给他的,不是唠叨成的。这样的注意点多了,反复地做这样的事情,孩子的想象、自主创造的潜力就非常大,靠控制和纪律下的听话、乖,只能让家长一时心态平复了,以后会有更大的不乖,更多的不听话在等着你呢!这在儿童画画的事上非常普遍。
■儿童美术是一个有“分寸感”的艺术,不说不行,说过了也不行,把握细节,掌握火候,也许就是分寸感吧。
——儿童美术教育感悟
■评介一个儿童美术教师的课教得怎样其实不难,你无须搞清楚孩子画的是什么,只要你确认从来没见过,别人没这样画过,这个美术教师就是可信的。哪怕是孩子画得一点儿也不像或乱七八糟,仍然是优秀之作。
■我给孩子辅导画并不“平均用力”,有的学生我关注得多,有的学生关注得少,这个少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这个学生不值得我多关注,就是关注了,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不能说,你随便给我一个学生我就能给你培养成一个有想象力的人,我没那个本事。也许,有人说,你做事不公平,我倒以为很公平。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从一个学生跟我学画起,我就注视着这个孩子,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在实践中我有我的一套评价路子,那些看起来画画漫不经心的,有点儿“不用功”的,显得懒散的孩子,却在内心有一团火,只是没“明着烧”,只要是他愿意干的时候,他是非常用心的,什么事也干扰不了他,他要是不愿意画,你就是说干了嘴巴也没用,就是他最崇拜的老师说也没用。这样的孩子有想法,有个性,有兴趣,有热情,而且这样的孩子“心地”非常纯净、真诚,不懂得人间世故,看起来很阳光,特别是这样的孩子家长懂你、知你、相信你,我对这样的孩子总想多“调侃”他几句。而在表面上很用功很听话的,“心眼儿”比较多的,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的,画一张成一张的,从来就没画毁过不知道什么是失败的,我就“懒得说”了。特别是再遇上表面上“慕名而来”实际上做事不行,拿你“当保姆”,不尊重老师,经常“找你茬”的家长,更是提不起精神,“不想多说”。也许是我的境界不高,但我就这样做了。日本寿司大师小野二郎说,他对关注寿司做法,懂得尊重人,尊重技艺和第一时间专心品尝的“吃货”关心有加,把最好的工艺、最好的鱼段留给这样的顾客。对表面上慕名而来,而实际上对寿司的做法不关心,不懂得在最佳时间里享用,眼睛只盯着手机的顾客,用一般的鱼段、材料也就可以了,因为他们不重视这些。小野二郎的处事观与我对不同孩子不同家长采取不同的态度不谋而合。我觉得小野二郎啥客啥待,对花同样的钱买他寿司的顾客予以不同对待是对的,好像有失公平,而实际上是最公平。平等对待了反而不平等。你对没感觉、没热情、“找不到北”的孩子和“吹着浮土找裂缝”的家长,都和尊重你的学生、家长一样对待,那得多大的胸怀,我做不到,我还得等再进步一点儿。
2.《盛开的花》 林千然 8岁
3.《石头牌坊》 曲知晨 6岁
4.《老房宅院》 刘 晗 7岁